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能源行业新闻
关注
1.7W 人关注
能源、化工、采掘、黑色有色等领域的热点事件。
  • 昨天 21:0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0日电,据工信微报,9月10日,第二次中英产业合作对话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与英国商业贸易大臣彼得·凯尔共同主持对话。

    李乐成表示,中英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中方愿与英方一道,共同落实好双方领导人重要共识,推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十五五”规划与英国《现代产业战略》对接,深化汽车、工业减碳、数字经济和工业数据等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中英现代产业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营造开放、包容、公平的市场环境,为中英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更好实现互利共赢。

    彼得·凯尔表示,中国在英国的长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英方愿与中方加强工业领域标准、法规和政策交流,用好中英产业合作对话机制,加强工业数据、智能制造、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务实合作。

    双方参会代表分别就两国在汽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工业绿色低碳领域合作,建设中英现代产业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企业间合作深入交流。会上,双方共同签署了第二次中英产业合作对话联合成果文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和部属单位负责人,英国商业贸易部相关部门和英国驻华使馆代表,中英双方企业代表参加对话。
    阅读 63.8w+
    47
  • 昨天 16:5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0日电,美股能源股盘前普涨,纽斯凯尔能源公司(NuScale Power)上涨2.8%,通用电气能源(GE Vernova)上涨2.7%,星座能源公司上涨1.6%。
    阅读 113.2w+
    19
  • 昨天 10:4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0日电,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许大纯9月10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油气与铀矿实现重大找矿突破。大盆地深层和海域深水成为油气增储上产主阵地,支撑石油稳产2亿吨,天然气产量突破2400亿方;新探获多个大型铀矿床,有效提升铀资源安全保障程度。
    阅读 224.6w+
    45
  • 昨天 10:3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0日电,国新办今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据介绍,我国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实现抵押登记等业务“跨省通办”,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实现登记服务高频事项“全程网办”;“交房即交证”覆盖2200多个县市,化解1500多万套影响房屋登记的历史遗留问题。
    阅读 232.4w+
    23
  • 昨天 10:1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0日电,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平台近日上线试运行。据介绍,该平台以提高资源信息化管理、推动资源共享利用为目标,整合资源普查、精准鉴定、申请获取、保护体系等环节,实现资源普查收集、登记汇交、安全保存、鉴定挖掘、共享交流、利用反馈等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和查询服务,为逐步扩大资源共享范围、提升共享效率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平台重点向社会推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模块,汇集了水稻、玉米、大豆、小麦、蔬菜等26种作物30余万份种质资源来源、性状特点等基本信息,并标注了资源可共享利用状态、申请获取途径等,方便育种单位、种子企业、科研人员等精准查询和获取所需种质资源,更好服务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和育种创新攻关。
    阅读 229.4w+
    1
    27
  • 昨天 10:0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0日电,AI赋能海洋经济,是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近期,多地召开会议部署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海洋产业,已有省份印发相关发展行动方案。其中,9月8日,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启动成立,由华为等担任理事长单位,将进一步集聚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技术等方面资源。9月3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召开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海洋”发展座谈会。据悉,浙江省已于近日印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海洋”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力争通过3年左右探索实践,形成一批人工智能赋能发展、融合创新的新范式。另外,福建省“智汇蓝海:探索AI赋能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日前在厦门召开,而深圳也在近期正式发布“AI+海洋”行业应用场景。
    阅读 217.8w+
    42
  • 昨天 08:4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0日电,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部长阿尔帕斯兰·巴伊拉克塔尔9月9日在社交媒体平台X发文称,土耳其国有能源公司BOTAŞ与壳牌签署一项为期三年的协议,总计购买24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BOTAŞ另外同埃尼集团签署新协议,该协议有效期为三年,涵盖每年5亿立方米的LNG供应。BOTAŞ还与bp签署为期三年的LNG采购协议,每年采购量为16亿立方米。
    阅读 251.2w+
    18
  • 昨天 07:5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0日电,越来越多的央企上市公司积极运用并购重组工具提升投资价值。Wind统计结果显示,7月以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收购控股股东旗下资产的案例增多,其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并购事件占比较高。分析认为,央企上市公司将持续推进产业协同和资源整合,着力于补链强链,提升核心竞争力。
    阅读 268.9w+
    3
  • 昨天 00: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0日电,EIA短期能源展望报告:预计2026年美国原油消费量为2061.00万桶/日,此前预期为2047.00万桶/日;预计2025年美国天然气消费量为915.0亿立方英尺/日,此前预期为914.0亿立方英尺/日。
    阅读 259.3w+
    42
  • 09-09 18:2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9日电,道达尔能源发表声明称,与韩国天然气公司(KOGAS)签署合作意向协议,约定自2027年底起的十年期内,每年向韩国交付100万吨液化天然气(LNG)。道达尔能源表示,其向韩国天然气公司的年供应量将自2028年起提升至300万吨。
    阅读 269.9w+
    28
  • 09-09 16:5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9日电,据新华社,埃及石油和矿产资源部8日宣布,埃及天然气控股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当天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计划在地中海钻探五口新的天然气井。据路透社报道,这份文件签署正值埃及政府努力提高油气产量之际。报道说,本次签署的项目预计明年启动,计划钻探的天然气井深度从300米到1500米不等。
