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本届进博会将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同时,企业展也进一步扩容,参展企业在去年3496家的基础上新增了600余家,有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展览企业总数创历史新高; ②本届进博会上,强生将在创新药领域重点亮相三款尚未在华上市的新品,均为“中国首展”。
财联社10月29日电,创新药概念午后震荡拉升,诺思格20CM涨停,泓博医药、泰格医药、九洲药业、昊帆生物跟涨。消息面上,诺思格发布公告,第三季度净利润3445.07万元,同比增32.98%。此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其中指出,推动生物制造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财联社10月28日电,记者10月28日从业内获悉,上海证券交易所近日在业内下发最新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针对生物医药企业募集资金投向创新药研发项目的再融资申请,明确了具体审核要点。记者了解到,上交所在审核问答中强调了对创新药再融资的三大核心关切:项目必要性与可行性、信息披露充分性以及补流比例的合理性。 券商人士告诉记者,上交所最新发布的审核问答对创新药研发再融资项目提出了系统性的审核指引。根据上交所要求,在募投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面,发行人应当结合在研管线、研发进度、适应症以及商业化策略等情况,说明本次募投项目选取相关管线的背景及考虑,新药研发项目实施的人员、技术及设备储备,研发进展、阶段性研发成果以及商业化落地可行性等,并对创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等风险予以充分提示。
财联社10月27日电,财联社记者获悉,截至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科创板ETF已达105只,总规模3000亿元。科创板“1+6”改革以来,四个月内已新增21只科创板ETF上市,标的涵盖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科创综指等宽基,科创人工智能、半导体材料设备、创新药、新能源等行业主题,资金持续流向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领域。(财联社记者 沈娇娇)
①奥尔特曼参与联合创办的Merge Labs已聘请生物分子工程师夏皮罗为其创始团队的一员; ②夏皮罗在脑机接口领域聚焦于神经成像和控制的非侵入性技术。 ③截至目前,Neuralink帮助渐冻症、脊髓损伤在内的十余名患者恢复了语言或行动能力。
财联社10月26日电,广发证券报告表示,具备产业趋势逻辑的科技主线在政策加持下跑赢概率有望提升。一方面,战略新兴产业政策预期加码会加速产业趋势,投资者可关注已经有基本面或预期支撑的产业主线,如AI算力、创新药等。另一方面,如量子科技、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尚处于起步期的产业,投资者可关注阶段性的主题投资机会。
①全球首创“稻米造血”的创新药公司禾元生物预计将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家增量企业; ②截至目前,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共有13家创新药企,总市值近5000亿元; ③相关公司在科创板支持下,累计已推动25款新药获批上市,逐渐形成创新发展新范式。
①近期,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等公司正在发行、即将上市并直接进入成长层; ②今年6月18日,科创板“1+6”改革启动,宣布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上市企业全部入层。自上市以来,相关公司加快增收减亏,创新成果不断。
①前三季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人工智能制造业同比增速达12.8%,成为拉动全市GDP增长的重要动力。 ②人工智能不仅带动了高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也正在成为推动上海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引擎。
《科创板日报》22日讯,上海市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出口规模逐季攀升,一、二、三季度出口额分别实现4621.7亿、4900.3亿、5265.2亿元,分别增长12.6%、9.7%、11.7%,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出口1936.7亿元,增长10.3%。得益于创新药国际化步伐加快及上海产业政策和贸易环境的持续优化,医药品、西药原料药出口分别增长21.5%、40.7%。
《科创板日报》21日讯,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该校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军歌团队联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团队、浙江大学王金强团队等,成功开发出一种具备“智能导航”功能的口服胰岛素制剂(MiNVs),为糖尿病患者摆脱每日注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实验结果显示,MiNVs可将胰岛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升至20.4%,是传统口服制剂的20倍以上,已达到临床应用标准。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
①尽管BEBT-908握有该先发优势,但其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实则极为激烈。同时,其商业化成效还将受多重因素制约,包括药品进院进度、医保纳入情况及销售网络建设进展等; ②必贝特研发费用中包含委外研发支出,且该部分占比常年处于较高水平。
财联社10月17日电,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批准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瑞玛比嗪注射液,该药是一种注射用外源性荧光示踪剂,需与美德康公司(MediBeacon Inc)生产的经皮肾小球滤过率测量设备(TGFR)配合使用,评估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该药品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
财联社10月16日电,创新药概念延续昨日反弹势头,贵州百灵、罗欣药业涨停,三生国健涨超10%,莱美药业、海南海药、广生堂、益方生物等跟涨。消息面上,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定于10月17日至10月2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作为全球肿瘤学领域的顶级盛会,此次会议预计将汇集多项重磅临床研究成果。
①在全球生物医药一级市场融资收缩的背景下,国内的一级市场有望迎来实现双位数增长,中国开始逐步走出寒冬; ②近年来企业融资使用策略已显著转变,资金更多投向医药早期临床研发与商业化落地环节,投入厂房建设等固定重资产的比例已不足10%,药企们纷纷以“豪赌”姿态押注创新。
财联社10月15日电,创新药概念盘中震荡反弹,昂利康涨停,广生堂涨超10%,热景生物、联环药业、舒泰神、荣昌生物等涨幅靠前。消息面上,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定于10月17日至10月2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作为全球肿瘤学领域的顶级盛会,此次会议预计将汇集多项重磅临床研究成果。
①在产业规模上,今年上半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2200亿元,全年有望突破4400亿元,累计获批创新药29个,创新器械38个; ②在本次的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上,上海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区也宣布正式启动。
①SystImmune与BMS就iza-bren项目达成的协议,正式触发第一笔2.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条件,SystImmune将于近期收到款项。 ②尽管迎来里程碑付款,百利天恒近日却又陷入“价格风波”。其业务高度依赖仿制药与中成药业务的现象,亦值得关注。
财联社10月12日电,据北京亦庄公众号消息,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企业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广实”)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创新型第三代CD20抗体MIL62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NDA)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据悉,这是全球首个申报上市的针对PMN治疗的药物,它的突破性进展不仅为PMN带来更优的治疗选择,同时彰显了我国在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方面的领先优势。
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2025年上半年达5005.66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万亿元; ②上海国投公司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在支持上海上市生物医药优势产业集聚和加速未来产业培育中,坚持“投创新成果转化、投产业生态建设、投国际国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