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能源行业新闻
关注
1.7W 人关注
能源、化工、采掘、黑色有色等领域的热点事件。
  • 5小时前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8月27日电,随着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到中卫段贯通投产,虎林—长春天然气管道干线完成主体焊接,川气东送二线首段投产进气,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目前,我国天然气一次管输能力突破4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副总经理赵事表示,2025年还将新建成管道超2000公里,新增一次管输能力250亿立方米,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的1.65万公里目标。“十四五”以来,全国累计建成油气管道超1.3万公里,油气管道总里程已突破19万公里,“全国一张网”日供气能力提升到11.1亿立方米。目前,我国将基本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联通海外的天然气“全国一张网”。
    阅读 141.5w+
    25
  • 10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7日电,中信证券研报表示,伴随海外能源转型,新能源占比提升带动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以欧美为首的海外储能市场有望迎来需求放量。我们认为国产储能产业链具备明显优势,电芯、储能系统环节全球份额持续提升。从海外储能厂商来看,多数公司对中国产业链依赖程度高,在政策不确定下面临经营困境。我们认为当前时点,海外储能市场投资价值凸现,建议关注布局海外储能产业链电芯、PCS、系统集成等环节的头部厂商。
    阅读 222.9w+
    3
  • 11小时前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8月27日电,今天,位于新疆伊犁的西部油气能源大通道,西气东输果子沟管道控制性工程的首条山岭隧道将贯通,工程创多项行业纪录,我国长输管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建设能力实现新的突破。果子沟地处西天山腹地,是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穿越天山山脉的必经之路,由于该地区地质地貌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对西气东输管道系统的平稳运行构成挑战。据了解,西气东输二三线果子沟管道工程预计2027年9月全线投产。截至目前,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管道已累计输送天然气超5570亿立方米,惠及了管道沿线5亿人口。
    阅读 232.3w+
    44
  • 昨天 18:3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答记者问表示,应用中试基地是加速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化发展的共性能力平台。结合“人工智能+”6大重点行动,通过在制造、医疗、交通、金融、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布局应用中试基地,汇聚行业资源和相关产业能力,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推广应用成果、孵化创新主体、打造开放生态。沉淀共性能力,大幅降低应用创新门槛。通过“统一技术架构、统一数据规范、统一标准体系”,打造算力、数据、模型共性服务能力,促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和推广,加速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阅读 251w+
    1
    110
  • 昨天 12:5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今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了“亿千瓦级”规模,连续跨越了11个亿级台阶。我国风光发电合计装机由2020年的5.3亿千瓦增加到今年7月底的16.8亿千瓦,年均增速28%。“十四五”以来,我国风光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的占比由2020年的9.7%提高到2024年的18.6%,占比年均提高超过2个百分点。“沙戈荒”成为“十四五”新能源建设的新阵地,新增装机超过1.3亿千瓦,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了“能源绿洲”。海上风电成为新引擎,新增装机超过3500万千瓦,为沿海省份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分布式光伏成为新势力,新增装机超过4亿千瓦,其中户用光伏新增1.6亿千瓦,全国有700多万个家庭当上了光伏“房东”。此外,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光伏装机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2024年我国的风光合计装机规模占全球风光总装机的47%,风光新增装机更是占到全球的63%。
    阅读 257.1w+
    41
  • 昨天 11:5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2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风电光伏充分发挥转型“主力军”作用,今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的增量超过了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阅读 271.7w+
    50
  • 昨天 11:2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快“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动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持续完善容错免责等配套机制,让实验室里的“样机”真正转化为市场化“产品”,已经认证四批次一共是236项首台(套)项目,其中有些不仅是中国首台(套),也是世界首台(套)。
    阅读 254.2w+
    34
  • 昨天 11:2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国家能源局持续降低投资门槛、提升服务水平,引导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能源重点项目民营企业年均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国民营企业深度参与能源领域国家科技项目,前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有半数项目引入了民营企业参与。民营经济为新能源产业培育壮大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电力设施建设领域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5%、年均增长超过15%,规模以上的充电运营服务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今年上半年有10家民营企业参股了5个核电项目,持股比例都达到10%以上,最高的达到20%。
    阅读 255.7w+
    3
    101
  • 昨天 11:2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8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能源局统筹谋划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创新生态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了将近30倍,相当于给新型电力系统配上了“巨型充电宝”。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产能超过全球的一半。同时,人工智能也在深度赋能能源领域,成为能源技术革命的“新引擎”,在新能源发电、电网巡检作业、油气新资源发现等领域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展现出了巨大潜力,让能源产业在AI的加持下,不断焕发“新活力”。
    阅读 282.1w+
    39