    阅读 264.9w+
    14
  • 09-09 15:4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9日电,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9月9日联合发布报告《迈向“十五五”煤电何去何从:转型路径与多元机制研究》。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在发布会上表示,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不仅优化了能源结构,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然而,我们也需要清醒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爆发式增长与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系统灵活性欠缺、消纳瓶颈待解、结构适配缺口扩大等问题,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挑战。在此背景下,煤电转型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作为当前电力系统主要的灵活调节与容量保障电源,煤电的角色重塑与功能转型,已成为弥合系统适配缺口、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举措。
    张玉清指出,迈向十五五时期,也是我国迈向碳达峰最后的攻坚克难时期,更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阶段。一方面,煤电的转型需要更加符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需要进一步从“源网荷储”的系统层面,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来促进其高质量的消纳。
    阅读 261.2w+
    66
  • 09-09 14: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9日电,英美资源与泰克资源9月9日宣布达成协议,将通过对等合并组建Anglo Teck group。合并完成后,英美资源和泰克资源的股东将分别持有Anglo Teck group约62.4%和37.6%的股权。英美资源集团还将在此次交易前向其投资者支付45亿美元的特别股息,如果获得监管机构批准,预计并购交易将在12-18个月内完成。两家公司的合并将成为矿业史上规模最大的合并案之一。过去12个月,泰克资源在多伦多交易的股价下跌了约20%,市值约为237亿加元(171亿美元)。同期,英美资源集团在伦敦交易的股价上涨了15%,市值达到269亿英镑(364亿美元)。
    阅读 278.4w+
    1
    15
  • 09-09 13:02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9月9日电,记者今天从国家管网获悉,我国最大的煤制天然气生产基地外输管道——准东煤制天然气管道干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阅读 284.1w+
    25
  • 09-09 10:5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9日电,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全力推进工业降碳,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不断降低,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绿色船舶这些绿色产品在大规模普及推广。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工厂系列扩建计划,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同时还将进一步强化产业政策的绿色导向,加强绿色低碳标准的供给和应用,强化绿色金融政策赋能,进一步擦亮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底色。
    阅读 260.8w+
    35
  • 09-09 10:4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9日电,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更大,产品更好开了,产业对经济贡献更突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消费超过2万亿元,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不过,目前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高端智能车用芯片还存在短板,产业还存在非理性竞争问题。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阅读 301.5w+
    60
  • 09-09 10:2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9日电,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今日联合发布报告《迈向“十五五”煤电何去何从:转型路径与多元机制研究》。《报告》通过比对减排效益、经济成本、清洁能源部署情况等多重因素,当“十五五”年均电力增速为2.8%、2030年新能源装机量达到31亿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达到2.7亿千瓦,煤电发电量将在今年迎来峰值,且峰值有望控制在5.55万亿千瓦时之内,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力部门有望在2025年迎来“碳达峰”,峰值为52亿吨。
    阅读 271.7w+
    41
  • 09-09 10: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9日电,国务院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据介绍,2020-202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8.7%,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4.6%、16.3%。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全球领先。
    阅读 257w+
    39
  • 09-09 08:4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9日电,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从电池与能源管理产业链2025年上半年及二季度经营结果来看,在国内外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及全球储能需求共振的拉动下,产业链出货端表现较为亮眼,多数环节二季度收入同比恢复正向增长。行业资本开支基本探底,二季度“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比增速小幅回升,部分供给紧缺环节已开启产能扩张节奏。盈利端,电池、负极等环节整体盈利同环比表现较好;材料环节盈利触底,同时受益下游电池技术迭代(固态、快充等)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单位盈利有望进入上升通道。考虑到中国锂电产业链全球比较优势显著、海外布局逐渐完善,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出海卡位等,份额和盈利的双重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持续看好经历周期验证,在技术、成本、盈利方面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的产业链各环节头部公司。
    阅读 275.9w+
    1
    59
  • 09-09 07:1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9日电,韩国科学技术院与LG新能源公司的研究团队攻克了锂金属电池中长期存在的枝晶难题,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及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不到600公里的最大续航,新型电池仅需12分钟即可充满70%电量,单次充电可支持车辆行驶800公里,寿命总里程超过30万公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能源》杂志。
    阅读 264.8w+
    3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