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能源行业新闻
关注
1.7W 人关注
能源、化工、采掘、黑色有色等领域的热点事件。
  • 2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7日讯,在今日举行的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上,上海开放计算研究院揭牌。据介绍,该研究院处于筹备建设中,将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和产业界合作,推动基于RISC-V的计算体系架构演进和高性能高可信的系统软件设计,对面向AI的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新一代Al硬件并行编程语言编译器,以及系统框架场景驱动的软件系统的垂直优化等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和产业应用推广。同时,该研究院还将充分利用政府、产业、科研以及市场应用等要素资源,构建新型的开源开放、科研创新和产业应用体系发展,推动上海本土和我国开放计算系统的产业生态。(记者 郭辉)
    阅读 66.5w+
    32
  • 2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7日电,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2028至2034年新预算提案,总额达2万亿欧元,较目前1.21万亿欧元预算实现显著增长。该预算案将重点放在国防建设、经济竞争力提升及农业补贴改革三大领域。欧盟预算事务委员塞拉芬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预算案将大幅提升国防和航天领域的拨款至1310亿欧元,达到现有水平的五倍。同时设立总额为4510亿欧元的新欧洲竞争力基金,重点用于支持欧洲国防工业发展、技术创新及推动工业向清洁能源转型。此外,预算案还为农民拨款3020亿欧元,为欧盟最不发达地区拨款2180亿欧元,并为全球合作项目拨款2000亿欧元。该预算案的大部分资金来自欧盟成员国政府,不过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几种筹集更多资金的方案,包括对在欧年净营业额超过1亿欧元的公司征收新税,该提议已遭到多个成员国质疑。
    阅读 74.6w+
    3
    8
  • 6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7日电,国家能源局7月16日消息显示,当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大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7月以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已三度刷新历史极值——今年7月4日,首创新高,达到14.65亿千瓦;仅3天后,在7月7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再创新高,达到14.67亿千瓦。
    阅读 148.2w+
    1
    10
  • 6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7日电,7月以来机构调研上市公司热情不减,适逢中报业绩预告、快报密集出炉,多家上半年业绩预增标的成机构调研“心头好”。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共有近400家上市公司接待机构调研。从基本面看,国城矿业、*ST铖昌、豪鹏科技、中润资源、东瑞股份、晨光生物等多家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逾100%或实现扭亏为盈。从整体行业分布情况看,7月以来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较为密集地分布在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等行业。就后市投资机遇而言,CXO(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人形机器人、英伟达产业链等方向受到机构关注。
    阅读 139.5w+
    3
    98
  • 昨天 22:3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6日电,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称,美国一周原油每日进口量减少39.5万桶。
    阅读 167.5w+
    22
  • 昨天 22:3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6日电,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称,美国一周汽油库存增加339.9万桶,市场预估为减少95.2万桶。
    阅读 179.2w+
    20
  • 昨天 22:3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6日电,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称,美国一周原油库存减少385.9万桶,市场预估为减少55.2万桶。
    阅读 173.9w+
    1
    106
  • 昨天 21:0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6日电,中能建哈密“光(热)储”1500MW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汽轮机基础7月16日完成浇筑,这标志着新疆最大单体光热项目取得关键进展,为后续并网发电奠定基础。据项目负责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军介绍,该项目运用新一代光热技术,其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99%以上,项目总装机容量1500MW,通过光热、光伏联合运行,将光伏电源波动性转化为可调节的电源出力,进一步平稳功率输出,提升电力品质,旨在打造100%清洁绿色、可调节的电网友好型电源的典范工程。预计建成后年发电量近29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8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5.6万吨,环境效益显著。
    阅读 169.1w+
    2
    67
  • 昨天 20:2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6日电,国家能源局发布消息,2025年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继今年7月4日首创新高(14.65亿千瓦)、7月7日再创新高(14.67亿千瓦)后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大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本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维持高位,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
    阅读 176.9w+
    38
    785
