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宏观流动性
关注
1.6W 人关注
事关股债楼汇,聚焦全市场整体流动性变化情况。
  • 04-30 19:3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30日电,中基协会30日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全部42条规定中,主要包含五大方面内容:一是强化资金募集要求,明确私募基金初始募集及存续规模,强化投资者适当性要求,明确预警止损线安排等;二是规范投资运作行为,明确投资策略一致性要求,强调组合投资,禁止多层嵌套,规范债券投资、场外衍生品交易和程序化交易,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流动性管理,明确信披要求;三是强调受托管理职责,禁止变相保本保收益,明确不得开展通道业务,不得通过场外衍生品、资管产品等规避监管要求,规范业绩报酬计提,保证公平对待投资者;四是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规范基金过往业绩展示,引导投资者关注长期业绩,加强对短期投资行为的管理;五是合理设置过渡期。针对存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设置差异化整改要求,部分整改要求给予一定过渡期安排,避免对基金正常运作造成不利影响。新规自2024年8月1日起实施。(财联社记者 李迪)
    阅读 409.6w+
    299
  • 04-30 06:59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4月30日电,中国人民银行4月29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以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操作利率维持1.8%不变。鉴于当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公开市场实现“零回笼零投放”。值得关注的是,4月份以来央行每日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均为20亿元,即便临近月末及“五一”假期,也并未加大公开市场投放量。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五一”假期居民取现需求有限,再加上4月份并非季末,市场流动性波动不大,这是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维持低量模式的直接原因。从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等指标来看,当前银行流动性整体处于充裕状态,因此资金面平稳跨月无虞。
    阅读 420.2w+
    33
  • 04-28 16:43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交易量不大,但振幅不小,30年期国债上行2.25bp
    阅读 86.2w+
    17
  • 04-27 06:47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4月27日电,跨月又逢跨节时点,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却是连续“地量”操作。4月26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公开市场实现零投放零回笼。这是4月以来央行连续第19个工作日在公开市场开展20亿元逆回购。截至4月26日,央行已连续一周实现零投放零回笼。此外,4月,央行缩量平价续作到期MLF(中期借贷便利),为2022年11月以来首次缩量续作。央行近期操作引来市场关注。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说,有部分投资者认为央行在向市场传递货币政策紧缩信号,但实则不然。保持小幅逆回购是为了更好地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稳定。
    阅读 423.4w+
    67
  • 04-24 17:24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30年国债利率已较MLF低9.2bp,债市极端行情定价有何参照?
    阅读 73.3w+
    20
  • 04-24 08:5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24日电,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理论上,固定利率的长期限债券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比较敏感,投资者需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对于交易型投资者,通过加大杠杆、拉长久期,在短期价格大幅上行中可以获得更多收益,但也容易加剧市场波动,需要承担价格大幅下行出现的损失。对于银行、保险等配置型投资者,如果将大量资金锁定在收益率过低的长久期债券资产上,若遇到负债端成本显著上升,会面临收不抵支的被动局面。去年硅谷银行因为将大量存款和短期借款用于购买久期较长的美国国债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短债长投、期限错配,后随着美联储加息、利率走高,债券资产价格大跌导致银行出现资不抵债和流动性危机。
    阅读 302.3w+
    225
  • 04-24 05:58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4月24日电,日前,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明确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纳入沪深港通。在业内人士看来,REITs纳入沪深港通,是落实新“国九条”的重要举措。此举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和安全、拓展优化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机制,有利于公募REITs实现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一方面,明确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有望进一步丰富沪深港通交易品种,为市场引入资金活水;另一方面,境外投资者入市交易,将进一步完善公募REITs市场,推动公募REITs规模做大做强。在业内人士看来,内地公募REITs市场规模较小,随着REITs纳入沪深港通,相关公募REITs将通过扩募等方式,做大规模、提升流动性,进而吸引境外投资者进行配置。
    阅读 311.4w+
    56
  • 04-23 20:42 来自 财联社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动性明显提高,这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可能。不少专家提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配合财政进行赤字融资,但国债发行规模要相对足够大,同时发行节奏要相对稳定,才能有效实现政策传导,也能避免市场利率大幅波动;而且,未来央行开展国债操作也会是双向的。还要看到,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与这些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
    阅读 357.1w+
    3
    1177
  • 04-19 17:14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央行散量投放继续,全周净回笼720亿,10年国开债本周累计下行近7.5bp
    阅读 138w+
    6
  • 04-19 04:5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19日电,中证报头版文章指出,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基础制度,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市场人士认为,新“国九条”的出台有利于打破束缚长期资金入市的体制机制障碍,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打好资金面基础。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资管业务稳健发展,优化险资权益投资环境等更多便利“长钱”入市的举措有望加快推出。
    阅读 318.5w+
    86
  • 04-19 03:15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4月19日电,日前,用益信托发布了标品信托产品3月份市场报告。报告显示,3月份,共有50家信托公司合计15374只存量标品信托产品纳入统计,标品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0.77%,获得正收益的产品数量占比83.51%。另外,根据用益信托此前不完全统计,3月份成立的标品信托产品数量为1134款,规模为271.65亿元,环比增长59.64%。对于3月份标品信托产品的市场表现,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表示,3月份资金面边际好转,股债市场的良好走势一定程度上带动标品类业务向好。
    阅读 328.8w+
    24
  • 04-18 18:53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一季度利率互换收盘曲线下移,Shibor3M区间环比下行0.2%和0.4%
    阅读 102.3w+
    8
  • 04-18 16:58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央行称货币政策还有空间,10年期国债盘中下行近2BP
    阅读 53.5w+
    10
  • 04-17 16:57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明日将召开增发国债项目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债市小幅震荡1bp左右
    阅读 69.5w+
    3
  • 04-16 17:09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10年现券小幅下行0.7bp
    阅读 107.6w+
    8
  • 04-15 17:08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 | MLF再次平价缩量,净回笼700亿,期货现券表现分化
    阅读 93.8w+
    5
  • 04-13 07:48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4月13日电,中国人民银行4月12日发布的社融数据显示,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1.36万亿元,同比少4708亿元。市场人士预计,二季度或迎来政府债券发行密集期,尤其是特别国债也可能启动发行。记者获悉,未来,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投放流动性,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央行将灵活把握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精准对冲财政发债因素的短期影响,维护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阅读 403w+
    66
  • 04-12 18:5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12日电,目前市场预计二季度或迎来政府债券发行密集期,尤其是特别国债也可能启动发行。对此,权威专家对财联社表示,预计央行将灵活把握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精准对冲财政发债因素的短期影响,维护市场利率平稳运行。此外,该专家表示,未来央行可能将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储备,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但货币金融条件总体仍将维持合理适度,这与欧美正常货币政策用尽、被迫大量购买国债等的行为有根本区别。(财联社记者 李婷)
    阅读 467.4w+
    3
    254
  • 04-10 12:00 来自 财联社
    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下调我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记者问:4月10日,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请问财政部对此有何看法?

