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能源行业新闻
关注
1.7W 人关注
能源、化工、采掘、黑色有色等领域的热点事件。
  • 昨天 22:5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当前对超大规模计算公司的投资浪潮表明,计算能力仍然是一个限制因素。训练和部署更大的模型需要对数据中心和能源进行大量投资。
    阅读 61.9w+
    59
  • 昨天 17:1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机构测算,俄罗斯11月油气收入预计同比下滑35%,降至5200亿卢布。
    阅读 124.5w+
    17
  • 昨天 15:5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黑龙江省正式印发《黑龙江省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将实现规模化建设,源网荷侧多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发展模式从“单兵作战”向“集成应用”转变,市场机制与商业模式基本健全。届时,新型储能对新能源消纳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大幅提升,力争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600万千瓦以上。在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方面,《方案》明确四大重点方向。电源侧将在黑龙江东部、松辽两大清洁能源基地配套建设储能设施,鼓励“新能源+储能”电站建设,支持燃煤、生物质电厂利用既有资产转型储能;电网侧重点在哈尔滨、大庆等负荷中心及主干网关键节点建设独立储能电站,推广构网型储能示范,独立储能电站建设功率不低于5万千瓦、时长不低于4小时;用户侧聚焦工业园区、算力中心等终端场景,创新绿电直连、虚拟电厂等应用模式。
    阅读 137.6w+
    1
    54
  • 昨天 15:0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本市2026年新能源增量项目机制电价竞价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2026年新增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为12亿千瓦时,本次风电、光伏竞价上限为0.3598元/千瓦时。
    阅读 155.7w+
    44
  • 昨天 14:53 来自 财联社
    国家能源局: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7.5亿千瓦 同比增长17.3%
    阅读 36.3w+
    1
    17
  • 昨天 14:3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国家能源局发布1-10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7.5亿千瓦,同比增长17.3%。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4亿千瓦,同比增长43.8%;风电装机容量5.9亿千瓦,同比增长21.4%。1-10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619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60小时。
    阅读 166.4w+
    3
    127
  • 昨天 13:5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企查查显示,近日,贵州锐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宝亮,注册资本3亿元,经营范围包含供电业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发电技术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申能股份全资子公司上海申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贵州锐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申能股份
    +1.33%
    阅读 196.5w+
    2
  • 昨天 08:05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11月24日电,从中集集团了解到,我国首个焦炉煤气100%转化项目在辽宁凌源落地。钢铁厂直接出产清洁能源,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开辟新的路径。焦炉煤气,是钢铁生产带来的工业尾气之一,综合利用率一度不高。在一家新建能源工厂里,技术人员通过新一代分离与合成技术,将焦炉煤气转化为LNG(也就是液化天然气)、液氨,还有氢气。
    阅读 265w+
    5
  • 昨天 06:45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11月24日电,尽管A股储能板块指数近期连续回调,但无碍业界对储能行业超预期发展的看好。储能产业企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随着“十五五”我国继续加大新能源装机规模、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确定性增强,储能需求从电源侧向电网侧转移,落地项目大型化趋势显现。随着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爆发式增长,独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制绿色氢氨项目陆续推进,海内外储能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阅读 258.9w+
    120
  • 11-23 20:5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3日电,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IC China 2025)11月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高东升在致辞中表示,集成电路是信息社会的基石,是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三方面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围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推动集成电路产业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应用场景,提升产业链价值。二是持续营造良好产业环境。以企业为主体,引导产业优化布局,推动要素有序流动,市场深度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三是坚持开放合作。提升国际合作层次和水平,欢迎全球集成电路企业来华建设研发生产和运营中心,共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支持建立区域性合作平台,深化技术标准合作,共同制定全球通用的行业标准。
    阅读 266.2w+
    2
    161
  • 11-23 17:5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3日电,在11月22日开幕的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互联网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动三省产业资源、数据要素、创新能力的互联互通与优势互补。湖北省经信厅数据显示,目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武汉国家顶级节点已接入二级节点48个,其中包括湖北21个、江西16个、湖南6个,为三地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合作备忘录,三省将结合特色优势,打破区域限制,差异化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促进标识在省域之间的深度应用。聚焦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建材、食品加工等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联合打造一批5G、5G-A、工业互联网区域协同典型应用场景。后续,湖北的光通信、湖南的智能装备、江西的有色金属等产业,可通过工业互联网加快跨区域供需对接和产能协同,有望实现“一键接单”和毫秒级匹配。同时,三省还将支持工业企业、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建立跨区域产业联盟,联合打造数字化转型优质服务商资源池,共同构建服务资源共享的产业新生态。
    阅读 298w+
