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新质生产力
关注
2.0W 人关注
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 10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2日电,在今日举行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表示,展望“十五五”,上交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我们将聚焦催生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关键制度,引导资本投向前沿技术、先进制造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们将聚焦培育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我们将聚焦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强化分红回购,以稳健业绩和持续回报增强投资价值。我们将聚焦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跨境投融资渠道,丰富国际化产品体系,提升全球竞争力与吸引力。同时,我们也将聚焦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强化科技赋能监管和服务,完善全链条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机制,为市场平稳运行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坚实保障。(财联社记者 张校毓)
    阅读 222.1w+
    24
  • 昨天 10:0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于11月11日在深圳召开,总经理邹迎光表示,从科技趋势看,更多中国产业迎来关键突破,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有望带来资本市场的新机遇,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微观主体预期上,中国资本市场的“科技叙事”,正推动风险偏好的持续改善。二是中观市场特征上,中国资本市场的向“新”发展,将带来市场结构的持续优化。三是宏观经济运行上,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也将助力经济增长动能的切换。预计在宏观政策与改革政策的持续发力下,明年我国经济将呈现结构分化下的温和修复态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稳定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的增长中枢。(财联社记者 赵昕睿)
    阅读 265.6w+
    1
    18
  • 昨天 07:0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何立峰在人民日报发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文章指出,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必然要求对现有生产关系作出适应性调整,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流动。一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畅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形成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二是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激发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三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等,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引导更多资金精准赋能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
    阅读 286.5w+
    90
  • 昨天 07: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何立峰在人民日报发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文章指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取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绝不能出现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乃至贫富分化。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能动、最具决定意义的要素,必须更加重视投资于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力。一是加快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二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三是着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四是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加快缩小城乡间、区域间、人群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阅读 279.3w+
    97
  • 昨天 07: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何立峰在人民日报发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文章指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雄厚基础。我国“新三样”发展表明,超大国内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创造应用场景、新产品试错改进并分摊风险成本、释放需求潜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紧紧依托和利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一是大力提振消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二是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引导资金更多投向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三是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阅读 270.3w+
    65
  • 昨天 07: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何立峰在人民日报发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文章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在绿色转型中孕育生成新质生产力,推动资源利用更加集约、生产过程更加清洁,以生产力“含绿量”提高经济发展“含金量”。一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发挥绿色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作用。二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推动煤炭和石油消费达峰,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
    阅读 277.9w+
    61
  • 昨天 07: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何立峰在人民日报发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文章指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途径。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产业转型升级是生产力变革的表现形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带动产业结构、企业组织、产品形态发生重大变革,催生新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要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一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强化标准引领、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推广运用数智、绿色技术,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创新监管方式,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和风险分担机制。四是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扩大优质经营主体,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推进服务业数智化。扩大服务业开放,深化监管改革。
    阅读 307.2w+
    52
  • 昨天 07: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何立峰在人民日报发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文章指出,强化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将深刻重塑生产要素及其组合方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主导作用。必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实现更多“从0到1”颠覆性突破。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重点领域取得决定性突破。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阅读 290.2w+
    56
  • 11-10 16:1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0日电,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接下来进一步培育和开放应用场景,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将重点在场景宣传推介、重大场景落地和专业化服务等三个方面再加力。其中,在重大场景落地上再加力,是指要发挥重大场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牵引作用,在全空间无人体系、深海资源开发、智能制造等领域拓展重大应用场景,并且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发布的重大场景。
    阅读 273.2w+
