财联社4月11日电,午后海思科封涨停,创出历史新高,一品红涨超10%,科兴制药、阳光诺和、百奥泰、百济神州、翰宇药业等多股涨超5%。消息面上,兴业证券认为,近期,创新药领域催化剂不断,包括海外授权、国内政策和临床数据进展等。预计和去年相比今年国产创新药重要数据将较多,有望为创新药板块带来正面催化。
①日前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表示,当前我国医用CT球管产业已实现部分产品国产化替代。 ③东海证券认为,随着关税摩擦持续,整体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国产化有望进一步提速。
①多数受访上市药企并不慌张,有企业称若是药品关税落地,会提价保障产品毛利率; ②还有企业称,其产品在美很难被替代,密切关注相关动态; ③业内专家称,若药品关税落地,相比较原料药和仿制药,创新药或受冲击最小。
财联社4月9日电,今日在2025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开幕主论坛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徐徕在致辞中指出,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规模和增长率均居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之首。自2019年以来,浦东1类国产创新药累计获批21个,创新医疗器械31个,今年截至目前已获批上市2款一类创新药和4款创新医疗器械。
①加征关税冲击世界商业秩序,中国科创板企业以自创创新应对挑战,成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②业内人士指出,海外贸易政策变化将倒逼我国高端制造业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产业链韧性,以及全球化布局能力,从而在关税冲击中保持战略定力与竞争优势,并为中国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积蓄能量。
①近期,《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一线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国产创新药企代表呼吁,尽快恢复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打通更为长期的融资渠道; ②截至4月3日,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并处于在审排队阶段的未盈利企业共有9家。在这其中,部分企业选择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如:禾元生物、北芯生命等。
2024年公司新产业表现亮眼,全年增速达21.25%,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45.47%,同比扩张7.93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已进入加速兑现期。
①截至发稿,恒生创新药指数涨超6%,A股多只生物医药个股涨停; ②国泰君安强调,集采规则有望迎来优化,推动制药板块边际改善; ③东吴证券认为,海外买方对中国first in class机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科创板日报》31日讯,3月31日,礼来公司的阿尔茨海默病(AD)靶向药物多奈单抗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成功实现全国首次临床应用。首批12位经过严格筛选的早期AD患者将接受多奈单抗治疗。这些患者中,最年轻的58岁,最年长的75岁,都是经过淀粉样蛋白PET确诊,并完成头颅MRI、APOE基因检查等安全性评估后获得用药资格的。
①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提到要“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 ②从整体的集采政策优化的趋势来看,更强调温和降价和质量监管,行业集中度或有望进一步提升。
①2024年,license-out交易已经成为Biotech资金回流与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 ②中国创新药的质量和成色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 ③创新药值不值得投资,从短期来看与二级市场相关,但放在中长期的维度,取决于一级市场退出通道、创新药支付环境等其他问题的改善。
①2024年,拓益®实现国内市场销售收入15.01亿元,同比增长约66%; ②自2022年至2024年,君实生物的现金流分别为47.15亿元、30.39亿元、24.87亿元,现金流逐年下降;同期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2.15%、35.46%、44.98%,出现逐年递增的迹象。
①2024年荣昌生物实现营收14.15亿元,同比增长58.5%;全年归母净亏损14.68亿元,相比上年同比减亏2.84%; ②长期高研发使得荣昌生物始终面临着不小的现金流压力。
①截至发稿,恒生创新药指数涨超5%,多个创新药概念股均拉涨超两位数; ②近几日,恒瑞医药、和铂医药、联邦制药等Biotech纷纷发出“出海”公告; ③东北证券表示,TOP MNC认可中国本土企业研发实力,有更强意愿给予高估值。
①复星医药在医疗创新“整合”方面开始降本增效,过起“紧日子”。2024年以来回笼资金总额近30亿元; ②如果发现了非常优质的资产,觉得要内化,就可以优先买进,成为新的增长战略支点。
①今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 ②未来该设施将打造能呼吸、会试毒试药的“数字生理人”。 ③国金证券认为,AI赋能之下研发周期缩短将提振创新药企的IRR水平。
①甲状腺眼病虽然发病率低,但患病率高,所以如果人口基数大的话,患者人群依然会比较可观; ②甲状腺眼病70年来无有效新药推出。近年来,随着靶向创新药物发展,针对甲状腺眼病治疗才有了新的手段; ③近期首个国产TED靶向生物药上市,定价为进口药物1/15,算下来大约在15-20万左右。
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技术壁垒从来不是简单的参数竞赛,而是贯穿全产业链的深度创新。联影医疗深知,真正的行业领先者,不仅要掌握核心技术,还要构建一个难以复制的生态体系。公司用十年时间证明:护城河的本质,不只是技术领先,更是让竞争者望而却步的系统性优势。
①指南将现行神经系统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82项,并为脑机接口技术单独立项; ②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的置入与取出需分别计费; ③据券商统计,全球脑机接口在严肃医疗应用潜在规模在150亿-850亿美元。
①同源康医药TY-9591在与“肺癌神药”奥希替尼的头对头较量中脱颖而出; ②此次关键II期临床试验以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作为主要研究终点,有观点认为证据级别有点弱; ③即便数据过硬,未来TY-9591也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