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券商策略
关注
5.5W 人关注
卖方分析师关于A股的最新投资策略。
  • 昨天 22:2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8日电,中信证券研报称,商务部连发四文强化稀土出口管制,增加5类中重稀土出口管控,增加全产业链条设备、技术、原辅材料出口管制,并对海外军事及高端半导体需求进行管制,稀土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中国稀土战略地位进一步得以强化,预计海外备库动作加强,稀土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长周期看,中国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磁材回收全产业链的技术、设备、软辅材料管控,无疑将增加海外稀土自主可控产业链建成的难度,时间周期也将延长,长期强化中国稀土的壁垒优势,利好稀土价格中枢上移。此外,海外稀土磁材供给受限,将利好高性能铁氧体永磁的需求增加,铁氧体磁材订单大增。
    阅读 50.8w+
    164
  • 昨天 19:27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10月18日电,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副会长、指数与量化投资专委会主任委员、国泰海通资管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陶耿在2025指数与量化投资发展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正推动证券投资向现代“投资科学”系统演进。其中,指数投资以透明、低成本、风险分散为特征,是标准化科技思想的集中体现;量化投资则以数学模型和计算能力为基石,是系统化方法原理的工程实践。
    阅读 80.8w+
    54
  • 昨天 09:2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8日电,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在经济周期回升的大背景下,对股市依旧可以保持乐观,但在估值变化后,配置方向上可以更加谨慎。建议投资者一方面关注非银板块在估值偏低、投资业绩快速增长下的补涨机会,另一方面关注四季度大宗商品价格上行预期下的周期板块投资机会。债券已经具备较强配置,但估值吸引力仍有不足,建议等待央行宽货币政策信号更为明确后选择入场。大宗商品在四季度有望延续亮眼表现,黄金、有色确定性较强,原油建议关注供给端的潜在变化。
    阅读 257.3w+
    7
    130
  • 昨天 01:2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8日电,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将新兴市场股票评级上调至有吸引力,理由是具建设性的宏观背景以及美元走弱趋势。策略师Xingchen Yu等人指出,金融环境改善、资金流增强以及投资者再度追求地域多元化,导致此次上调。“全球及本地流动性改善、有利的金融环境,以及全球投资者一直低配,将推动更多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资产,”他们还表示,瑞银将中国科技股评级上调至最具吸引力,理由是“对中国科技领军企业将人工智能货币化的能力越来越有信心”,中国内地股市、印度、巴西和印尼均被视为有吸引力。瑞银还将MSCI新兴市场指数2026年6月目标位上调至1,470点,理由是企业盈利预期改善。
    阅读 270.6w+
    1
    135
  • 10-17 08:0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7日电,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指出,三季度经济数据有走弱迹象,市场又进入新一轮的政策等待周期,然而对于四季度降息落地并未形成一致预期。从内部来看有三条主线:一是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可能给中国出口带来一定冲击,中国经济增速可能阶段性放缓,并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二是四季度依然面临物价低位运行的困难和挑战,实际利率仍然偏高,有调降的必要性;三是配合财政政策协同发力,5000亿元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正在加速落地、1万亿元左右化债相关工具也可能在四季度落地。四季度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仍然是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货币宽松或超预期。央行有望“以我为主”进行货币宽松,一方面实施10-20BP的降息,从而引导LPR下行,并传导至贷款、存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重启国债买卖。
    阅读 310.3w+
    1
    224
  • 10-16 08:4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6日电,中信证券研报表示,9月社融受高基数效应影响继续回落,政府债发行减少成为主要拖累项。考虑到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大概率于10月集中落地,预计委托贷款规模将明显上升,带动社融增量修复,并在四季度形成对固定投资的有效支撑。信贷整体仍处于温和修复阶段,季末因素叠加企业经营景气度回升,带动企业短贷上行、中长贷保持平稳;居民端中长贷受贴息政策与新房销售回暖支撑而企稳,短贷则因以旧换新和国补政策阶段性收敛而回落,信贷修复仍依赖后续稳地产与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存款方面,高基数效应消退后M1同比仍维持较高增速,反映企业资金活化与盈利修复持续推进,M1—M2剪刀差明显收窄,资金循环效率提升,“存款定期化”问题得到阶段性缓解。非银存款规模显著压缩,或与季末理财等资管资金回流至银行表内有关,属于正常季节性变化,预计10月理财规模将再度扩张,“存款搬家”现象仍将延续。
    阅读 277.4w+
    14
    195
  • 10-15 19:52 来自 兴证策略团队
    三季报预告透露出哪些线索?