    1
    46
  • 11-10 15:5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0日电,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负责人桂刚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与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中央企业落实好《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高价值场景供给,拓宽场景开放广度深度,提升场景应用保障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阅读 275.3w+
    39
  • 11-10 15:3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0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着力做好场景创新、开放共享、供需对接,遴选一批标志性、创新性、适用性强的新技术新产品,挖掘开发一批潜力大、效益强、价值高新场景,培育一批场景创新促进机构,举办系列供需对接活动,打造供需对接平台,以场景应用牵引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阅读 259.8w+
    43
  • 11-09 08:4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9日电,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据悉,截至今年9月,浙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4944亿元、同比增长22%,研发费用390亿元,同比增长14%,关键技术持续创新突破。此外,浙江获批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DeepSeek、阿里云Qwen进入Artificial Analysis(全球权威性人工智能基准测试平台)排行榜全球前十,模型能力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阅读 307.6w+
    91
  • 11-08 14:0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8日电,据青岛发布,青岛市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推进会11月8日上午召开。会议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更大力度稳总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抓项目,瞄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培育引进产业链龙头项目、配套项目,促进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要聚焦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抓项目,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管网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建设。要聚焦房地产转型发展抓项目,加快落地一批康养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旧城旧村改造,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要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抓项目,加大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投资力度,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阅读 319.2w+
    1
    73
  • 11-07 14:2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7日电,11月5日上午,央地共建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武汉举行。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主持会议。阴和俊强调,科技部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央地协同、部门联动,充分发挥湖北省主体作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支持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壮大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共同体;营造开放创新环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支持武汉加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阅读 331.5w+
    20
  • 11-05 06:2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5日电,截至2025年10月末,共有2879家深市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深交所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深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5.72万亿元,同比增长4.3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30.18亿元,同比增长9.69%。总体来看,深市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实现双增长,业绩整体稳中向好,科技创新驱动特征明显。
    阅读 284.2w+
    55
  • 11-03 21:12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余诗琪
    10个月6亿订单 医疗洁净龙头华康洁净跨界“进击”
    阅读 91.7w+
    15
  • 10-31 15:2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31日电,在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发表题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的署名文章。郑栅洁指出,“十五五”时期要大力提振居民消费。立足当前,重点是优化环境、创新场景、减少限制。把扩大消费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起来,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取消消费领域不合理或“一刀切”限制措施。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管理办法。
    阅读 323.9w+
    70
  • 10-31 06:37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10月31日电,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排头兵”,A股上市公司在各个产业赛道奋力奔跑,加快将新质生产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交出一份韧性强、活力足、暖意浓的三季报成绩单。据统计,截至10月30日晚8时,A股共有5346家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5346家公司合计营业收入达4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合计归母净利润达4.40万亿元,同比增长6.3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3.08万亿元,同比大增53.49%;4110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占比为76.88%。分行业来看,人工智能加速渗透背景下,电子、计算机等新兴产业公司表现亮眼;受益于政策及供给端支撑,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周期行业显著复苏。
    阅读 260.2w+
    2
    125
  • 10-29 11:3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9日电,在今年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鲁颂宾表示,将持续研究优化北交所上市标准体系,提升上市审核制度的适应性和精准性,不断完善并购重组制度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关键核心科技领域聚集,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丰富北交所债券市场产品体系。推进政府债常态化发行,拓展信用债市场功能,围绕落实国家战略推出更多债券品种,推动更多科创债、绿色债等专项债典型案例落地。(财联社记者 林坚)
    阅读 252w+
    1
    47
  • 10-29 11:13 来自 湖北日报
    财联社10月29日电,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10月28日上午到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调研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中,王忠林强调,智能终端产业是以智能化设备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场景应用广、科技融合度高、市场空间大、发展潜力足,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也是连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我省智能终端产业基础好、创新实力强、发展前景广,已涵盖经济社会各行各业,正重构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要抓住智能经济发展的时代机遇,瞄准新市场、新业态、新服务、新需求,围绕智能手机、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智能穿戴等重点领域,强化创新突破,抢占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制高点。要着力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强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骨干企业,推动企业上链成群、集聚发展。要加强推广应用,加速智能终端产品应用场景开放创新,积极拓展在实体经济、民生服务、数字消费等领域的应用深度,促进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要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要素支撑,持续打造良好产业生态,支持智能终端企业在我省更好更快发展。
    阅读 262.9w+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