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新质生产力
关注
2.0W 人关注
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 昨天 11:2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7日电,交通运输部近日先后在云南省、北京市、福建省组织开展“十五五”交通运输规划座谈交流。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出席并讲话。刘伟强调,要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任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厚植地方交通运输优势,切实守住安全底线,推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取得重大突破。要推动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完善现代化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深化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培育发展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抓好交通运输安全稳定工作。
    阅读 211.8w+
    24
  • 11-26 06:1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6日电,近期,各地密集发布人工智能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清单,举行新技术领域的供需交流会,并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活动,以新场景的培育打通新领域从技术到产业的“通道”,提高供需适配性,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畅通经济循环。
    阅读 281.4w+
    1
  • 11-25 16:0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5日电,今日,在国家数据局发布会上,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金玉表示,集团努力让数据成为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积极推进挖掘机作业数据、无人机监控数据、压缩机运行数据的深化应用,为全国“油气一张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积极应用量子技术,让数据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数据要素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探索将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前沿技术应用于生产运行系统的数据传输、管道光纤预警、可燃气体探测等,探索打造国土级量子传感器。积极挖掘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浙江绍兴站利用压差能建成零碳边缘数据中心,为区域企业提供算力服务,试点成功后将加快推广,积极融入“全国算力一张网”。(记者 李明明)
    阅读 283.3w+
    35
  • 11-24 22:19 来自 新华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从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看,2025年10月,我国新质生产力持续培育壮大,高端制造、创新产业、数实融合三大领域均呈现稳健增长态势,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在高端制造方面,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0月份,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3%,今年以来持续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占制造业比重已近半。其中,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电池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1%、24.4%和27.2%,展现较强发展劲头。在创新产业方面,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0月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6%,延续两位数较快增长。在数实融合领域,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0月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5%,全国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9.6%,反映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持续推进。
    阅读 265.3w+
    48
  • 11-24 19:28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11月24日电,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新质生产力持续培育壮大。创新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6%,延续较快增长。其中,高技术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行动加快落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5%、41.7%和38.4%。
    阅读 255w+
    80
  • 11-24 08:0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日前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深入昌平区、海淀区机器人企业开展调研。他强调,要将人形机器人产业作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探索拓展应用场景,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规模化应用落地,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聚集地。
    阅读 301.6w+
    2
    92
  • 11-22 16:5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2日电,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一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向智”跃升。实施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合赋能行动,优化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拓展“平台+智能体”服务。二是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向优”布局。推动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体系一体部署、协同建设,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网络,开展工业5G独立专网试点,构建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三是加快行业融合应用“向新”拓展。实施工业互联网和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行动,分行业制定融合应用指南,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加快5G工厂建设,加强6G与工业融合的前瞻研究。四是促进产业合作生态“向实”共赢。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产教融合,深化产融合作,深化国际交流,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联接价值。
    阅读 356.4w+
    176
  • 11-21 17:1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1日电,全国工业和信息化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11月2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部署要求,系统谋划“十五五”规划部署,加快职能划转,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创新机制。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抓好项目布局实施,健全攻关机制,深化成果转化应用。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高企认定管理,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提升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深入开展未来产业战略研究和产业链分析,聚焦量子科技、生物制造、6G等重点领域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构建产业生态,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协同配合,深化跨部门交流合作,围绕共性问题同题共答,协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阅读 299.9w+
    1
    38
  • 11-20 08:43 来自 求是网
    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
    阅读 87.1w+
    3
    131
  • 11-20 07:10 来自 人民日报
    李彦宏人民日报撰文:内化AI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阅读 94.2w+
    33
    241
  • 11-20 07:1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0日电,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抓住数字经济转型和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从决策到执行,从客户到供应链,让AI能力渗透到生产、经营、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胞,是企业必须做好的课题。各领域企业抢占一个个“智高点”,加快融入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的潮流大势,社会生产要素将因智能化重组而更高效流动,科技创新成果将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社会整体的创造潜能将被全面激发。百度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入最早、布局最全的企业之一,有责任、有能力也有信心走在这一变革前列。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构建领先的智能基础设施,研发更前沿的大模型技术,打造更开放的产业生态体系,助力千行百业内化AI能力、构建AI原生能力、加速智能化转型,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阅读 299w+
