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券商策略
关注
5.5W 人关注
卖方分析师关于A股的最新投资策略。
  • 昨天 22:3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2日电,根据Saxo Markets的说法,寻求押注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主题的股票投资者应当在亚洲寻找机会,因为美国科技公司的估值已被推高。“亚洲为进入同一大趋势提供了更便宜、且更锚定盈利的路径,” Saxo在新加坡的首席投资策略师Charu Chanana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全球大约70%的芯片制造、90%的AI存储,以及几乎全部的先进封装产能都在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这使该地区对AI生态系统不可或缺。’她补充说,相比之下,美国科技股估值高企,企业面临集中度和闭环性等多种风险。数据显示,标普500信息技术指数相对于未来一年预期盈利的市盈率接近30倍,而MSCI亚太信息技术指数的对应倍数为17倍。
    阅读 54.9w+
    57
  • 昨天 20:2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2日电,高盛认为,美股当前高企的股票估值对涨幅构成局限。高盛预计,未来10年标普500指数年化回报率将为6.5%,在所有地区中表现最弱。新兴市场有望实现最强增幅,每年达到10.9%。
    阅读 66.9w+
    7
    76
  • 昨天 19:00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11月12日电,瑞银投资银行近日发布报告称,今年三季度,外国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增持中国股票。全球前40大投资机构的中国股票持仓升至1.1%,为2023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记者也能明显感觉到外资机构高管对投资中国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摩根资产管理环球主席白博文表示,对摩根大通而言,中国是我们的关键战略重点。在中国,我们拥有最大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管理着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一些全球投资者怀疑自己是否错过了投资中国的机会,在我看来这个问题问错了,中国的故事是一个长期的故事。谈及中国的“十五五”规划,外资机构高管表示,相信中国一定能够达成规划目标,从而带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和股票投资的良好回报。
    阅读 90.1w+
    4
    62
  • 昨天 10:2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2日电,在今日举行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华泰证券机构业务委员会主席梁红表示,预测2026年中国GDP实际增长可能维持在5%左右;地产周期对增长的拖累未来会逐年下降,房企债务风险在加速出清;投资、消费都有一定的回升动力,高科技相关的资本投入有望加速,包括AI、高端制造等领域。在政策利率和贷款利率明显下行的加持下,中国资产价格重估将走向纵深。(财联社记者 沈娇娇)
    阅读 215.2w+
    3
    39
  • 昨天 06:44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11月12日电,临近年末,各大券商纷纷开始布局2026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1日,已有国泰海通、东吴证券、开源证券、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盛证券等券商举办了2026年度策略会,中金公司、东方财富证券等将在11月中下旬举行。从已发布的策略观点看,机构普遍预期2026年宏观经济将平稳运行,A股市场有望延续震荡上行态势,市场驱动力正从估值修复向盈利基本面转变。
    阅读 258.8w+
    2
    67
  • 11-11 18:17 来自 财联社记者 赵昕睿 陈俊兰
    “立足之地”难求!牛市下的中信证券策略会拉爆人气
    阅读 74.7w+
    8
    60
  • 11-11 11:4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在今日召开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上,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指出,需关注“十五五”规划建议要求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以及“反内卷”是重塑制造业利润增长的必要之举。此外,国内和海外主要厂商资本开支占营收比重正加速提升,应更多关注数字中国、航天强国、能源强国战略下的新兴产业机遇。人工智能方面,技术对全产业链的赋能成为高度确定方向,后续或以应用拉动增长,以硬件筑牢根基。卫星方面,业务准入加快推进,头部企业发射进入密集期,可关注制造、发射、运营和地面设备。储能方面,新型成“倍增计划”提供装机指引,电改之下盈利模式转变,可关注现货市场建设和容量补偿政策落地。(财联社记者 赵昕睿)
    阅读 283.1w+
    1
    52
