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月3日电,苏州1月3日上午召开2025年苏州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提出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实施扩大制造业有效投入行动,务求实现“资金充足、土地管够”。设立1100亿元新型工业化系列基金(包括900亿元产业基金和200亿元并购基金),新增制造业授信额度超5700亿元,推出一批面向产业科技的保险产品。新供产业用地不少于20000亩,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财联社1月3日电,苏州1月3日上午召开2025年苏州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提出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构建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持续推进“1030”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到2026年,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培育15个超千亿级产业,推动规上工业产值达5万亿。2025年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其中包括实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行动,推进AI+制造业,发挥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应用中心作用,引育工业垂类大模型超100个,实现智算规模达10000PFLOPS。重点推进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强化公共算力平台调度功能,进一步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财联社1月3日电,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江苏省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发布。《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人工智能赋能取得明显成效,助力我省新型工业化走在全国前列。
《科创板日报》27日讯,在上海嘉定区新型工业化工作互动交流会上,据嘉定区经委综合规划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定区正全力打造未来智能、未来能源产业集群,突破打造未来材料、未来健康产业集群,探索打造未来空间集群。目前,重点在新型储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3个细分赛道发力。加快“碳索嘉”未来能源谷、泛氢能港、聚能小镇规划布局,谋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加紧建设空间信息产业园(真新通航、航空智谷),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率先选取人形机器人细分领域开展探索,加快专项政策研究。(记者 张洋洋)
财联社12月24日电,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于12月23日至24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了解到,2024年,中央企业坚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产业发展向新求质、向上图强,推进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一方面,中央企业新兴产业布局节奏加快。数据显示,1至11月央企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占投资总额比重首次突破40%。另一方面,中央企业传统产业转型焕发新机。2024年国资央企深入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加快数字化转型。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分别下降2.7%、3.9%。
财联社12月20日电,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12月20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大会并致辞。辛国斌强调,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推动实施智能制造领域重大科技专项,促进先进工艺、智能装备、工业软件成组连线集成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深化行业应用,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推进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持续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深耕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三是加强标准引领,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同步推进技术攻关与标准研制,引导企业标准群加速落地,不断深化标准国际合作。四是夯实发展底座,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深化5G在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和规模应用,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工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科创板日报》3日讯,在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超前布局6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的研发创新,加强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和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的开发,建设高质量的数据集和语料库,持续提升创新的能力,更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人工智能与万兆光网、5G-A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深化人工智能在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节能低碳等环节的创新应用,加快推动网络的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着力推动算力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制定算力互联互通、算力市场培育等行动方案,建立健全算力网络协同发展的标准规范体系,增强算网的融合能力,加速构建全国统一的算力服务大市场。(记者 黄心怡)
财联社12月2日电,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提到,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智能检测、智能物流等智能装备标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业软件集成标准,智能设计、智能管理等智能工厂标准,供应链建设、供应链运营等智慧供应链标准,数字孪生装备、人工智能工业应用、工业数据流通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网络协同制造、产销一体化运营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标准,工业无线网络、工业网络融合等工业网络标准,探索标准研制新方法,固化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形成典型场景系统解决方案标准,引导企业应用标准指导实践,构建企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财联社12月1日电,今日上海召开的“专精特新 育新提质”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介绍,当前,上海正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目前,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11466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7家。
财联社11月21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11月21日主持召开第七次中小企业圆桌会议,围绕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听取企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金壮龙强调,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算力、模型、数据,夯实关键技术底座,完善软硬件协同发展生态。要加快赋能重点行业,围绕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场景,服务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和绿色低碳转型。要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加速智能装备研制,推进家电、手机等消费终端换代,打造智能化软件应用。要加强国际合作,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推出更多标志性产品,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始终把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任务,将加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在创新平台、资金支持、应用场景、标准制定、人才引育等方面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高水平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争创一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梯度培育体系、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财联社11月9日电,2024国家工业软件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以“AI for Engineering·工业软件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题,20余位院士、2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200余家企业、1000余位工业软件领域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士参加,深度聚焦我国工业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技术创新应用及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等行业热点进行广泛交流研讨,共谋工业软件发展。