  • 昨天 11:1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8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可再生能源投资已经成为电源投资的绝对主力,2024年可再生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占电源投资比重超过80%,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助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能源新业态投资也是持续向好,2024年新型储能、充换电基础设施、氢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接近2000亿元,逐步成为能源投资新的增长点。
    阅读 244.9w+
    87
  • 昨天 11:0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8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五年来,国家能源局深化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50亿元,带动农网完成投资超过8000亿元。进一步提升油气管网互联互通水平和管道运输效率,为民生用气筑牢坚实保障。积极推进分布式新能源惠民开发利用,截至今年上半年,户用光伏装机约1.8亿千瓦,每年可以为农民增收约140亿元。加大边远地区大电网延伸力度,持续完善海岛等离网供电,努力打通民生用能“最后一公里”。
    阅读 257.3w+
    20
  • 昨天 11:0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7月,我国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现在迎峰度夏基本结束,我国电力供应平稳有序,能源保障“顶住了峰、兜住了底”。总体看,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与韧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十四五”以来,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强化煤炭兜底保障基础、深挖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潜力、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多措并举增强能源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国内能源生产加力提速,实现了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阅读 271.9w+
    32
  • 昨天 10:3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8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的10.7万亿千瓦时增长到23.8万亿千瓦时,翻了一倍还多。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从2020年的40%,提升到连续四年稳定在60%以上,大致相当于我们用的每3度电里面就有2度是直接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形成的。市场经营主体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发电侧,从煤电、新能源发电,到气电、核电、水电,都积极入市;在用户侧,全部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独立储能等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阅读 269.5w+
    29
  • 昨天 10:3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在8月2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工业投资呈现阶梯式增长,每年的投资额接连突破4万亿元、5万亿元、6万亿元大关,累计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接近10%,能源投资增速持续加快。“十四五”以来,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16%,特别是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的投资增速超过20%,增速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中名列前茅,成为稳增长的强力引擎。
    阅读 258.7w+
    23
  • 昨天 10:3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8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保供稳价机制,能源储备能力稳步提升,油气“全国一张网”加快形成,大电网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建成一批省间电力互济工程和支撑性调节性电源,电力用户响应能力逐步释放。近几年,面对国际地缘冲突频发、全球能源供需大幅波动的外部环境,我国能源供需和民生用能始终保持平稳有序。
    阅读 265.6w+
    24
  • 昨天 10:3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在8月2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满足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带来的用电需求,国家能源局大力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7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了1669.6万个,是“十三五”末的10倍,规模世界领先。同时,国家能源局积极鼓励“开绿车”,“用绿电”,通过绿证、绿电交易的方式,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绿电服务,组织相关省份开展车网互动应用试点,让电动车化身“移动充电宝”,支持用电削峰填谷。
    阅读 264.3w+
    33
  • 昨天 10:2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据安徽省人民政府网,安徽省省长王清宪8月25日在合肥市调研聚变能源未来产业。他强调,要抢抓聚变能源技术突破关键窗口期,加快聚变能源工程化、产业化、商业化步伐。调研中,王清宪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院士专家、企业家意见建议。他指出,要深刻把握聚变能源全球竞争格局,持续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体系化竞争优势。要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构建全链条孵化转化创新载体,更大力度集聚创新和产业资源。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阅读 267.7w+
    26
  • 昨天 10:15 来自 财联社
    我国7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度,相当于日本全年用电量总和
    阅读 70.4w+
    30
    230
  • 昨天 10:1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是能源改革持续深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的五年,能源宏观调控和行业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国家能源局局长 王宏志:市场活力加快释放,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已达97万家、是2020年的5倍。出台促进能源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风电整机制造企业60%以上是民营企业,有的核电项目民营企业参股比例达到20%。
    阅读 249.3w+
    20
  • 昨天 10: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是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的五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 王宏志: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短短几年,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发展进入快车道,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加快推进,能源产业与工业、交通等领域加速融合,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涌现,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
    阅读 266.6w+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