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17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批复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5G-R)系统试验频率,支持其在部分线路开展5G-R系统现场技术试验,进一步加速铁路数字化、智能化步伐。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铁路主管部门,做好铁路无线电频率的统筹规划和集约使用,提高铁路无线电频率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推进5G-R系统部署,更好服务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财联社4月17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亚关于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4月17日发布。声明提出,双方将共同拓展新质生产力合作,围绕先进制造、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打造合作新增长点,加强智慧城市合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马方欢迎中国企业参与马来西亚5G网络建设,双方致力于发掘半导体产业链合作潜力,维护产供链稳定。
财联社4月16日电,为进一步构筑“5G+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支撑服务好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服务好工业企业建5G用5G,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现开展2025年工业5G芯片模组、工业5G终端设备及工业5G专网一体机产品名录征集,经测试验证通过的产品,可收录至“5G+工业互联网”铸链计划产品名录,并于产业相关重要会议发布,为工业企业选型相关产品提供参考。
财联社4月15日电,上海地铁5G公众信号全线网覆盖今天上午开通。从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获悉,上海地铁5G公众信号全线网覆盖工程,覆盖全市21条线路(含磁浮线、市域机场联络线)、896公里、517座车站,标志着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地铁全线网迈入“5G时代”的超大型城市。另从上海申通地铁获悉,上海地铁聚焦高品质的乘客体验和智慧场景应用,实现了80%线路段的5G-A(5G-Advanced)网络升级。实测用户站厅站台及隧道下行平均感知速率均高于600Mbps,最高峰值速率超过1Gbps。
财联社4月12日电,近日,紫金山实验室在江苏南京举办的2025全球6G技术和产业生态大会上,首次公开了最新构建的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该设施围绕6G六大应用场景进行技术验证测试,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较5G提升10倍以上的极致连接能力和高精度目标感知新能力。
财联社4月10日电,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消息,日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印发《北京市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2025—2027年)》, 明确未来三年5G发展蓝图,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5G应用标杆城市。方案提出,坚持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产业引领,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全面增强5G规模应用的产业支撑力、网络服务力和生态协同力,支撑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适时探索6G应用发展方向,开展6G应用先行先试,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赋能,为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经济社会现代化转型构筑坚实的数字基础。到2027年底,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5G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提升5G赋能千行百业应用水平,成为国内领先的5G应用标杆城市。
《科创板日报》10日讯,在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工作会议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表示:一是要紧扣重点领域,支撑保障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做好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车联网、5G工业专网等新兴产业的频谱资源保障,加强无线电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提升无线电频谱创新利用水平,加快创建国家级无线电频谱技术创新中心,积极筹办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无线电”专业论坛,办好首届全球“AI+无线电”挑战赛等。二是聚焦能力提升,更高水准筑牢城市无线电安全防线。要加强无线电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无线电+AI”的应用和探索。三是凝聚各方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无线电管理生态。(记者 黄心怡)
财联社4月8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其中包括:加强制造业网络化协同标准建设。加快构建算力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强化算力互联互通、算力资源池、算力平台等标准建设。推进5G+工业互联网、移动物联网、IPv6/IPv6+、网络管理智能体、面向应用的端到端网络质量评测等标准研制。开展高速传输、全光一体交换、接入升级的光通信网络标准制修订。
财联社4月8日电,工信部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提出,优化完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统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通用、关键技术、产品服务、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标准制定,助力突破一批面向融合应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产品。加快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推进5G—A、低空信息基础设施、6G、量子保密通信等标准研究。开展先进金属、先进非金属、先进高分子等新材料,关键零部件、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能源汽车,特殊行业应用等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医疗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高端装备,绿色智能船舶、深海极地装备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低空产业、大飞机等民用航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先进工艺、试验方法、重点产品、典型应用、安全等标准研制。
财联社3月29日电,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表示,自动驾驶训练应由国家统筹建设全国统一模型,各城市基于共性模型做本地化微调,以避免重复投入。他还提到,如果要实现对我国所有公路的全覆盖、并实现支持L3级别辅助驾驶等,在不考虑运营商对5G网络改造成本的情况下,总投资大概需要4000亿元。(记者 李明明)
财联社3月20日电,中国移动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2024年5G网络投资共计人民币690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超240万个,净增46.7万个。截至2024年12月底,全网已全部具备千兆业务开通能力,千兆覆盖住户达到4.8亿户。公司正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向空天地一体化演进,促进航空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网络深度融合。积极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部署,构建技术和规模全面领先的全国性算力网络,通用算力规模达到8.5 EFLOPS(FP32),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9.2 EFLOPS(FP16)。
财联社3月18日电,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一枚“MATEROBOT”商标,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商标状态为注册申请中。据悉,此前报道,华为在MWC2025中与中国移动、乐聚联合发布搭载5G-A技术的夸父人形机器人,主要在标准版夸父人形机器人上引入5G-A技术,可实现大场景下高精度定位,同时允许用户实时远程操控人形机器人。
财联社3月17日电,信通院数据显示,2025年1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724.3万部,同比下降14.3%,其中,5G手机2363.8万部,同比下降9.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6.8%。
财联社3月14日电,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近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基础设施REITs意向储备项目。支持注册地位于北京市的各类市场主体申报,有关企业可以梳理北京市内资产组成项目,也可整合跨省区市资产组成项目。领域范围包括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13个领域,对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养老,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领域项目进行重点梳理储备。新型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类、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5G、通信铁塔、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宽带网络项目,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项目。
《科创板日报》13日讯,根据Counterpoint最新发布的报告,2024年全球联网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其中75%的乘用车配备了嵌入式蜂窝连接功能,较2023年的71%有所提升。比亚迪以34%的同比增长率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车企,而印度则以25%的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该机构预计到2028年,全球超过一半的汽车将配备嵌入式5G连接功能。
财联社3月12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李乐成3月12日主持召开干部大会,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6G研发进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布局优化,创新行业监管方式,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加强无线电管理,提升频谱技术创新能力和频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科创板日报》7日讯,在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由中国电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迅蚁科技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5G无人机医疗配送网络解决方案荣获GSMA全球移动大奖“最佳移动互联健康与福祉创新奖”。记者获悉,该方案已在浙江省试点应用。现已构建医共体中心医院与基层卫生院的空中桥梁,实飞数据显示,单架次可满足1-2人紧急用血需求。(记者 黄心怡)
《科创板日报》6日讯,近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上,中国移动、华为、乐聚联合发布全球首款搭载5G-A技术的人形机器人。基于5G-A技术,人形机器人可实现大场景下高精度定位,且无需额外设备,可增强多机协作可靠性,拓展工业场景适用范围。5G-A网络的高带宽能力支持大规模数据采集,为人形机器人的深度学习模型提供丰富的训练数据,可缩短开发周期,适配多行业多样需求。
①征求意见稿提出:探索在人形机器人中预置5G模组,加强人形机器人与5G工业互联网协同适配能力; ②5G网络的低延迟特点能够让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更好地进行协同作业、实时决策和自然交互; ③机构称,机器人和AI端侧将驱动中国物联网模组巨头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