  • 11-11 11:4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在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上,首席A股策略师裘翔分析,在ETF市场,工具型产品发展态势明显好于宽基型产品。截至三季度末,若剔除中央汇金持有的15233亿元的宽基ETF,其他投资者持有的宽基ETF规模为9868亿元,而行业与主题ETF合计规模为12024亿元,规模占比达到55%。裘翔表示,考虑到主动赛道型产品和工具型ETF有一定局部板块的顺周期特性,宽基ETF在平抑大盘指数的波动,而工具型产品在加剧局部板块的波动。(财联社记者 赵昕睿)
    阅读 291.2w+
    4
  • 11-11 10:2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在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上,总经理邹迎光指出,从制度环境看,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的提升,重点体现在支持科技创新和发挥财富效应两个方面。一方面,资本市场风险偏好与新质生产力行业更兼容,后续改革将聚焦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精准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培育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健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趋势显著,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较发达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后续改革将着力营造“长钱长投”制度环境,提升优质金融产品供给,引导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推动融资与投资良性循环。(财联社记者 陈俊兰)
    阅读 292.3w+
    26
  • 11-11 09:47 来自 中信证券 裘翔 刘春彤等
    中信证券A股市场2026年投资策略:角逐定价权 迈入低波市
    阅读 55.2w+
    1
    60
  • 11-11 09:1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中信证券发布A股市场2026年投资策略:A股上市公司正陆续从本国敞口的本土化企业转型为全球敞口的跨国公司,中国资本市场也正从新兴市场逐步转型为成熟市场,A股不仅是中国的A股,也是全球的A股。“十五五”期间,中企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的位置有望进一步抬升,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这是A股行情迈向低波动慢牛的基础。展望2026年,从大势研判来看,A股全球营收敞口企业已不局限于少数公司,而是足以推动整个A股的行情,未来A股的基本面要放在全球市场需求去看,而不是单看本土需求。在此框架下,中美格局决定了行情的节奏和顺畅程度,两个节点(中美签署贸易协议、美国中期选举)可能将2026年的行情划为三段,中美签署协议后到美国中期选举前,中美格局相对最稳定,这个阶段是做多权益市场的黄金期。从市场流动性来看,追求稳健回报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应该是未来资本市场增量流动性格局的核心特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A股宽基指数波动率步入长期下行趋势;工具型产品逐步抢占传统主观多头产品市场份额,可能会阶段性放大局部板块和主题的波动,但并不影响大局。从行业配置来看,三大线索值得重视:一是资源/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升级,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持续抬升;二是中企出海与全球化,大幅打开利润增长想象空间和市值天花板;三是AI进一步拓宽商业化应用版图,延续科技板块的趋势,并放大中国企业相对竞争优势。
    阅读 276.9w+
    2
    57
  • 11-11 07:5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中信建投发布汽车2026年投资策略展望:汽车行业具备顺周期、成长及出海三条投资方向,2026年政策预期走弱下行业顺周期属性弱化,建议淡化内需总量预期,聚焦行业格局及产业趋势变化。出海及成长有望成为核心投资重要方向,其中商用车具备低估值稳健红利属性;成长主线在于智驾/Robotaxi和机器人细分AI端应用,整车股科技属性强化下估值有望重塑,零部件将受益机器人等供应链突破打开新成长空间。
    阅读 311.6w+
    86
  • 11-10 23:1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0日电,华泰证券研报指出,近期科技股调整等扰动下,市场走势相对震荡,交易型资金活跃度有所降温,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中枢边际回落至9月初水平,散户资金转向净流出,融资活跃度创2025年9月以来最低,但整体来看,资金面亮点仍存,存在活跃基底:1)私募资金配置意愿偏强,上周备案数量环比回升至286家,10月底股票私募仓位创出今年以来的新高;2)10月中旬以来,公募基金仓位出现趋势性回升迹象;3)以EPFR统计的配置型外资上期(10月29日-11月5日)净流入60.8亿元,创今年以来净流入新高。
    阅读 284.2w+
    78
  • 11-10 17:34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高艳云
