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新型工业化
关注
8043 人关注
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9月22日至23日在京召开,会议要求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 3小时前 来自 上观新闻
    财联社6月26日电,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支持创新产品在重大工程、政府采购中优先试用和扩大应用,支持创新药械通过产医协同平台在医疗机构示范应用,实施汽车芯片创“芯”计划,加大装备首台套、软件首版次、新材料首批次政策支持力度。实施超级应用场景开放计划,面向“五个中心”建设开放城市级场景,支持开放工业智能化场景,创造定制化生产、精准化销售等在线经济新场景,打造人形机器人标杆示范场景。遴选符合条件的主体,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推进试点区域连点成片并与长三角毗邻地区互联互通。
    阅读 128.8w+
    25
  • 3小时前 来自 上观新闻
    财联社6月26日电,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实施绿色低碳供应链升级计划,支持建设零碳工厂和零碳园区。培育50家绿色供应链“链主”企业、20家绿色技术供应商、30家专业评估认证机构。建设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和工业碳管理公共平台,建立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和评价认证体系,发布绿色低碳技术产品目录。鼓励企业对接国际规则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价,支持将产品碳足迹核算作为绿色金融服务的重要采信依据。实施“绿能入沪”工程,支持外向型企业更多使用绿电绿证,探索新增绿电消费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推进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站布局建设。探索构建调度能力100万千瓦以上的“虚拟电厂”设施体系。
    阅读 124.9w+
    13
  • 3小时前 来自 上观新闻
    财联社6月26日电,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支持企业在生物制造、脑机接口、Web3.0、元宇宙、6G、量子技术、空间信息、低空经济等新科技变革领域率先突破,培育产业“核爆点”。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和综合性应用试验场,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和技术学院,设立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心。
    阅读 132.4w+
    25
  • 06-20 15:2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20日电,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6月19日在北京组织召开2024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分析座谈会。会议强调,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行业,做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研判工作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形势转变和产业发展阶段转变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也对赋能其他行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要用好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座谈会这一交流平台,坚持做好运行分析工作,强化对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规律及面临问题的认识,汇聚促进产业发展的智力、人力、财力,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力。同时,打造并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生态,激活产业生态网络上的各个节点,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产业生态网络建设,以无边界生态构筑提升产业竞争力。
    阅读 372.6w+
    16
  • 06-20 13:17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6月20日电,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今天在天津举行。会上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 2024》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和战略性技术。我国立足自主创新,已构建起包括智能芯片、大模型、基础架构和操作系统、工具链、深度学习平台和应用技术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产业创新生态和企业联盟,对重塑工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支撑效应正逐渐显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
    阅读 347.8w+
    6
    38
  • 06-13 23:1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13日电,上海市新质网络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作推进会6月13日在闵行区大零号湾图书馆成功举办。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处副处长汪波表示,当前上海已经步入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窗口期”,下一步上海将着力推动以下几点:一是加大通信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上海将出台新一代通信产业链支持政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在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天地一体等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引领通信产业的发展。二是推动新基建融合示范应用。上海将充分发挥5G-A、千兆光网、IPv6、算力网络、卫星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优势,推动各类终端、通信模组部署应用,带动通信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三是积极打造通信产业生态伙伴圈。上海将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研究机构共同合作,聚焦5G-A、5GNTN、5GRedCap等前沿技术,在全国率先推出符合行业用户需求的优质产品,为企业提供诊断、孵化、投资等公共服务,助力上海打造数字产业创新策源地。
    阅读 352.9w+
    68
  • 06-13 16:2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13日电,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今日与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一行会谈。孟凡利对陶琳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深圳是一座改革、开放、创新和年轻充满活力的城市,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希望与特斯拉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积极探讨深化双方在相关领域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们将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支持企业在深实现更好发展。陶琳介绍了企业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表示特斯拉在深圳发展势头良好,将进一步深化交流加强合作,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
    阅读 350.6w+
    34
  • 06-12 13:1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12日电,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永超6月1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开始,广西将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将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地打造能够体现广西特色和优势、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带动力的支柱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阅读 359.4w+
    14
  • 06-05 08:38 来自 中信建投
    中信建投:在升级传统行业、数据要素等方面把握新型工业化机会
    阅读 110w+
    5
  • 06-04 15:04 来自 财联社
    国务院国资委: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阅读 76.9w+
    28
  • 06-04 14:5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4日电,国资委发布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着力强化产业引领。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结构,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推进现代产业链建设,充分发挥主体支撑与融通带动作用,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对接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加强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在产业、资本、技术、采购与招投标等领域的合作,引领带动民营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阅读 352.4w+
    6
    160