①工信部副部长熊继军表示,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包括共建开源社区,共研高质量的算法,共享高价值的数据集,合力推动大模型的关键技术研发; ②在进博会展台,不少企业展示了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于工业制造、企业运营等环境的价值。
《科创板日报》5日讯,在第七届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表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一是强化创新合作,支持国内外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组建良好的创新体,深入开展技术和人才的交流合作,共建开源社区,共研高质量的算法,共享高价值的数据集,合力推动大模型的关键技术研发;二是强化产业合作,通过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以人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进产业的部署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测试验证、生产制造等工业场景的应用,合力构建安全稳定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此外,还要加强与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共同来研究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化的战略、政策、规则;并强化治理合作,深入践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在一带一路、金砖等合作机制下,与各国的交流治理实践经验,打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记者 黄心怡)
财联社11月5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召开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部长、部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金壮龙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积极稳妥发展低空产业,打造新型工业化典范。要抓好顶层谋划,谋篇布局低空装备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生态。要抓好重点企业,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低空产业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抓好重点产品,大力发展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空装备,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方位赋能低空产业体系。要抓好人才队伍,强化部属高校低空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统筹推进高端科研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抓好产融结合,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和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促进形成多元化接力式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要抓好政策引领,深入推进低空装备创新应用试点,强化法规标准体系、试验验证体系建设以及创新平台布局,更好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各类园区作用。
财联社11月1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10月3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组织召开医药工业行业管理工作暨年度统计工作座谈会,进一步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重点围绕医药工业统计调查、医药储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各项重点工作开展座谈交流,听取有关地市、部分医药企业、行业协会、部属事业单位意见建议。消费品工业司主要负责同志在讲话中指出,2024年以来我国医药工业企稳回升态势继续巩固,运行总体向好,政策红利加快释放。要准确把握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医药工业发展的影响,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结合各地方医药产业特点,深度谋划“十五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培育医药工业新质生产力。发挥先进地市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典型经验宣传推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牢抓实医药工业统计和储备工作,全面推进医药工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力推动医药工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①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筑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②着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 ③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支撑载体。
财联社10月29日电,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新型工业化》发文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年来,国资央企围绕“卡脖子”技术大力开展科技攻关,百万名科研人员尽锐出战,攻克了飞腾CPU、“魂芯三号”DSP、高速列车受电弓技术、T800级碳纤维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力维护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但中央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必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迫切需求,扎实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与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结合起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院,突破一批标志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从源头解决我国产业体系“缺基少核”问题。
财联社10月29日电,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新型工业化》发文称,提升战略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我国战略性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其中石油、铁矿石、铬铁矿以及铜、铝、镍、钴等对外依存度接近或超过70%,这是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决定的,短期内难以改变,特别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战略能源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就需要中央企业切实发挥关键作用,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战略性能源资源勘探开发投入,加快国内增储上产和产供销体系建设,增加风光储氢等清洁能源供给,优化国有资本在海外能源资源等领域布局,不断扩大我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纵深,更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
财联社10月29日电,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新型工业化》发文称,切实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产业创新根本上要靠企业创新。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取得长足进步,2022年、2023年研发投入连续突破万亿元,约占全国投入的1/3,截至目前,拥有科技人才174万人、国内研发机构5000余个、国家级研发平台400余个,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卫星导航、核电技术等领域涌现出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健全研发投入多元筹措和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布局,更加突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健全符合科技工作规律的科研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英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让他们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潜心攻关,形成更多创新创造成果。
财联社10月29日电,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新型工业化》发文称,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企业是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主体,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底座”作用。必须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中央企业智能算力资源是我国算力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将适度超前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强化人工智能算力供给;同时构建更加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筑牢数字经济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