    阅读 53.9w+
    3
    74
  • 10-15 08:4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5日电,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复盘历史,2025年第四季度或成为红利股底部布局、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时点之一,目前基本面悲观预期或已充分反映,且A股高速公路龙头重新回到5%左右的股息率 ,关注估值筑底后风格切换以及增量资金稳健配置需求带来的布局机会。自2025年以来,10年期国债利率维持1.6%—1.9%低位运行,以高速公路为例,典型头部A/H股标的样本股息率已达5%/6.5%(2025年的预测值),公路、铁路、港口、物流供应链优质龙头股息率重回吸引力区间。关注高速公路政策端边际变量,中信证券测算ETC收费折扣变动或增厚部分上市公司千万级利润,同时关注铁路市值管理边际变化,中短期逻辑有望推动某公司业绩明显提升。另一方面物流供应链挖掘出海、“反内卷”、复苏方向,中国制造更多环节加速出海,同时“反内卷”有望优化大宗商品供给结构,在能源安全需求提升背景下,相关物流供应链标的有望受益。
    阅读 275.6w+
    98
  • 10-15 08: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5日电,中国银河证券指出,随着专精特新指数的推出、新股发行的稳步推进和更多并购重组项目落地,北交所的交投活跃度和市场关注度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北交所板块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对于2025年下半年的投资策略,推荐两个主要方向:1)自上而下聚焦北交所新质生产力,关注布局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新消费等新兴行业,商业模式及主要产品在A股市场具有“稀缺”属性的公司;2)自下而上基于财务指标筛选,关注业绩增速高、研发投入强、产能释放潜力大、成长性较强的公司。
    阅读 271.2w+
    3
    78
  • 10-15 07:3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5日电,华泰证券研报表示,近期,交运板块有三条投资主线。1)油运:OPEC+增产,催生补库及跨区域套利需求;叠加季节性的需求上升,VLCC运价有望在4Q25/1Q26走强。2)航空:考虑到供给约束、行业反内卷、低基数,4Q有望延续收益同增态势。3)A股公路:关税摩擦或使避险情绪升温,考虑A股公路股息率已具备吸引力,加上年末保险资金有配置“开门红”需求,我们认为板块有望触底回升。此外,我们持续推荐具备自身Alpha的部分个股。
    阅读 274.8w+
    1
    15
  • 10-14 08:14 来自 华泰证券 林珊 沈晓峰
    华泰证券:中美互征港口费 中国籍油运/散货公司相对受益
    阅读 74.3w+
    1
    28
  • 10-14 08:1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4日电,中金指出,随着低空经济战略的深入推进,无人机正重构城市治理与服务新生态。从助力警务精准执法、破解高层消防难题,到赋能环境实时监测、保障应急通信畅通,无人机打破地面场景束缚,显著提升城市运行效能,加速城市治理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建议重点关注低空经济与城市安全建设战略协同发展催生的投资机会。
    阅读 268.7w+
    3
    75
  • 10-14 07:5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4日电,华泰证券指出,节后,市场走势震荡,资金交易热情仍不弱,交易型资金仍是主要增量来源,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回升,散户、融资资金转向净流入,私募基金日均备案数量仍在7月以来中枢水平。波动项或主要源于公募基金新发,上周公募基金新发规模受到季节性波动有所回落,基金净值回升下,公募基金新发或仍在上行趋势中。配置侧,投资者对以海外算力链为主的TMT止盈需求增强,市场关注向产能出清行业、顺周期方向及防御品种集中。
    阅读 269.6w+
    40