  • 06-01 10:5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1日电,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文章提出,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落实落细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发挥工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发挥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带动作用,实施钢铁、石化、汽车等10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支持工业大省“勇挑大梁”,巩固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引导地方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扩大投资和消费,落实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继续抓好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实施,持续开展“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行动,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着力稳住大宗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工业产品出口,巩固发展“新三样”,打造更多出口增长点。
    阅读 420.9w+
    3
    278
  • 06-01 10:5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1日电,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文章提出,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推动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智能制造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领先地位和竞争力,提升集成电路、关键软件、通信设备等发展水平,加快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融合创新。适度超前布局建设5G、数据中心、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阅读 423.3w+
    9
    309
  • 05-31 10:5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31日电,今日在成都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城市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大会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呼吁,缩小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 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66.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从 2018 年的 2.69倍缩小到目前2.39倍。

    周小川表示,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使城乡要素流动渠道更加畅顺,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更加均衡,基础实施一体化加快发展,以高质量城乡融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财联社记者 梁柯志)
    阅读 392.6w+
    4
  • 05-29 08:5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29日电,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发表《推进新型工业化 构筑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文章,其中提出,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和加速迭代,已经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提升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发展水平,加快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融合创新。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以通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发展智能产品,营造创新生态,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继续适度超前布局建设5G、数据中心、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阅读 344.2w+
    3
    62
  • 05-29 08:40 来自 学习时报 金壮龙
    工信部部长撰文:推进新型工业化构筑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阅读 71.7w+
    70
  • 05-25 18:22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5日讯,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表示,要深化国云智能生态新合作,今年将在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新兴技术领域以及新型工业化与智慧城市两大重点应用领域,新开放超300个场景。(记者 李明明)
    中国电信
    -0.34%
    阅读 414.6w+
    33
  • 05-24 06:1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24日电,经济日报文章指出,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代表,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的特征。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持续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擦亮这块“金字招牌”的必然要求。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先进适用技术供给和赋能应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科技成果,降低创新成本,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助力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甚至“小巨人”企业。
    阅读 456w+
    2
    74
  • 05-19 18:4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19日电,据工信部消息,5月19日,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出席会议并致辞。金壮龙强调,要强化学会在科研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中的媒介载体作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教育链深度融合,汇聚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大合力,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智库建设和标准研究制定,强化前沿技术储备、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落地转化等重大问题研究,开展一批高水平学术活动,打造一批高质量学术期刊,提升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要深化国际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打造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窗口。
    阅读 378.7w+
    35
  • 05-16 14:1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16日电,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做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推动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软件、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智能终端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研发。加快建设各类评估评测公共服务平台,研发推广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产品、技术及服务方面的评测方法与工具。发挥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产业优势,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鼓励人工智能与医疗、交通、商贸等生产性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支持在智能制造、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领域实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推动智能硬件产品的集成应用和推广,研制智能穿戴、智能车载、智能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设备等智能产品。支持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工作,提升企业数据管理水平。支持海珠区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园等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导方向的特色产业园区,进一步打响“琶洲算谷”品牌,举办广州·琶洲算法大赛,加快打造广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态集聚和创新应用高地,在全市率先建成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
    阅读 374.1w+
    1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