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9日讯,中国移动发布全球首个5G新通话DC(Data Channel,数据通道)应用,DC应用已协同vivo、OPPO、荣耀、小米、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完成能力深度适配,将于6月面向全国适配终端推广。(记者 张洋洋)
财联社5月18日电,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第四研究组(SG4)下设4A、4B和4C工作组会议4月23日至5月16日在上海市召开。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卫星业务新增频率划分、卫星业务区与授权使用等规则程序完善、卫星无线电频率公平利用、手机直连卫星、高低轨卫星共存与发展、空间可持续发展、卫星通信手册、5G和6G卫星标准化与卫星物联网等热点议题开展讨论,各国提交文稿400余篇,形成大量成果性文件,我国代表团提交的38篇文稿均被采纳。会议部分成果文件通过三个工作组审议,形成1篇建议书修订、3篇新立项报告、3篇报告书修订和1篇手册修订,提交SG4会议批准,其余成果文件将在后续工作组会议继续研究完善。我国多名专家在空间业务规则程序修订、手机直连卫星等重要议题担任子工作组联合主席、起草组主席,在卫星业务国际规则研究领域的参与深度进一步提升。
①青岛崂山区建成华东首个规模化5G-A通感一体无线网,以及44套无人值守的分布式自动化无人机机场,实现无人机飞行全程无人化。 ②青岛市南、市北、李沧区已部署12个无人值守全自动机场,全市范围内布设整合29个专业无人机服务站点,迄今累计已执行了13000余架次的飞行任务。
《科创板日报》18日讯,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在世界电信日的活动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加速推进5G-A和6G技术的研发。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439.5万个,5G应用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近期,速率更高、性能增强的5G-A网络,也在各类生产生活场景逐步试点落地。近期,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部分用户也发现,自己手机上的信号标识变成了5G-A,可以体验使用且没有额外费用。据了解,目前5G-A试点城市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年内有望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的重点场景。
财联社5月17日电,202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暨国际电信联盟成立160周年纪念活动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张云明出席活动并讲话指出,中国建成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5G应用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加快布局,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财联社5月17日电,202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暨国际电信联盟成立160周年纪念活动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张云明表示,加速推进5G-A、6G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应用发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健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信用管理等基础制度,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满足经济转型需要,深入推进网络新型基础设施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进基地、进集群,服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加注重满足国际合作需要,深化技术、标准、产业、政策等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双多边磋商和机制建设,更好融入国际产业发展格局。
《科创板日报》17日讯,《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全球首个百台无人电动矿卡集群“华能睿驰”,在内蒙古伊敏露天矿正式投入编组运营。这标志着全球首个露天矿生产,实现5G-A网络下的“车-云-网”规模化协同。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华能、徐工集团、华为、国网智慧车联网有限公司等共同打造。为实现车云协同,伊敏矿区部署5G-A网络,是全球首个5G-A露天矿,可满足500Mbps大上行与20毫秒低时延,将支持超过300辆无人驾驶矿卡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记者 黄心怡)
财联社5月16日电,《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关于推动本市基础电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2027年)》明确,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将推进七个方面、20条举措,为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贡献“上海方案”。围绕信息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意见》提出,上海要迭代升级“满格上海”“光耀申城”行动计划,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打造万兆光网通道,推动全光网络向绿色敏捷、实时韧性、可视感知的万兆光网迈进。深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重点统筹集约建设、保障公平进入、推进跨行业共享。到2027年,累计完成部署5G基站超12万个,5G-A基站超过3万个,10G PON及以上速率端口占比超过99%,50G PON端口实现万级规模。深化“宽带边疆”建设,推动“5G揽海”行动计划与上海市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贯通。到2027年,力争建成完善的“陆海空天”一体化海洋网络,实现近海航线及重点海域5G网络高质量覆盖。
①在B端应用方面,AI园区、智慧工厂、低空经济、智慧港口等成为率先落地场景。而C端消费场景,运营商则聚焦商旅、直播、游戏等差异化体验。 ②目前,超大上下行、轻量化是当前5G-A的推进重点,确定性低时延、通感一体为下步发力方向。