    1
    80
  • 11-23 17:4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3日电,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23日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IC China 2025)开幕式上表示,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智能网联汽车、量子计算等市场的驱动下,半导体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变革,对芯片的计算效能、能源效率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半导体产业要以系统思维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以应用牵引把握产业变革机遇,以开放合作拓展共赢发展空间。张立表示,中国拥有半导体超大规模市场,为全球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宝贵的创新土壤,持续为世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注入信心与动能。“十四五”期间,我国半导体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4年全行业销售额突破1.8万亿元,在技术创新、产品供给、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
    阅读 281w+
    4
    138
  • 11-23 10:1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3日电,据申菱环境消息,11月18日至21日,2025年全国制冷空调行业年会在海南三亚举行。大会上,《制冷空调应用领域节能降碳技术、产品推荐目录(第二批)》正式发布。继首次(第一批)目录中两款产品入选后,申菱环境多项技术产品在本次(第二批)目录中再获认可——“全预制装配式智慧能源站”技术及“直流变频热泵型单元式空调机、一体式蒸发冷却式(热泵)冷水机组、风冷螺杆式冷水热泵机组、风冷式热泵冷(热)水机组、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五款产品入选。
    阅读 304.3w+
    1
    78
  • 11-22 20:3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2日电,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布了《全球能源转型报告(2025)》,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清洁能源产业链。报告指出,化石能源活动是全球碳排放的最大来源。2024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同比增长0.8%,达到378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能源转型迫在眉睫。而我国去年能源转型投资总额达8180亿美元,同比增长20%,超过美国、英国和欧盟投资之和,位居全球首位。我国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向全球提供了70%的风电设备、80%的光伏组件,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
    阅读 331.9w+
    11
    254
  • 11-22 10:0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2日电,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十五五”期间,在政策推动下,氢能有望逐步迈入产业化阶段。研报预计绿氢与算力、绿氢与风、光新能源的深度融合或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FCEV有望在氢能高速运输走廊的规划下加速增长,绿色燃料的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工业领域减碳或衍生出绿氢新的应用场景,带动绿氢产业链和电解槽设备需求的增长。目前国内氢能公司盈利压力依然较大,但“十五五”期间行业实现产业化后,盈利增长可期。长期角度,建议关注三条主线,其中重点推荐主业有安全边际,氢能业务具备成长潜力的公司。
    阅读 344.6w+
    5
    188
  • 11-21 18:5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1日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在国家管网集团召开2025—2026年供暖季天然气保供周调度启动会。会上,中国气象局通报了今冬明春供暖季气候预测情况,各参会单位研判分析天然气供需形势,并汇报有关工作安排。运行局局长陈洪宛同志强调,2025—2026供暖季正处“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关键期,天然气是冬季能源保供的重点,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做好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各单位要切实保障天然气生产供应稳定,妥善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加强北方地区取暖用气供应保障,强化天然气和电力协同联动保障,提前做好极端天气应对准备,全力做好高峰期天然气保供。供暖季期间,发挥好天然气日调度、周会商机制作用,及时协调处理各类问题,切实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阅读 308.4w+
    36
  • 11-21 17:1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1日电,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两条“川电入苏”特高压输电工程——±800千伏锦屏―苏南、±800千伏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累计向江苏输送清洁水电突破5000亿千瓦时,达505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1.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超4.75亿吨,有力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
    阅读 342.7w+
    1
    19
  • 11-21 16:30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11月21日电,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累计输油突破2亿吨,为国家能源安全筑牢屏障。西部原油管道西起新疆鄯善,东至甘肃兰州,全长1541公里,设计输送能力为每年2000万吨,通过与中哈原油管道、北疆管网联动,将来自吐哈油田、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的原油及中亚地区资源,输送至甘肃玉门、兰州和四川成都,保障了各大石化企业的原料供应。今年以来,输油效率持续提升,已输送原油近1300万吨,“十四五”期间累计输油量超6800万吨。
    阅读 335w+
    23
  • 11-21 16:01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11月21日电,从中核集团获悉,中核集团海南核电核能供汽项目今天(21日)正式进入调试供汽阶段,这是海南核电首次向相邻企业稳定输送工业蒸汽,标志着我国核能综合利用从单一发电、居民供暖迈入工业供汽新阶段。海南核电核能供汽项目依托海南核电1、2号机组,通过“核电机组—换热站—园区企业”三级能源传输体系,可以为园区企业提供安全清洁、稳定可靠的工业能源保障,最大供汽能力达每小时50吨。据介绍,与传统供汽模式相比,示范区内企业的蒸汽使用费用将减少约30%。后续,核能供汽项目还可与“玲龙一号”小堆蒸汽供应体系无缝衔接,成为小堆技术在工业供汽领域规模化应用的示范平台,进一步拓展小堆多用途应用场景、提升核能综合利用效率与经济价值。
    阅读 347w+
    72
  • 11-21 12:06 来自 财联社

    1、国家能源局消息,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
    2、多家A股上市公司专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比亚迪廉玉波、宁德时代吴凯入选。
    3、比特币盘中跌破86000美元,创7个月以来新低,日内跌超4%。
    4、截至收盘,沪指跌1.88%,深成指跌2.72%,创业板指跌3.18%。
    5、港股午间收盘,恒生指数跌2.07%,恒生科技指数跌3.11%。
    阅读 351.4w+
    3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