    答:很遗憾看到惠誉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前期我们与惠誉评级团队进行了大量深入沟通,报告也部分反映了中方的看法。但从结果看,惠誉主权信用评级方法论的指标体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对推动经济增长、进而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正面作用。

    长期看,保持适度的赤字规模,用好宝贵的债务资金,有利于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最终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主权信用。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统筹兼顾支持经济发展、防范财政风险和实现财政可持续等多重目标,根据形势变化,统筹需要与可能,科学合理安排赤字规模,保持赤字率在合理水平。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整体看是适度、合理的,有利于经济稳增长,也能较好控制政府负债率,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回顾2023年,中国GDP增长5.2%,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令人振奋。今年设定5%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现实条件和发展需要,传递出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国政府维护良好主权信用的能力和决心也没有改变。

    记者问:惠誉高度关注财政可持续性问题,从财政赤字、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债务等角度提出了风险上升的担忧,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和考虑。

    答:刚刚我谈到,适当的财政赤字有利于发挥政府举债融资积极作用,保持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支撑。2024年安排全国财政赤字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赤字率3%,与上年年初预算持平。这样安排有利于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也有利于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为以后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留出空间。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防风险、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健全完善地方政府法定债务管理,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各有关部门、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多更实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

    财政部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空间内安排一定规模的再融资政府债券,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和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缓释到期债务集中偿还压力,降低利息支出负担。按照“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的原则,各地立足自身努力,统筹各类资源,制定化债方案,逐项明确具体措施。经过各方面协同努力,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本息兑付有效保障,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地方融资平台数量有所减少。总的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有序推进,风险总体可控。

    下一步,财政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源头治理,远近结合、堵疏并举、标本兼治,会同有关方面不断加强地方政府法定债务管理,进一步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严格违规违法举债问题监督问责,着力构建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阅读 390.1w+
    10
    1926
  • 04-04 06: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4日电,经济日报文章称,未来,随着越来越多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国内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会更加多元化、交易会日趋活跃,债券市场流动性和吸引力将不断增强。一个交易活跃、深度广度不断增强的债券市场将有助于市场价格发现,畅通政策传导,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平衡好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与监管能力提升关系,按照“一套制度规则、一个债券市场”原则,推动我国债券市场更深层次改革与更宽领域开放,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
    阅读 452.9w+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