财联社5月12日电,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3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276.5万部,同比增长6.5%,其中,5g手机1942.4万部,同比增长9.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5.3%。2025年1~3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6967万部,同比增长3.3%,其中,5G手机6104.3万部,同比增长8.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7.6%。
《科创板日报》12日讯,在山东双万兆创新发展推进会上,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孟强表示,山东已累计开通5G基站25.4万个,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99%,5G-A基站(多载波聚合、通感一体)数量突破1.3万个。今年,山东将组织全行业夯实“双千兆”网络基础,加速“双万兆”网络试点,包括:实施5G-A“百万工程”建设,试点部署5G-A通感一体网络,探索低空算力融合应用创新,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低空经济试点,打造30个以上低空产业5G-A融合应用案例。(记者 黄心怡)
①作为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最新演进,5G-A上下行速率可达5G的十倍; ②目前我国运营商已经在国内31个省份部署了5G-A测试网络; ③中金公司指出,5G-A是5G网络的重要升级,正在迈向全面规模商用阶段。
财联社4月29日电,中信建投研报指出,2024-2025年传统电子布市场迎来价格修复,2025Q1多家企业提价成功,电子纱价格同比涨幅超17%,这得益于市场供需结构好转及产能变动有限。同时,AI服务器及高频通信需求推动Low-Dk电子纱供不应求,2023年全球5G低介电电子纱和电子布市场规模约1.35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5.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1.4%。目前低介电电子布市场日系、台系企业占据较大份额,但国内企业自2024Q4起大力扩产,预计2025年下半年国内新建产能投产后,将扩大市场份额并兑现业绩。
财联社4月17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批复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5G-R)系统试验频率,支持其在部分线路开展5G-R系统现场技术试验,进一步加速铁路数字化、智能化步伐。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铁路主管部门,做好铁路无线电频率的统筹规划和集约使用,提高铁路无线电频率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推进5G-R系统部署,更好服务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财联社4月17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亚关于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4月17日发布。声明提出,双方将共同拓展新质生产力合作,围绕先进制造、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打造合作新增长点,加强智慧城市合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马方欢迎中国企业参与马来西亚5G网络建设,双方致力于发掘半导体产业链合作潜力,维护产供链稳定。
财联社4月16日电,为进一步构筑“5G+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支撑服务好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服务好工业企业建5G用5G,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现开展2025年工业5G芯片模组、工业5G终端设备及工业5G专网一体机产品名录征集,经测试验证通过的产品,可收录至“5G+工业互联网”铸链计划产品名录,并于产业相关重要会议发布,为工业企业选型相关产品提供参考。
财联社4月15日电,上海地铁5G公众信号全线网覆盖今天上午开通。从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获悉,上海地铁5G公众信号全线网覆盖工程,覆盖全市21条线路(含磁浮线、市域机场联络线)、896公里、517座车站,标志着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地铁全线网迈入“5G时代”的超大型城市。另从上海申通地铁获悉,上海地铁聚焦高品质的乘客体验和智慧场景应用,实现了80%线路段的5G-A(5G-Advanced)网络升级。实测用户站厅站台及隧道下行平均感知速率均高于600Mbps,最高峰值速率超过1Gbps。
财联社4月12日电,近日,紫金山实验室在江苏南京举办的2025全球6G技术和产业生态大会上,首次公开了最新构建的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该设施围绕6G六大应用场景进行技术验证测试,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较5G提升10倍以上的极致连接能力和高精度目标感知新能力。
财联社4月10日电,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消息,日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印发《北京市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2025—2027年)》, 明确未来三年5G发展蓝图,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5G应用标杆城市。方案提出,坚持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产业引领,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全面增强5G规模应用的产业支撑力、网络服务力和生态协同力,支撑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适时探索6G应用发展方向,开展6G应用先行先试,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赋能,为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经济社会现代化转型构筑坚实的数字基础。到2027年底,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5G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提升5G赋能千行百业应用水平,成为国内领先的5G应用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