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券商策略
关注
5.5W 人关注
卖方分析师关于A股的最新投资策略。
  • 1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6日电,光大证券研报表示,市场大方向或仍处在牛市中,不过短期或进入宽幅震荡阶段。与往年牛市相比,当前指数仍然有相当大的上涨空间,但是牛市持续的时间或许要比涨幅更加重要。不过短期来看,市场可能缺乏强力催化,叠加年末部分投资者在行为上可能趋于稳健,股市短期或以震荡蓄势为主。配置方面,短期关注防御及消费板块,中期继续关注TMT和先进制造板块。市场处于震荡阶段时,前期滞涨方向可能表现会更好,对应于本轮即为高股息及消费板块。中期来看,流动性驱动行情下,行情中期TMT更容易成为主线,本轮或许也会如此。若行情转向基本面驱动,考虑到当前行情或正处于中期,先进制造值得重点关注。
    阅读 26.3w+
    24
  • 1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6日电,中银国际策略周报指出,市场短期震荡蓄势,关注“涨价扩散”行情。关注储能产业链“涨价”行情,尤其是上、中游环节整体对于盈利弹性的潜在超预期贡献。近期储能及锂电中游材料价格显著上涨,主要是短期供需错配、储能需求增长以及产业格局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储能市场正式替代动力电池成为锂电板块新的需求增长方向,AI产业趋势发展过程中,全产业链中紧缺环节的高配置价值,相关储能产业链的配置价值仍值得保持关注。对于下一阶段市场各行业整体盈利占比分配趋势判断而言,市场对于科技相关行业高景气趋势延续的分歧并不大,但是对于传统上中游行业的盈利修复能力仍存在一定分歧。我们认为这种分歧恰恰构成了,未来全A非金融盈利弹性判断的核心预期差。下一阶段,“反内卷”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或仍处于加速阶段。因此,这种“反内卷”预期差背景下的“涨价扩散”行情值得保持高度关注。

    从算力到电力、存力,AI行情未止而轮动加剧,AI需求不弱,但需重视供给端短缺问题。腾讯调低全年资本开支指引,主要是AI芯片供应方面出现变化,存储与电力短缺问题凸显,三星电子本月将部分内存芯片的价格较9月上调了30%-60%,微软及OpenAI等头部厂商即公开表示面临电力短缺问题。“强需求、紧供给”背景之下,建议关注当下供给矛盾最突出、前期涨幅有限仍具配置性价比的AI存力和电力,重点关注存储芯片、燃气轮机、SOFC电池、STT(固态变压器)、储能等,算力特别是国产算力行情未完但短期可能需等待新的“点火器”。
    阅读 31.1w+
    60
  • 昨天 09:0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5日电,中金公司研报认为,银行股投资方面,三季度银行息差边际继续企稳,债券投资业务对营收构成一定扰动,但整体经营表现稳健。资本补充落地后能够支撑银行实现更稳定的资产增长和分红,高股息投资价值仍然突出。
    阅读 308.5w+
    2
    83
  • 11-14 18:17 来自 财联社记者 赵昕睿
    野村陆挺:长期资金+产业支撑托底本轮行情
    阅读 123.5w+
    27
  • 11-14 18:08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周晓雅
    4200美元关口的黄金怎么看?中信证券:仍看好明年表现但节奏不同
    阅读 112.2w+
    1
    33
  • 11-14 16:11 来自 财联社记者 赵昕睿
    中信证券裘翔:未来A股是“全球的A股”
    阅读 141.6w+
    3
    66
  • 11-14 06:34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11月14日电,当市场的聚光灯聚焦于沪指4000点拉锯战之际,ETF阵营却悄然传递出谨慎信号:进入11月,多只新成立的ETF并不急于建仓,而是以“低仓位”姿态陆续公告上市,有的权益仓位只有区区一成,有的几乎空仓观望,在上市日前才迅速将仓位打满。“冷静”的ETF与火热的市场形成鲜明对比,背后传递出机构投资者对于当前市场的态度趋于审慎。与此同时,为应对市场波动与风格再平衡,“均衡配置”与“哑铃策略”正重新成为机构配置的核心思路。
    阅读 314.9w+
    116
  • 11-13 19:4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3日电,韦德布什将Meta列入最佳投资选择名单。
    阅读 262.2w+
    1
    13
  • 11-13 15:2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3日电,花旗在一份报告中写道,韩国明年正迈向“金发姑娘”经济——既不过热也不过冷。花旗将韩国基准综合指数的目标价从3700点上调至5500点。
    阅读 280w+
    4
    45
  • 11-13 08:1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3日电,中信建投发布通信2026年投资策略展望:目前,世界正处于AI产业革命中,类比工业革命,影响深远,不能简单对比近几年的云计算、新能源等,需要以更长期的视角、更高的视野去观察。因此,中信建投对AI带动的算力需求以及应用非常乐观,包括光模块/光器件/光芯片、交换机、液冷、IDC、端侧AI等板块。此外,传统通信产业链受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下降影响,市场预期不高,但6G关键技术研发已开启,叠加运营商加码AI,值得关注。中美均高度重视量子科技,美股相关公司大幅上涨,建议重点关注稀释制冷机、低温同轴线缆等环节。
    阅读 253.4w+
    4
    92
  • 11-12 22:3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2日电,根据Saxo Markets的说法,寻求押注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主题的股票投资者应当在亚洲寻找机会,因为美国科技公司的估值已被推高。“亚洲为进入同一大趋势提供了更便宜、且更锚定盈利的路径,” Saxo在新加坡的首席投资策略师Charu Chanana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全球大约70%的芯片制造、90%的AI存储,以及几乎全部的先进封装产能都在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这使该地区对AI生态系统不可或缺。’她补充说,相比之下,美国科技股估值高企,企业面临集中度和闭环性等多种风险。数据显示,标普500信息技术指数相对于未来一年预期盈利的市盈率接近30倍,而MSCI亚太信息技术指数的对应倍数为17倍。
    阅读 261.2w+
    1
    65