    券商2026策略会密集召开,牛市延续与盈利修复成关键词
    阅读 82.6w+
    18
    105
  • 11-10 16:4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0日电,瑞银集团策略师预测,在盈利增长强劲之际,标普500指数将于明年达到7500点,较当前水平有11%的上涨空间。Bhanu Baweja及其团队预计,即使盈利预期和估值处于四十年高位,增长将从第二季度开始扩大并变强。策略师预计,从第一季度末开始,这波涨势将扩大到质量较低的周期性股票。他们认为,标普500指数的上涨主要将由约14%的盈利增长所驱动,其中近一半来自科技公司,而估值预计将带来小幅负面影响,欧洲和新兴市场股票将带来约8%的回报率,略逊于美股表现。
    阅读 276w+
    28
  • 11-10 16:3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0日电,高盛策略师表示,在近三年表现落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后,医疗保健行业未来前景向好,尤其是当人工智能(AI)投资热潮退去、投资者进一步从科技股中撤离时。高盛策略团队由大卫·科斯廷(David Kostin)领衔,其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另一种情况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广泛应用最终将有助于提升医疗保健行业的盈利。目前,该行业相对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交易折价接近历史纪录,且估值较低,这为大幅上涨创造了潜力,但策略师认为,相较于市场整体波动(贝塔收益),获取超额收益(阿尔法收益)的机会更大。
    阅读 273.5w+
    35
  • 11-10 08:4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0日电,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持续加速,经我们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总出货将超700GWh,其中全固态电池超200GWh。中国半固态电池已经量产,实现对欧美日韩的弯道超车,全固态电池加速追赶,整体目标是2026~2027年实现上车和小批量产,2030年实现商业化,成长曲线陡峭。展望2026年,半固态电池在消费、动力、储能等领域放量在即,全固态电池开启装车验证,建议把握电池、材料、设备相关环节的投资机会。
    阅读 278.8w+
    11
    72
  • 11-10 08:2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0日电,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展望2026年,国际货币秩序重构逻辑进一步强化,AI革命进入应用关键期,我国创新产业迎来业绩兑现,上述趋势将继续支持中国资产表现。2026年A股基本面重要性继续提升,全球资金和国内居民资金动向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配置上,“谋新”延续,“温差”收敛。当前全球宏观环境及创新产业趋势等仍然相对利好成长风格,但成长领域经历一年多上涨后,估值也有较多提升。2026年A股市场风格可能更趋于均衡,驱动这一切换的催化,主要来自经历过去三年去产能周期,叠加“反内卷”等政策推进,越来越多顺周期行业有望接近供需平衡。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景气成长,2)外需突围,3)周期反转。
    阅读 277.4w+
    2
    60
  • 11-10 08:1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0日电,中信建投指出,A股和港股情绪指数高位下降,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VIX下降。当前机构关注国防军工和非银行金融行业,通信行业的机构关注度从高位下降。最近一周“石油石化”、“煤炭”、“钢铁”、“商贸零售”和“非银行金融”行业的机构关注度在提升。当前较多行业处于触发拥挤指标阈值的状态(流动性、成分股扩散、成分股一致性)。2025年11月看好电力及公用事业、基础化工、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子和计算机的相对收益。黄金、白银、铜和原油的VIX下降,中长期依然看多黄金。
    阅读 290.1w+
    7
    64
  • 11-10 07:3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0日电,市场结构性行情演绎下,私募业绩得以提振。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今年以来超2700只有业绩展示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净值创新高,其中股票策略产品占比过半。基金业绩亮眼背景下,增量资金持续入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证券类私募规模已增至近6万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市场有所波动,但是在无风险收益率震荡下行的过程中,越来越多资金将涌入中国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有望持续涌现。
    阅读 310.3w+
    4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