  • 10-14 06:48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10月14日电,险资对A股市场的配置策略一直备受关注。多位险资投资人士表示,在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四季度对权益市场整体持乐观态度。在具体策略上,将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寻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标的,二是挖掘周期性行业的估值修复机会。
    阅读 276.8w+
    1
    63
  • 10-13 20:59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高艳云
    A股底层逻辑转变,卖方唱多,看好券商板块战略配置机会
    阅读 59.2w+
    4
    35
  • 10-13 11:4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3日电,瑞银指出,如果MSCI中国指数跌至74水平,将获得强劲支撑,投资者可能逢低买入。“鉴于MSCI中国指数已从4月份关税战升级后触及的低点上涨36%,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一些获利回吐,” 瑞银中国策略主管王宗豪在报告中写道:“鉴于目前的情境与4月份类似,我们预计会有更多投资者逢低买入, MSCI中国指数可能在74水平附近获得良好支撑。”瑞银指出,在4月份抛售中表现较弱、但此后反弹的板块,本次可能承受更大卖压,其中包括数据中心、互联网、科技硬件、汽车与零部件及生物科技。小财注:MSCI中国指数目前报85左右。
    阅读 267w+
    62
    687
  • 10-13 08:4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3日电,中信证券研报指出,10月以来,OpenAI、Xai、Google等陆续更新大模型能力,产业创新持续推进,持续利好AI应用落地,国产AI应用有望迎来拐点机遇。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变化叠加国内政策支持,未来应用的国产化、AI化支持力度或将更加显著。相较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在技术进展、付费环境、商业模式和市场空间等维度均领先于国内,看好国内公司凭借产品与工程化能力、创新与迭代速度等优势在AI应用出海的投资机遇。
    阅读 272.1w+
    44
  • 10-13 08:2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3日电,中金公司研报称,突发事件对全球主要资产扰动明显,风波未平仍需关注后续进展。短期冲击不改中期趋势,中国资产重估仍在延续。整体看,基于目前信息初步判断,本轮事件对A股的冲击预计将弱于4月初时期:一方面,当时4月初市场计入了剧烈、快速调整预期;另一方面,中国在当时展现出的快速、有效应对,有望降低投资者对后续类似冲击的担忧。短期看,此次突发事件或对风险偏好带来影响,加大或延长8月底以来的市场调整幅度和持续时间。但从中期角度,全球货币秩序加速重构,美元资产的安全性下降,人民币资产将继续获得重估,这意味着市场上行根基并未动摇,叠加“十五五”等政策规划出台在即、科技等行业基本面向好趋势未改、A股整体估值区间相对合理等因素,本轮行情可能更具备“长期”、“稳进”条件,中国资产重估仍在延续。若后续短期A股因非理性情绪出现超调,反而提供较好再度配置A股时点。
    阅读 246.3w+
    4
    104
  • 10-12 19:58 来自 财联社
    关税影响再袭,如何应对?本周十大券商策略,卖方整体偏乐观
    阅读 82.7w+
    11
    393
  • 10-12 19:4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2日电,国泰海通证券报告认为,与4月冲击不同,当下贸易风险的边界相对清晰,国内金融稳定条件也更明朗,因此外部冲击是扰动,不会终结趋势。投资更应看到中国“转型牛”内在确定性的趋势:中国转型加快、无风险收益下沉与资本市场改革。当下中国社会和投资人关于“找资产”的需求持续井喷,尤其是发展逻辑坚实的优质资产,因此,外部局势的冲突和扰动所造成的资产下跌反而是买点。地缘冲击和调整难免,但时间不会久,幅度可控,是增持中国的时机。国泰海通认为风格不会切换,聚焦产业发展、反内卷和稳定价值。1)中国AI创新与国产化进展提速,新一轮资本开支扩张周期出现;国产半导体设备“deepseek时刻”或临近,推荐:港股互联网/电子半导体/国防军工/传媒/机器人等。2)金融板块在经历调整后,股息回报和稳定价值提高,推荐:券商/银行/保险。3)反内卷的背后是经济治理思路的转变,有助打破或修正此前充分定价的通缩预期,看好格局改善的周期品:有色(稀土)/化工/钢铁/新能源等。
    阅读 262.8w+
    8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