  • 11-12 20:2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2日电,高盛认为,美股当前高企的股票估值对涨幅构成局限。高盛预计,未来10年标普500指数年化回报率将为6.5%,在所有地区中表现最弱。新兴市场有望实现最强增幅,每年达到10.9%。
    阅读 263.4w+
    7
    92
  • 11-12 19:00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11月12日电,瑞银投资银行近日发布报告称,今年三季度,外国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增持中国股票。全球前40大投资机构的中国股票持仓升至1.1%,为2023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记者也能明显感觉到外资机构高管对投资中国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摩根资产管理环球主席白博文表示,对摩根大通而言,中国是我们的关键战略重点。在中国,我们拥有最大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管理着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一些全球投资者怀疑自己是否错过了投资中国的机会,在我看来这个问题问错了,中国的故事是一个长期的故事。谈及中国的“十五五”规划,外资机构高管表示,相信中国一定能够达成规划目标,从而带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和股票投资的良好回报。
    阅读 262.3w+
    4
    66
  • 11-12 10:2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2日电,在今日举行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华泰证券机构业务委员会主席梁红表示,预测2026年中国GDP实际增长可能维持在5%左右;地产周期对增长的拖累未来会逐年下降,房企债务风险在加速出清;投资、消费都有一定的回升动力,高科技相关的资本投入有望加速,包括AI、高端制造等领域。在政策利率和贷款利率明显下行的加持下,中国资产价格重估将走向纵深。(财联社记者 沈娇娇)
    阅读 254.4w+
    3
    39
  • 11-12 06:44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11月12日电,临近年末,各大券商纷纷开始布局2026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1日,已有国泰海通、东吴证券、开源证券、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盛证券等券商举办了2026年度策略会,中金公司、东方财富证券等将在11月中下旬举行。从已发布的策略观点看,机构普遍预期2026年宏观经济将平稳运行,A股市场有望延续震荡上行态势,市场驱动力正从估值修复向盈利基本面转变。
    阅读 268.1w+
    2
    71
  • 11-11 18:17 来自 财联社记者 赵昕睿 陈俊兰
    “立足之地”难求!牛市下的中信证券策略会拉爆人气
    阅读 75w+
    8
    61
  • 11-11 11:4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在今日召开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上,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指出,需关注“十五五”规划建议要求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以及“反内卷”是重塑制造业利润增长的必要之举。此外,国内和海外主要厂商资本开支占营收比重正加速提升,应更多关注数字中国、航天强国、能源强国战略下的新兴产业机遇。人工智能方面,技术对全产业链的赋能成为高度确定方向,后续或以应用拉动增长,以硬件筑牢根基。卫星方面,业务准入加快推进,头部企业发射进入密集期,可关注制造、发射、运营和地面设备。储能方面,新型成“倍增计划”提供装机指引,电改之下盈利模式转变,可关注现货市场建设和容量补偿政策落地。(财联社记者 赵昕睿)
    阅读 283.1w+
    1
    52
  • 11-11 11:4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在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上,首席A股策略师裘翔分析,在ETF市场,工具型产品发展态势明显好于宽基型产品。截至三季度末,若剔除中央汇金持有的15233亿元的宽基ETF,其他投资者持有的宽基ETF规模为9868亿元,而行业与主题ETF合计规模为12024亿元,规模占比达到55%。裘翔表示,考虑到主动赛道型产品和工具型ETF有一定局部板块的顺周期特性,宽基ETF在平抑大盘指数的波动,而工具型产品在加剧局部板块的波动。(财联社记者 赵昕睿)
    阅读 291.2w+
    4
  • 11-11 10:2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在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上,总经理邹迎光指出,从制度环境看,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的提升,重点体现在支持科技创新和发挥财富效应两个方面。一方面,资本市场风险偏好与新质生产力行业更兼容,后续改革将聚焦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精准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培育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健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趋势显著,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较发达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后续改革将着力营造“长钱长投”制度环境,提升优质金融产品供给,引导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推动融资与投资良性循环。(财联社记者 陈俊兰)
    阅读 292.3w+
    26
  • 11-11 09:47 来自 中信证券 裘翔 刘春彤等
    中信证券A股市场2026年投资策略:角逐定价权 迈入低波市
    阅读 55.4w+
    1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