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新质生产力
关注
2.0W 人关注
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 昨天 21:3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7日电,7月16日至17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会议要求,国资央企必须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积聚新动能新优势。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加快实现从要素大量投入的“汗水型增长”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智慧型增长”转变。要着力提升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创新-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会议提出,要持续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超越内卷竞争,维护产业价值,突出互利共赢涵养产业生态,推动产业体系不断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跃迁。要以高效能改革推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着力提升资源配置、管理运营、激励约束、监督服务等方面效能,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营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阅读 65w+
    113
  • 昨天 20:1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7日电,全国消费品工业座谈会7月16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议强调,全力以赴保障消费品工业平稳增长,系统谋划消费品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持续完善行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贯彻落实纺织、轻工、食品、医药等行业数字化方案,扎实开展重点产业链稳链强链工作,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品工业推广应用。多措并举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切实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分行业分领域推进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建设,有力提升优质产品供给服务能力,全力做好重要民生产品保障。协同发力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坚持以“小切口”推进精细化管理,持续加强产业生态培育,加快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消费品产业发展格局。
    阅读 71.3w+
    31
  • 昨天 15:0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7日电,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网,7月16日上午,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关于做好城市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把握“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重要原则,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立足实际创造性抓落实,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作出广东努力、广东贡献。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扎实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持续完善城镇空间格局,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持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坚持规划引领,更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强城市整体风貌塑造,注重涵养城市人文精神,充分彰显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东特色。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打造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着力繁荣发展城市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引领未来的活力之城、机遇之城;着力营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不断改善公共服务,加力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阅读 163.9w+
    3
    74
  • 昨天 14:5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7日电,据湖北省人民政府网,7月16日,湖北省副省长程用文到武汉市调研激光产业发展并召开现场推进会,强调要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链长+链主+链创”机制作用,大力推动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帝尔激光,程用文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研发创新、场景应用等情况,并座谈听取有关情况汇报。程用文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做大做强创新平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要拓展应用场景,加快激光技术与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智能控制和传感等领域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供需对接,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链主引领和链创支撑作用,推动存量升级和增量招引,不断优化产业生态,为提升支点产业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
    阅读 157.3w+
    31
  • 昨天 14:4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7日电,据南京市人民政府网,7月16日,南京市召开全市产业攻坚汇报交流暨推进大会。市委书记周红波指出,推进产业强市战略,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进一步树牢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持续攻坚。一要攻坚特色集群构建,主攻方向上深耕细分领域,发展形态上深化数实融合、软硬结合,载体支撑上打造特色园区,更大力度推进强链补链延链。二要攻坚链主企业培育,支持企业用好科技创新资源,实现技术攻关“强起来”、链式发展“带起来”、市场品牌“立起来”。三要攻坚产科深度融合,大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四要攻坚项目招引建设,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做到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存量与增量同步拓展、项目签约与落地同步推进,切实把招商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五要攻坚产业生态优化,更好发挥“4+N”产业基金集群作用,深化“部门+中心+公司”的应用场景推进机制,放大“宁工品推”工作机制效应,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系统思维营造“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阅读 162.6w+
    27
  • 昨天 07:5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7日电,中泰证券研报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各项资本市场政策推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热度均明显上升。半年报预警中,28家券商业绩均预增或扭亏,整体表现较好。向后看,随着资本市场整体热度上升,以及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板块能力增强,券商板块业绩或持续走暖。
    阅读 260w+
    1
    36
  • 昨天 06:4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7日电,今年以来,险资密集调研上市公司,为中长期投资蓄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险资(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今年以来合计调研A股上市公司超9800次,涉及超1400家公司,高股息和科技成长板块是其关注的重点。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险资关注高股息资产以期获取长期稳定收益,匹配负债端需求。同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险资聚焦科技成长板块,以期提升收益弹性。
    阅读 249.9w+
    2
    81
  • 07-15 17:1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5日电,今日在沪举行的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合作交流会上,共有7个投资合作项目进行签约,总投资额为58.17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覆盖新质生产力和高端智造领域,如上海拓殷电子科技技术有限公司的年产400万套高端精密电机智造研发项目、链炘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边缘智算节点项目等。本次签约以人工智能类合作项目为主,将上海的创新资源与柳州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为柳州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阅读 278.2w+
