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29日电,《海南省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9日对外发布。其中提出,积极支持创新药械在医疗机构的推广使用。一是及时更新发布《海南省创新药械产品目录清单》。支持新药、首仿药、仿制药通过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以及第三类医疗器械、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等进入清单,医疗机构按规定采购使用。二是加快创新药械入院使用。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定期召开药事、器械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工作会议的长效机制,引导公立医院将创新药械加快入院应用。三是推动创新药械入医保。主动服务企业,辅导创新药械参与国家医保谈判,推动符合条件的创新药械纳入医保目录。四是建立创新医疗器械首发价格形成和全周期价格管理机制。针对无挂网价格的创新医疗器械,通过挂网产品信息,供需双方议价方式,推动创新医疗器械快速挂网交易。
①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2.14亿元,同比增长56.19%;归母净利润-49.78亿元,较上年下降17.38%;扣非净利润-53.79亿元,同比下降17.38%; ②百悦泽®、百泽安®收入占比持续扩大,推动公司营收增长。
①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58亿元,同比增长44.78%;扣非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2.25%;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下降24.23%; ②诊断仪器收入下滑明显,毛利率为负,主要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及成本上升导致。
①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55亿元,同比增长14.26%;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13.85%;扣非净利润5.44亿元,同比增幅达17.48%; ②消化道癌症高发推动了内镜诊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同时癌症早诊早治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潜力。
财联社4月27日电,上交所相关负责人4月26日在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开幕式上介绍了科创板在支持国家科技创新和安徽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截至2025年4月22日,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586家,IPO募集资金9208亿元,总市值6.7万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公司合计占比8成,在集成电路、创新药、光伏等重点领域形成产业链聚集。越来越多的科创板上市时未盈利企业迎来盈亏平衡点,逐步实现扭亏为盈。在上交所看来,这个过程需要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大力支持,科创板的使命是助力科技创新由“点的突破”走向“系统提升”。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上交所将进一步推动科创板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发挥,优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丰富资本市场制度供给;强化IPO、再融资、并购重组、债券等多产品综合服务,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服务,并进一步凝聚市场共识,助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①清华人工智能医院已完成内测和上线,最快将于今年上半年向公众开放; ②后续该医院将依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及北京清华长庚互联网医院试运行; ③中信证券表示,建议关注能够获取医院诊疗数据实现AI模型能力提升的厂商。
财联社4月24日电,金凯生科、河化股份、灵康药业涨停,凯莱英逼近涨停,迈威生物、昊帆生物、荣昌生物、罗欣药业等多股涨逾5%。消息面上,金凯生科公告,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超183%。中信建投证券表示,我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NewCo模式成为创新药出海新选择,国家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新技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持续看好创新药行业。
财联社4月22日电,百利天恒续创历史新高,华纳药厂涨超10%,东诚药业、上海谊众、众生药业、热景生物涨超5%,翰宇药业、信立泰、华森制药、新诺威等跟涨。消息面上,国元证券研报指出,在创新药领域,目前我国创新药研发逐步加速,部分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前沿水平,对来自美国的进口药品增加关税,同样有助于国内同类创新药产品的进口取代。
财联社4月21日电,近日,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果带队赴广东,走访部分医药企业、科研单位和药品审评检查部门,围绕加强监管和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入调研。黄果对广东省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予以肯定,强调要落实全面深化药品监管改革要求,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推进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健全“一支队伍、一张网络和一套标准”,高质量实施药品补充申请改革试点;探索优化前置服务,巩固提升跨国企业在华投资发展信心,支持引导骨干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加大创新药物研发力度。
报告期内博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295.98万元。总体而言,公司利润端受到高毛利产品波动、新品定价探索、折旧成本上升及高毛利技术收入收缩等叠加作用,呈现结构性调整。
财联社4月16日电,发改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组织召开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座谈会。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初绽同志主持,来自生物医药企业的代表和行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围绕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并提出了完善产业相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① 国家药监局公开征求医疗器械分类规则意见;国家药监局发文支持境外已上市药品尽早用于临床。 ② FDA计划逐步淘汰动物实验。 ③ 锦波生物国内首个中面部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填充剂”获批;国内首个基因替代疗法药物上市。 ④ 觅投克生物、睿健医药完成融资。
财联社4月11日电,午后海思科封涨停,创出历史新高,一品红涨超10%,科兴制药、阳光诺和、百奥泰、百济神州、翰宇药业等多股涨超5%。消息面上,兴业证券认为,近期,创新药领域催化剂不断,包括海外授权、国内政策和临床数据进展等。预计和去年相比今年国产创新药重要数据将较多,有望为创新药板块带来正面催化。
①日前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表示,当前我国医用CT球管产业已实现部分产品国产化替代。 ③东海证券认为,随着关税摩擦持续,整体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国产化有望进一步提速。
①多数受访上市药企并不慌张,有企业称若是药品关税落地,会提价保障产品毛利率; ②还有企业称,其产品在美很难被替代,密切关注相关动态; ③业内专家称,若药品关税落地,相比较原料药和仿制药,创新药或受冲击最小。
财联社4月9日电,今日在2025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开幕主论坛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徐徕在致辞中指出,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规模和增长率均居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之首。自2019年以来,浦东1类国产创新药累计获批21个,创新医疗器械31个,今年截至目前已获批上市2款一类创新药和4款创新医疗器械。
①加征关税冲击世界商业秩序,中国科创板企业以自创创新应对挑战,成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②业内人士指出,海外贸易政策变化将倒逼我国高端制造业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产业链韧性,以及全球化布局能力,从而在关税冲击中保持战略定力与竞争优势,并为中国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积蓄能量。
①近期,《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一线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国产创新药企代表呼吁,尽快恢复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打通更为长期的融资渠道; ②截至4月3日,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并处于在审排队阶段的未盈利企业共有9家。在这其中,部分企业选择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如:禾元生物、北芯生命等。
2024年公司新产业表现亮眼,全年增速达21.25%,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45.47%,同比扩张7.93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已进入加速兑现期。
①截至发稿,恒生创新药指数涨超6%,A股多只生物医药个股涨停; ②国泰君安强调,集采规则有望迎来优化,推动制药板块边际改善; ③东吴证券认为,海外买方对中国first in class机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