    2
    124
  • 11-18 07:28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11月18日电,宇树科技日前完成IPO辅导工作,为机器人赛道资本化按下加速键,释放出资本市场加码支持科技创新的最新信号。今年以来,科创板“1+6”改革、债券市场“科技板”、“并购六条”配套举措等标志性政策密集落地,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与适应性。证监会近日明确提出,着力推动市场更具韧性、更加稳健,制度更加包容、更具吸引力。市场人士预期,资本市场有望构建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引导要素向创新领域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阅读 276.9w+
    2
    10
  • 11-17 06:37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11月17日电,“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业内人士认为,“十五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进一步深入实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保险资金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进一步彰显。当前,保险机构越来越多以股、债、基、另类等投资方式,助力科创企业做大做强。业内人士预计,在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保险机构将在支持科创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优质科创资产将成为保险机构面向未来的重要核心资产。
    阅读 283.6w+
    2
    938
  • 11-13 17:2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3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五五”规划编制组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开展专题座谈调研。编制组介绍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四五”发展成就,分析了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初步研判了基础电子、系统及应用、整机等领域未来发展情况,并简要介绍了“十五五”规划编制思路及下一步工作考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就电子装备、电子元器件、先进计算、光通信、光芯片、能源电子等领域做了专题介绍,认为“十五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强劲的发展动能,也是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通用目的技术将为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发展形成强大动力支撑,催生新的高端硬件需求,“十五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将进一步实现量增质升,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阅读 265.7w+
    4
    118
  • 11-13 11:5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3日电,在今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上,谈及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指出,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他表示,“募投管退”中“退”是重要内容之一,推进注册制改革,给创投基金退出提供更多通道,但即使在未来也难以完全靠IPO单一通道实现退出,建议要大力发展并购市场,鼓励设立市场化并购基金,来解决退出问题。(财联社记者 高萍)
    阅读 269.8w+
    32
  • 11-12 09:1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2日电,在今日举行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表示,展望“十五五”,上交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我们将聚焦催生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关键制度,引导资本投向前沿技术、先进制造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们将聚焦培育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我们将聚焦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强化分红回购,以稳健业绩和持续回报增强投资价值。我们将聚焦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跨境投融资渠道,丰富国际化产品体系,提升全球竞争力与吸引力。同时,我们也将聚焦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强化科技赋能监管和服务,完善全链条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机制,为市场平稳运行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坚实保障。(财联社记者 张校毓)
    阅读 276.4w+
    28
  • 11-11 10:0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于11月11日在深圳召开,总经理邹迎光表示,从科技趋势看,更多中国产业迎来关键突破,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有望带来资本市场的新机遇,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微观主体预期上,中国资本市场的“科技叙事”,正推动风险偏好的持续改善。二是中观市场特征上,中国资本市场的向“新”发展,将带来市场结构的持续优化。三是宏观经济运行上,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也将助力经济增长动能的切换。预计在宏观政策与改革政策的持续发力下,明年我国经济将呈现结构分化下的温和修复态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稳定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的增长中枢。(财联社记者 赵昕睿)
    阅读 265.6w+
    1
    18
  • 11-11 07:0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何立峰在人民日报发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文章指出,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必然要求对现有生产关系作出适应性调整,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流动。一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畅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形成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二是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激发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三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等,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引导更多资金精准赋能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
    阅读 286.5w+
    91
  • 11-11 07: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何立峰在人民日报发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文章指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取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绝不能出现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乃至贫富分化。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能动、最具决定意义的要素,必须更加重视投资于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力。一是加快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二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三是着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四是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加快缩小城乡间、区域间、人群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阅读 279.3w+
    98
  • 11-11 07: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何立峰在人民日报发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文章指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雄厚基础。我国“新三样”发展表明,超大国内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创造应用场景、新产品试错改进并分摊风险成本、释放需求潜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紧紧依托和利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一是大力提振消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二是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引导资金更多投向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三是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阅读 270.3w+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