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13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五五”规划编制组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开展专题座谈调研。编制组介绍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四五”发展成就,分析了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初步研判了基础电子、系统及应用、整机等领域未来发展情况,并简要介绍了“十五五”规划编制思路及下一步工作考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就电子装备、电子元器件、先进计算、光通信、光芯片、能源电子等领域做了专题介绍,认为“十五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强劲的发展动能,也是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通用目的技术将为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发展形成强大动力支撑,催生新的高端硬件需求,“十五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将进一步实现量增质升,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财联社11月12日电,在今日举行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表示,展望“十五五”,上交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我们将聚焦催生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关键制度,引导资本投向前沿技术、先进制造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们将聚焦培育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我们将聚焦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强化分红回购,以稳健业绩和持续回报增强投资价值。我们将聚焦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跨境投融资渠道,丰富国际化产品体系,提升全球竞争力与吸引力。同时,我们也将聚焦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强化科技赋能监管和服务,完善全链条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机制,为市场平稳运行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坚实保障。(财联社记者 张校毓)
财联社11月11日电,何立峰在人民日报发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文章指出,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必然要求对现有生产关系作出适应性调整,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流动。一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畅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形成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二是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激发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三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等,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引导更多资金精准赋能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
财联社11月11日电,何立峰在人民日报发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文章指出,强化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将深刻重塑生产要素及其组合方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主导作用。必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实现更多“从0到1”颠覆性突破。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重点领域取得决定性突破。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财联社11月10日电,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接下来进一步培育和开放应用场景,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将重点在场景宣传推介、重大场景落地和专业化服务等三个方面再加力。其中,在重大场景落地上再加力,是指要发挥重大场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牵引作用,在全空间无人体系、深海资源开发、智能制造等领域拓展重大应用场景,并且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发布的重大场景。
财联社11月10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着力做好场景创新、开放共享、供需对接,遴选一批标志性、创新性、适用性强的新技术新产品,挖掘开发一批潜力大、效益强、价值高新场景,培育一批场景创新促进机构,举办系列供需对接活动,打造供需对接平台,以场景应用牵引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财联社11月9日电,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据悉,截至今年9月,浙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4944亿元、同比增长22%,研发费用390亿元,同比增长14%,关键技术持续创新突破。此外,浙江获批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DeepSeek、阿里云Qwen进入Artificial Analysis(全球权威性人工智能基准测试平台)排行榜全球前十,模型能力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财联社11月7日电,11月5日上午,央地共建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武汉举行。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主持会议。阴和俊强调,科技部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央地协同、部门联动,充分发挥湖北省主体作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支持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壮大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共同体;营造开放创新环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支持武汉加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①工业电子洁净占据整个洁净室市场近70%的份额,半导体、新能源、新型显示等领域的头部企业正依托“科技强国”战略步入扩产高峰。 ②截至2025 年中,华康电子洁净业务已服务多家企业,近 6亿元订单覆盖半导体材料、化合物半导体芯片、车规级电子元件、新能源材料等细分领域。
财联社10月28日电,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深化跨军地改革,构建各司其职、紧密协作、规范有序的跨军地工作格局。加快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加强国防建设军事需求提报和军地对接,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全面贯彻国防要求,加强国防战略预制。加快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加强现代边海空防建设,推进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①近三年麒麟信安在电力行业的复合年均收入增长率超过40%,电力行业的数字化需求还在扩大。 ②麒麟信安已成功中标中央国家机关及北京、云南、吉林、湖南、江苏、广西、新疆、山东、河北、重庆等全国多地党政机关操作系统框架采购项目,在多地公安、司法及政务机构平台打造了典型案例。
财联社10月24日电,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工业2.5个百分点,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从行业看,汽车和电气机械行业增速分别为11.2%和11.1%,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均达到11%。从产品看,重点监测产品中,68%的产品累计产量同比增长,汽车、太阳能电池、挖掘机产量增速均超过10%。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步伐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持续深化,我国智能装备领域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前三季度,智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数控机床、工控系统、3D打印设备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尤其突出的是,工业机器人前9个月的产量已达到59.5万套,超过上年全年的产量。此外,机械工业的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协同,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机械工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聚集,产业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财联社10月24日电,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在中共中央10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议》从四方面作出部署:一是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三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四是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财联社10月23日电,据人民日报,四中全会公报发布,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①前三季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人工智能制造业同比增速达12.8%,成为拉动全市GDP增长的重要动力。 ②人工智能不仅带动了高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也正在成为推动上海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引擎。
财联社10月21日电,人民日报头版文章指出,应当看到,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依然较多,迫切要求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更应该看到,我国发展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经济的信心,在当下更在未来,以创新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是最硬核的支撑。新质生产力理论发端于实践,指导着实践,其内涵也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定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不断为人民创造更多新福祉。
财联社10月19日电,在今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胡晓炼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课题成果。她提出,在全球金融中心里,上海金融中心的市场业态是最丰富的。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上交所上市公司达2278家,持牌机构1782家,股票成交额108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五,债券托管余额177万亿元,为全球第二。同时,上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机构生态体系,持牌金融机构达1782家,外资机构555家,占比超30%。 但同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存在短板不足,包括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有待加强、金融市场结构发展不平衡、金融中心所需高品质配套服务不强、金融科技的引领有待提升。 胡晓炼提出,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当前全球多边贸易规则遭受严重挑战,区域合作、贸易多元化加速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中资企业加快海外布局;未来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成为未来发展制高点,是提升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着力点。 她强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中长期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建成以人民币为主导,肩比纽约和伦敦的顶级金融中心,成为金融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财联社记者曹韵仪)
财联社10月13日电,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表示,随着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我国制造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不断走俏国际市场,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工业机器人增长54.9%。风电出海跑出了“加速度”,出口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增长了23.9%。此外,我国出口的龙舟、木雕、剪纸等非遗产品加入了当代的潮流元素,“老手艺”焕发了新活力,在海外广受欢迎。
财联社10月1日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撰写并于日前在京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5》显示,当前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处于起步期,在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和产品制造方面具有较好基础,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0亿元、在2035年突破万亿元,并将引领带动交通物流、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等多个应用领域新质生产力进一步跃升。报告指出,中国既有视觉、语言、动作等多模态模型研发能力,又能够生产用于具身智能体的伺服系统、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主要零部件,而且具备成本优势。报告建议优先聚焦共性难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根据产品成熟度分类拓展应用场景,在实践反馈中补齐安全短板,及时研究制定应对就业和伦理等问题的前瞻性措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