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新型工业化
关注
8246 人关注
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9月22日至23日在京召开,会议要求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新型工业化
-0.23%
龙头股
华胜天成
+10.01%
海川智能
+8.50%
  • 08-06 10:00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高萍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径明晰 一线调研:新的结构性政策工具受期待 供应链“脱核”模式探索升级
    阅读 59.1w+
    10
    90
  • 08-06 08:44 来自 财联社
    ①国办发文免除幼儿园学前一年保教费,早教行业有望站上风口。②宇树科技发布新款四足机器狗,机器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③头部企业加码布局人工智能工业应用,AI+工业软件投资价值凸显。
    阅读 282.5w+
    1
    72
  • 08-06 08:03 来自 财联社
    头部企业加码布局人工智能工业应用 AI+工业软件投资价值凸显
    阅读 62.8w+
    6
    28
  • 08-05 16:1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5日电,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多样化工具,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要配套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针对受外部影响较大的企业平稳经营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自主可控建设。完善并购贷款政策,支持链主企业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矿企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提高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完善期货产品体系,推动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阅读 253.2w+
    1
    137
  • 08-05 16: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5日电,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产融合作,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提升金融支持强度精度效度,为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
    阅读 243.4w+
    102
  • 08-05 16: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5日电,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简化业务手续流程,提高服务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效率。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积极运用融资租赁、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阅读 278.6w+
    63
    2745
  • 08-05 16:0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5日电,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升科技金融质效,支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支持金融机构打造多元化接力式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扩大科技贷款投放,加大对科技创新债券投资承销力度。推广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结果运用,强化融资增信服务。全面推行“创新积分制”,规范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时空信息、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推进投资端改革,完善投资机构长周期考核,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国有企业基金、保险公司等长线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阅读 266w+
    220
  • 08-05 16:0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5日电,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强化重点企业金融服务,支持产业链自主可控。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多样化工具,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要配套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针对受外部影响较大的企业平稳经营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自主可控建设。完善并购贷款政策,支持链主企业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矿企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提高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完善期货产品体系,推动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阅读 274.3w+
    66
  • 08-05 16:0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5日电,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合作,探索开展多样化的融资服务模式,盘活科技研发资源和成果。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加强上市预期引导和政策激励,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定制信贷融资、信息资源、财务顾问、管理咨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鼓励创业投资基金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校院所、创业孵化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高水平制造业中试平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产业化试点单位等合作,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优化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创业投资基金协同发展。鼓励创业孵化机构探索直投、基金、物业租金作价入股、服务换股等模式,投资在孵企业。支持保险机构与中试机构合作创新型保险业务。
    阅读 252.1w+
    86
  • 08-05 16:0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5日电,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意见》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促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安排,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针对细分行业和企业成长阶段特点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双向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鼓励金融机构打造复合型的金融管理和服务团队。建立完善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4方面机制,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宏观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增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强度精度效度。
    阅读 271.7w+
    11
    721
  • 07-28 18:2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28日电,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7月28日在京召开。会议提到,将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全力巩固工业经济基本盘。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行动,充分发挥工业大省引领作用。制定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助力扩大消费行动方案,加快人工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智能穿戴、无人机等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推动制定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扩大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加快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推动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落细。继续保持烟草行业稳健发展。
    阅读 256.6w+
    6
    500
  • 07-23 09:4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23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7月22日在京召开“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代表委员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人工智能赋能及制造业领军人才培养等重点建议提案办理情况的意见。会议要求,要深刻认识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和具体实践,健全融合发展制度,夯实融合发展基础,培育融合发展生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阅读 251.3w+
    15
  • 07-18 09:5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8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17日在京会见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及部分会员企业代表,就中美经贸关系、美资企业在华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熊继军表示,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是外资企业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中方致力于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将一如既往为外资企业做好服务保障。希望中国美国商会继续为促进中美产业互利合作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何迈可表示,中国美国商会将不断促进中美之间的贸易、商业和投资合作,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与会企业代表介绍了在华发展情况,表达了长期在华发展意愿。
    阅读 341.9w+
    10
  • 07-11 21:2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11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近日分别在上海、北京等地调研人工智能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赋能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上海,李乐成先后来到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中国一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运营基地、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地,详细了解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引领,汇聚产学研各方力量,加大探索力度,强化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推进国际合作,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在北京,李乐成先后来到寒武纪、海天瑞声、京东方、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长木谷等地,深入交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的情况。他指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在高性能芯片研发、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充分挖掘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参与标准工作,将优秀经验固化形成行业共识,合规推进人工智能研发应用。

    李乐成强调,要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底座,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要素供给。要凝练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原材料、消费品等重点行业应用需求和成熟解决方案,加快大模型赋能制造业全流程,培育一批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服务商。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注重共性技术研发和基础数据建设,在应用中持续迭代优化,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领域数据采集、清洗、标注和产品测试等标准研制。要壮大产业发展生态,推进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发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作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创新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技术工具,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治理机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阅读 335w+
    126
  • 07-04 18:5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7月4日电,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江西)7月3日—4日在南昌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忠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单忠德表示,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加快重大战略性技术和产品攻关突破,推进创新产品推广应用、迭代升级和跨区域孵化转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重点行业落地部署,加快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在产业转移中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阅读 347.3w+
    61
  • 07-01 08:36 来自 财联社
    ①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集体减产30%,行业有望迎来供需改善。②金融服务新型工业化增量政策酝酿出台,相关领域有望持续受益。③维生素D3价格持续上涨,机构称维生素结构性行情仍可期待。
    阅读 276.2w+
    53
  • 07-01 07:58 来自 财联社
    金融服务新型工业化增量政策酝酿出台 相关领域有望持续受益
    阅读 84.3w+
    19
  • 06-07 13:2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7日电,以“协同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为主题的第七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6月7日在南京举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揭牌成立。联盟将以长三角地区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体,优势互补,各展所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已创建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总数的32.5%,涉及大飞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江苏13个、浙江7个、上海5个、安徽1个。据介绍,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框架下,以共同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发挥一市三省的产业基础优势,在更大范围内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网络,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长三角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阅读 335.5w+
    95
  • 05-27 19:3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27日电,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增强仿真验证能力。支持企业面向工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等环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仿真软件,提升仿真软件智能化水平,搭建具有行业通用性的仿真平台,开展大模型应用中试验证,对承担国家或北京市重点任务的仿真验证平台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
    阅读 260.3w+
    4
    84
  • 05-27 19:3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27日电,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打造行业头部大模型。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平台机构,联合大模型企业、信息软件企业,围绕行业全流程优化和关键环节突破,开发部署具有引领作用的行业大模型,实现真实场景验证并面向产业链中小企业推广,对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模型算力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构建高性能通用智能体。支持企业将工业机理、数据、知识与大模型相融合,打造适应性强、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能力好、可感知环境和自主协同的通用智能体,突破传统工业软件重度依赖经验、适应环境受限、智能化不足的困境。对具有行业推广性、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和优化生产管理的通用智能体,对其运营服务按调用算力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
    阅读 245w+
    5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