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1日讯,阳光诺和近期调研纪要显示,公司STC007注射液治疗尿毒症瘙痒适应症也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同时STC008注射液已进入一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主要适应症为治疗晚期实体瘤相关的肿瘤恶液质,其他管线在临床前研究不同阶段,进展顺利。
财联社7月11日电,据国家药监局消息,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苏州亚盛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利沙托克拉片上市(商品名:利生妥),该药品适用于既往经过至少包含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内的一种系统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该药品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财联社7月11日电,国家医保局消息,为做好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帮助医药企业准确理解政策、流程及相关要求,国家医保局定于7月13日(周日)下午15:00-18:00召开2025年药品目录调整企业答疑会,进行面对面辅导。现场参会人员原则上应为医药企业负责药品目录申报等工作人员,且本企业有产品拟申报今年药品目录调整。
①药明康德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实现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约63.15亿元,同比增长约44.43%。 ②中金公司认为,创新药板块整体上行将反哺国内新药研发需求起量,内需CRO有望受益。
①近日,国家卫健委紧急叫停两项手术技术的临床应用,涉及阿尔茨海默病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 ②LV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尚不具备充分临床研究证据,尚未形成完善的国际统一的临床路径和指南。
①默沙东即将以每股美国存托股票107美元的价格收购维罗纳制药; ②维罗纳旗下Ohtuvayre于去年上市,用于治疗成年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病; ③默沙东首席执行官表示,其正在寻找价值10亿至150亿美元的交易。
①2024年百强企业中有42家企业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15家企业增速超过10%;31家企业遭遇了收入利润双下滑,17家降幅超10%。 ②在连续两年负增长后,2024年前100位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增长率呈现显著回升态势,同比增长9.4%。
财联社7月9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我国累计在研的创新药达到4000余款,约占全球的30%。
《科创板日报》8日讯,阳光诺和近期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与上海乐旷惠霖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期就共同开发STC007(镇痛适应症)达成合作并签署相应的《技术开发(合作)合同》,阳光诺和负责研究开发工作、注册申报工作和推进销售和市场拓展,乐旷惠霖负责推进销售和市场拓展,目前,该项目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科创板日报》8日讯,荣昌生物宣布,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原创抗体偶联(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商品名:爱地希)一项新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受理号:CXSS2500072),用于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HER2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
①基于MB-101,有50%患者已实现病情稳定,有患者实现超过66个月的完全缓解。 ②华福证券指出,体内CAR-T一旦被证明安全、有效,将带来细胞治疗范式的转变。
财联社7月8日电,2025年已走过半程。上半年小有收获的机构投资者,正在为下半年积极布局。从当下市场的格局来看,政策利好加码、市场资金流入、结构性机会轮动,三种趋势交汇成一个向上的形态,继续指向科技成长方向。创新药、AI、高端制造仍是机构投资者的心头好。后市来看,随着板块分化加大,业绩基本面将成为更重要的锚。如何更好地应对波动、押中牛股并保住胜利果实,考验着专业投资人的能力与水平。
①上半年我国批准创新药43个、创新医疗器械45个,同比分别增长59%和87%,改革政策红利正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 ②国家药监局在11个省级局开展优化药品补充申请改革试点,补充申请审评时限由200个工作日缩短为60个工作日,探索重点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
①九期一此次再注册,从“附条件批准”转为“完全批准”的申请未获监管部门批准,公司已申请延长附条件批准期限; ②九期一之所以争议不断,一个核心原因就是,脑肠轴理论尚未得到完全的科学验证; ③“混合型痴呆”不仅增加药物的开发难度,也让患者的临床诊疗变得异常艰难。
财联社7月7日电,在近期的调整行情中,长线资金持续加码创新药板块。与此同时,创新药主题基金密集上新将带来增量资金。在业内人士看来,创新药板块长期配置价值显现,但由于前期强势上涨,后市需要去伪存真,投资上要聚焦优质企业。
财联社7月7日电,科技与医药板块,正成为私募投资的“兵家必争之地”。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6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共调研387家上市公司,合计调研数量高达1769次。从行业来看,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板块受到私募青睐。与此同时,多家头部私募透露,关注科技和创新药相关标的。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全球资金增配中国资产,A股和港股的结构性机会将持续涌现,尤其是科技和医药板块的优质企业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当下是“瞄准、射击”的好时候。
财联社7月4日电,《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3日发布。其中提出,充分发挥北京在人工智能技术策源、头部医疗资源汇聚、健康数据高度富集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以应用牵引为导向,统筹推进前沿技术创新、数据汇聚流通、深度赋能应用和产业生态培育,激发“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潜能,到2027年,构建形成北京市“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和应用并举的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应用高地和产业聚集区。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技术策源。一体化推进创新范式变革、关键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研发,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产出一批“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落地转化30个以上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突出场景牵引,深化落地应用。着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创新药械产品研发、生产等环节的应用,实现医药健康产业数智化升级,以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不少于20个创新药械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服务、康养服务、医学科教、医疗健康保险及公共卫生等领域不少于10个场景的应用。
财联社7月4日电,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到,以重大工程为牵引,带动磁约束、惯性约束核聚变技术双线突破,促进可控核聚变前沿技术成果加速转化,培育发展聚变能源创新型企业。加快建设准环对称仿星器,全力争取聚变堆关键技术攻关工程落地实施,开展氘氚燃烧、聚变材料等研制,提升真空器件、涉氚阀门等配套零部件生产能力。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加快建设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全力争取高效激光聚变能源工程落地实施,开展大能量激光器、重频靶等研制,拓展新型功能材料研发、激光加工等方面应用场景和商业化应用。另外,推动核医疗全产业链创新突破。依托乐山核技术应用产业园,提升堆照医用同位素分离提纯生产能力,实现镥-177、钼-99、钇-90、铜-64等主要同位素稳定供应。加快精准靶向放射性创新药物研发,推动一批新药上市。依托绵阳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加快 FLASH(闪光)放射治疗装备型号验证、尽早实现量产,促进硼中子俘获治疗设备、多室质子治疗设备、重离子治疗设备产业化进程。
财联社7月4日电,创新药概念反复走强,热景生物涨超15%,续创历史新高,此前塞力医疗4连板,中源协和涨停,神州细胞、广生堂、上海谊众、荣昌生物等涨幅靠前。消息面上,国家医保局近日印发《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申报操作指南》,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
①《举措》强调,对符合要求的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高端医疗器械继续实施创新特别审查; ②东北证券认为,未来医疗器械行业有望进一步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