  • 昨天 19:4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6日电,据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消息,今年1至6月,贵州绿电交易电量43.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4%,参与绿电交易的电力用户达703家,同比增长了7倍。近年来,贵州加快构建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有序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6月底,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达到7998.1万千瓦,绿色电力装机占比超过六成。其中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158.4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39.5%,超过火电成为贵州电网统调的第一大电源。与此同时,贵州不断完善交易机制,扩大交易规模,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
    阅读 189.2w+
    2
    40
  • 昨天 18:20 来自 新华社
    财联社7月16日电,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15日率政府高官出席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一场技术行业会议,宣传一项由美国大企业投资的能源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用于满足人工智能等技术产业发展需求,总投资额超过900亿美元。
    阅读 216.4w+
    2
    50
  • 昨天 17:2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6日电,印度信息部长表示,内阁批准国家电力公司投资2000亿印度卢比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
    阅读 218.6w+
    22
  • 昨天 16:5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6日电,印尼能源部副部长表示,从安哥拉、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等国进口原油可能会减少。
    阅读 205.9w+
    10
  • 昨天 08:25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7月16日电,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于今天(16日)上午举行开幕式。第三届链博会北京倡议也将发布,倡议呼吁全球工商界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下午将举办贸促智库交流以及清洁能源主题活动,还将发布2025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以及一系列全球供应链指数。另外,山东、湖北、四川、甘肃、内蒙古等省份将举行产业对接会以及签约活动。本届链博会设置的先进制造、绿色农业、数字科技、健康生活、智能汽车、清洁能源六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将向公众开放。
    阅读 277.7w+
    1
    40
  • 07-15 23:1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5日电,美国能源部长称需求增长将推高油价。
    阅读 274.5w+
    34
  • 07-15 20:05 来自 上海证券报
    财联社7月15日电,罗马仕通过官微7月15日下午发布文章,称产品召回及售后服务系统按计划持续运转。罗马仕表示,公司面对此次运营挑战进行了战略调整,公司运营团队主要成员在岗,将所有可用资源优先投入到用户权益保障中。目前,公司已通过微信服务号“ROMOSS罗马仕”开通高效召回通道,并承诺“本次召回服务长期有效、每一份申请都将得到认真处理、绝不因时间或地域差异影响服务品质”。
    阅读 260.2w+
    29
  • 07-15 19:4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5日电,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与欧盟能源与住房委员丹·约根森7月14日在京共同主持召开第十二次中欧能源对话。双方重申,中欧能源合作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同时充分考虑确保能源安全,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基于对话讨论,双方同意在推进清洁能源转型的多个领域延续合作。讨论广泛涵盖加速能源转型、确保能源安全、实现转型效益以及能源市场设计等方面。欧中能源合作平台(ECECP)和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平台(CEEI)参加了对话会议。
    阅读 254.1w+
    3
    41
  • 07-15 18:2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5日电,乌兰察布数据中心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今天(7月15日)上午正式投运。该项目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通过风光发电、智能输电、并网直供和储能调峰等系统协同运行,实现了清洁能源与数据中心的直接供能对接。项目投运后,年用电量21.9亿千瓦时,其中年均可消纳绿电8.48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48万吨,标志着内蒙古在构建“东数西算”绿色算力枢纽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阅读 288.3w+
    2
    67
  • 07-15 16:5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5日电,吉林省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的首批绿色甲醇产品15日在吉林洮南顺利产出。首期可实现年产5万吨绿色甲醇,填补了国内规模化连续生产的技术空白。作为国家首批绿电制氢就地消纳示范工程,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是全国首个绿氢耦合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项目,也是“氢动吉林”“吉氢入海”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吉林西部丰富的风光与生物质资源,集成装备企业自研自产核心装备,首期可实现年产5万吨绿色甲醇。产品将作为船用燃料销往国际市场,由于采用全程零化石能源参与技术,全生命周期碳排量较传统煤制甲醇减少近70%,首期项目年减排约6.5万吨二氧化碳。据了解,该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绿色甲醇25万吨,下半年启动年产20万吨绿色甲醇及1万吨绿色航煤项目。
    阅读 276.3w+
    1
    73
  • 07-15 15:3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5日电,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新能源基地。推动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拓展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应用场景。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合理利用胶东半岛核电资源,稳妥推进核能供暖。积极推进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建设。到2025年年底和2030年年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700万千瓦以上和1200万千瓦以上。
    阅读 284.5w+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