    50
  • 07-15 10:44 来自 澎湃新闻
    财联社7月15日电,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投资增速放缓,不意味着投资空间在收缩。事实上我们现阶段投资的潜力非常大,在新质生产力、城市更新改造、民生补短板等方面都需要有效的投资,所以我们要更好地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优化投资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持续推动投资健康发展。
    阅读 277.8w+
    36
  • 07-14 14:57 来自 财联社 冯轶
    机构调研热情不减叠加商业化利好催化 港股机器人概念短线再度活跃
    阅读 47.4w+
    5
    14
  • 07-14 10:1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4日电,海关总署14日对外公布,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
    阅读 267.3w+
    17
  • 07-10 11:1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0日电,据“山西发布”消息,7月9日,山西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会议强调,要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坚定扛牢党中央交给的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保持定力,加快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抓好能源转型,坚决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治责任,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高水平打造全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要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制造业振兴升级主攻方向,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逐步形成体现山西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适度多元发展,用好能源资源、历史文化等比较优势,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推动我省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阅读 277.8w+
    23
  • 07-09 14:5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9日电,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其中提到,围绕仪器仪表前沿技术创新、重大应用场景需求,以推动短板突破、实现国产替代为目标,开展毫米波、太赫兹电子仪器仪表、在线智能测量质谱仪、高精度原子重力仪、高精度超大力值测量装置等高端计量仪器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解决中高端产品基础工艺、核心算法、关键零部件及整机核心技术指标等计量测试需求,助力提升典型中高端仪器仪表产品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加强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能力建设,以计量技术水平提升支撑典型仪器仪表产品技术创新,推进仪器仪表国产化替代。
    阅读 286.5w+
    49
  • 07-09 14:5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9日电,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其中提到,面向重大工程、国防安全、新兴产业和民生保障等领域,聚焦先进钢铁、有色金属、无机非金属、高温合金、高性能铁磁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超高纯稀有金属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性能及成分控制、生产加工及应用等计量测试需求,开展专用计量测试装备、方法研制,建设质量技术基础公共计量服务平台和联盟,推动计量与产品标准、检测技术的有效衔接,完善新材料计量测试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计量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提高新材料质量稳定性和服役寿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阅读 289.6w+
    44
  • 07-09 14:5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9日电,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面向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聚焦集成电路核心计量技术支撑,重点攻克扁平化量值传递等技术难题,突破晶圆级缺陷颗粒计量测试、集成电路参数标准芯片化、3D等先进封装标准物质研制和12英寸晶圆级标准物质研制瓶颈,布局新型原子尺度计量装置、标准和方法创新,围绕几何量、光学、热学、电学等关键参量,突破晶圆温度、真空、气体检测和微振动等集成电路计量技术,研究集成电路关键工艺参数在线计量方法,开展计量测试评价,形成服务集成电路的计量体系。
    阅读 284w+
    66
  • 07-09 14:5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9日电,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其中提到,面向集群智能感知、人工智能传感、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制造等新型技术,开展人工智能算法计量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体系建立、自主无人系统关键性能与系统计量等研究,建设跨领域的人工智能计量测试平台,提升人工智能算法性能评估、模型与平台安全性测试评估、新型智能装备测试评价等方面的计量能力水平,推动建立人工智能风险等级测试评估体系,完善人工智能产业计量测试基础保障体系。
    阅读 273.5w+
    34
  • 07-09 06:26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7月9日电,面对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增配权益类资产成为险资普遍共识。近日从业内获悉,下半年险资依旧有望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主要将聚焦两大方向:一是以低估值、高分红为主的高股息标的;二是以新质生产力、新消费为代表的高成长标的。今年上半年,险资通过举牌上市公司、成立私募基金等方式积极入市。业内人士认为,险资持续入市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优化权益投资风险因子、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等政策为险资入市打开了空间;另一方面,低利率环境下,长期债券收益率难以覆盖保险公司负债端成本要求,增配权益类资产成为险资的必然选择。
    阅读 256.6w+
    165
  • 07-07 10:45 来自 上海证券报
    财联社7月7日电,上交所近日举办科创板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第二季第5期“光芯片中国算力新‘燃点’”,邀请德科立、长光华芯、仕佳光子和源杰科技四家领先的光芯片企业,与多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齐聚一堂、深入探讨,推动中国光芯片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阅读 295.1w+
    43
  • 07-04 22:2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4日电,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北京市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北京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2025—2029年)》《北京市应对学龄人口变化 动态优化资源配置 推进教育系统性跃升的实施方案(2025—2035年)》《关于深化首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从首都实际出发,率先建立适度超前、包容有效、长远可持续的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支撑我市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走在前、作表率。
    阅读 356.9w+
    1
    125
  • 07-04 17:5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4日电,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7月3日到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张玉卓强调,要持续提升重要金属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有色金属资源勘探、投资、开发、建设、冶炼、加工等全产业链和一体化综合发展,大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推动重要金属矿产增储上产,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树立中央企业良好形象。要努力实现高质量的稳增长,密切关注宏观形势与行业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抓好降本增效,聚焦产业链强基补短,谋划布局一批重大项目,有效支撑扩大内需。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资源开发、冶炼加工、工程建设等传统业务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以超导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阅读 325w+
    1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