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京东黑板报7月16日发文,二季度末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突破15万人,并投入20亿升级骑手福利; ②福利包括五险一金、寒暑季津贴,以及骑手自主购车后平台返还购车款的活动。
财联社7月16日电,花旗调高泡泡玛特的盈利预测,并将目标价从308港元上调至384.5港元,预计在IP热度、海外扩张、补货和新品推出带动下,公司下半年将继续保持增长动能。花旗称,股价近期回调后估值更具吸引力,提供了较好入场时机。
①减重19.2%且未达平台期,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②恒瑞医药计划近期提交上市申请; ③中国生物制药、华东医药、众生药业、博瑞医药等也正在火热竞速。
①首届中国国际游戏开发者大会将成立上海“游戏出海研究中心”; ②据Sensor Tower商店情报平台显示,ST华通、三七互娱等现身6月出海游戏收入榜TOP30; ③东方证券指出,政策方面对于出海扶持和激励使得全球化产品占比持续增长。
财联社7月15日电,泡泡玛特公告,预期本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收入可能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收入增长不低于200%;预期本期间本集团溢利(不包括未完成统计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本集团去年同期溢利可能增长不低于350%。
财联社7月13日电,今年以来,港股回购持续升温。记者根据数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7月11日,合计有238家港股上市公司累计回购了69.88亿股,回购金额达到近1800亿港元,参与回购的上市公司家数和回购股票数量同比增加。与此同时,从回购金额排名来看,除了“不差钱”的汇丰、渣打等金融类上市公司,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科技巨头也多次大手笔回购,金额都在百亿港元以上。
财联社7月10日电,基石药业在港交所公告,普拉替尼胶囊由境外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预计于2026年起,该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的供应将由进口产品逐渐过渡为国内地产化产品。
财联社7月9日电,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公告,宣布已完成私募发行本金总额为120.23亿港元、2032年到期的零息可交换债券。债券构成阿里巴巴集团之无担保及非次级债务。债券不产生定期利息。债券将于2032年7月9日到期,除非根据债券条款于该日期前被提前赎回、回购或交换。
财联社7月9日电,截至港股午间收盘,恒生指数跌0.74%,恒生科技指数跌1.14%。港股科技ETF跌0.49%,恒生港股通ETF跌0.46%。巨星传奇涨超70%,绿地香港涨超10%;网易跌超2%。
财联社7月9日电,上半年,港股IPO市场基石投资呈现活跃态势。Wind数据显示,在上半年43宗港股IPO中,逾四成企业获5家以上基石投资者加持,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伴随市场流动性改善与资产质量提升,市场人士表示,基石投资正从“保发行”工具转型成为“抢资产”的抓手。未来,港股有望持续注入优质标的,进一步吸纳增量流动性。
财联社7月7日电,科技与医药板块,正成为私募投资的“兵家必争之地”。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6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共调研387家上市公司,合计调研数量高达1769次。从行业来看,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板块受到私募青睐。与此同时,多家头部私募透露,关注科技和创新药相关标的。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全球资金增配中国资产,A股和港股的结构性机会将持续涌现,尤其是科技和医药板块的优质企业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当下是“瞄准、射击”的好时候。
财联社7月5日电,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爆,超40家公司登陆港股,大型IPO项目不断涌现,融资总规模已超千亿港元。在此背景下,港股IPO市场的基石投资者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攀升,已远超2024年同期水平。记者统计相关数据发现,在2025年港股IPO市场中,地方国资在港股IPO基石投资者中“露脸”越来越多,同时一些知名外资、产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类型资金也在积极抢滩港股IPO基石投资。这也表明,越来越多长线资金正在不断回归港股市场,借此分享中国资产的上市和成长盛宴。
①“SU7和SU7 Ultra转订YU7的订单,占YU7总订单数不足15%。”7月2日,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针对“大定数据有水分”等质疑时回应表示。 ②在跨过“深蹲期”后,鸿蒙智行近两个月销量显著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