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17日电,国家药监局局长李利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不断提高审评审批质效。审评审批是药品研发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药品上市应用的“最初一公里”,是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加快新药好药上市步伐的关键环节。要在确保审评尺度不放松、产品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审评审批时限,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生产经营的便利性。将符合条件的临床急需产品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缩短技术审评、注册核查、注册检验等各环节时限,加快审批步伐。缩短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时限,将重点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进一步缩短至30个工作日。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试点,提供药品上市后变更注册核查和注册检验前置服务,大幅压缩补充申请审评时限。严格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稳妥处理无参比制剂仿制品种,将一致性评价工作拓展到口服固体制剂、注射剂以外的其他剂型,持续提高过评品种覆盖面,让质优价廉的好药惠及更多患者。
财联社9月17日电,港股市场对内地生物医药企业持续释放吸引力。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年内在港上市的61家公司中,按第18A章规则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以下简称“18A公司”)有10家,合计首发募资额约80.50亿港元。对比来看,去年全年仅有4家此类公司在港上市,合计首发募资额仅15.12亿港元。从二级市场来看,今年港股生物科技企业的市场表现亮眼。截至9月16日收盘,年内恒生创新药指数累计涨幅约110.01%,部分18A公司的个股涨幅已超200%。
财联社9月16日电,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7月,国家药监局已批准上市创新药50个,超过去年全年的48个。“十四五”期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创新药210个,保持加速增长态势。此外,我国在创新药管线、临床试验项目数量上,均位居世界前列,医药创新保持强劲势头。今年获批的50个新药中,有不少社会高度关注的“明星”产品,包括我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抗甲流新药、罕见病治疗药物等,为患者临床急需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①人工智能药物开发商Absci宣布,与甲骨文和AMD合作,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发现进程。 ②今年年初,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表示,正在利用OpenAI和软银的工具开发癌症疫苗。 ③信达证券认为,随着创新药进入分化行情,科创资金在医药板块有望外溢到AI医疗。
①政策解读稿表示,近年来我国药物早期、深入参与全球研发创新的条件已趋成熟; ②据统计,今年来已有64款药物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财联社9月12日电,午后创新药概念震荡回升,昭衍新药走出6天3板,苑东生物涨超10%,塞力医疗触及涨停,华纳药厂、皓元医药、昂利康、华海药业涨幅靠前。消息面上,国家药监局提出,进一步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工作。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受理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该通道支持国家重点研发品种,鼓励全球早期同步研发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服务临床急需和国家医药产业发展。
①MNC对中国创新药资产的青睐主要体现在数量多、金额高及全球领先三个方面。而MNC的频频 “抛橄榄枝”,也直接推动今年国内创新药在二级市场中走出了强势行情; ②当前关键在于该行政命令能否落地,若无法落地,则影响有限。即便落地,也需关注美国医药企业后续发起的诉讼战。
财联社9月11日电,午后创新药概念局部回暖,热景生物、福瑞股份涨超10%,此前济民健康走出12天6板,舒泰神、荣昌生物、常山药业、美迪西等涨幅靠前。
财联社9月11日电,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据介绍,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数量的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舒格利单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多款国产创新药陆续获批上市,填补了相应领域国产创新药的空白。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品泽布替尼已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财联社9月11日电,早盘创新药概念集体走弱,百济神州、益方生物跌超10%,新诺威、华海药业、微芯生物、荣昌生物、药明康德等多股跌超6%。
①尽管康方生物与Summit多次经历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但不可否认的是,依托依沃西这一核心资产,两家企业均成功搭乘上资本快车; ②国内药企以往“先拿初步数据试水”的方式已不可行,未来药企出海前,或需提前扩大试验规模、延长随访时间以确保临床数据做得更扎实。
财联社9月9日电,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近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科创板创新药企百济神州、百利天恒、迪哲医药的重要研究入选本年度大会口头报告,彰显中国创新药国际认可度。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iza-bren (EGFR×HER3双抗ADC) 治疗EGFR突变肺癌的两项研究结果获选WCLC官方新闻发布计划(Press Program)并进行了口头报告,其中一项研究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100%,获得业内广泛关注。小财注:目前科创板汇聚三十余家创新药企业,年内已推动7款“全球新”1类新药获批,累计数量达到33款,占同期国产1类新药的14%。2025年以来,科创板创新药企业共完成14项管线资产的授权交易,潜在交易总金额超120亿美元。(财联社记者 何凡)
①荣昌生物宣布,泰它西普成为干燥综合征领域全球首个申请上市的生物药。 ②今年6月,荣昌生物与美国Vor Bio公司就泰它西普签署合作协议,金额高达41亿美元。 ③招银国际认为,受益于创新药出海交易、国内集采政策优化等积极因素推动,医药行业有望持续上涨。
财联社9月9日电,早盘创新药概念震荡走强,荣昌生物涨超15%,股价创历史新高,一品红、百济神州、君实生物、新诺威、热景生物跟涨。消息面上,9月9日,荣昌生物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创新药泰它西普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成为干燥综合征领域全球首个申请上市的生物药。
①特瑞普利单抗想在海外市场掀起更大水花,打开第二增长空间,仍需打通更多销售渠道,突破区域进入壁垒。 ②由于医药产品的特点,公司商业化及BD合作等事项容易受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公司将根据产品数据、市场情况、合作潜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潜在合作。
①除了仿制药,南新制药在国内市场还面临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玛巴洛沙韦、玛硒洛沙韦等其他不同品类流感药物的狙击; ②公司表示,将积极开展资本运作,通过购买药品批件丰富产品线,寻求外延式扩张等方式。
①首付款为7500万美元,出海模式为NewCo模式; ②Ⅰ期临床试验数据近期已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上公布,该产品针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已启动Ⅲ期临床; ③年内,恒瑞医药已经达成了3笔创新药出海,总金额已经达到155.58亿美元。
《科创板日报》5日讯,CDE官网显示,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百利天恒的全资子公司)1类新药注射用BL-B01D1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铂耐药复发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BL-B01D1是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且进入3期临床的EGFR/HER3双抗ADC。
财联社9月5日电,恒瑞医药早间公告,公司与美国BraveheartBio, Inc.(简称“Braveheart Bio”)达成协议,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创新药 HRS-1893(简称“HRS-1893”)项目有偿许可给Braveheart Bio。Braveheart Bio将向恒瑞支付6500万美元首付款(含3250万美元现金和等值3250万美元的Braveheart Bio公司股权)和完成技术转移后的1000万美元近期里程碑款,总计7500万美元。恒瑞有资格获得与临床开发和销售相关的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0.13亿美元。
《科创板日报》3日讯,9月3日,舶望制药宣布与诺华深化战略合作,加速心血管疾病新药研发。此次合作涉及多款siRNA药物,包括2款早研阶段分子的中国外权益的选择权,用于治疗sHTG和混合型血脂异常,以及ANGPTL3 siRNA的优先谈判权,该产品处于二期临床阶段,另一款临床前的siRNA药物中国外权益,预计2026年启动一期临床。根据协议,诺华支付1.6亿美元预付款,潜在里程碑总金额52亿美元。同时,诺华已经初步意向参与舶望制药下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