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宏观流动性
关注
1.8W 人关注
事关股债楼汇,聚焦全市场整体流动性变化情况。
  • 昨天 19: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6日电,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会议研究了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阅读 236.8w+
    756
  • 昨天 18:3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6日电,香港金融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推动的跨境债券回购业务今日(9月26日)正式推出。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我们很高兴正式推出跨境回购业务。这是金管局和人民银行一直紧密合作,以持续优化『债券通』业务的重点工作之一。措施有助于提升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以及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引导更多元化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以进一步巩固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
    阅读 231.4w+
    32
  • 昨天 18:1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6日电,香港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推动的跨境债券回购业务今日(9月26日)正式推出。相关内地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今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的公告》,支持所有已进入内地在岸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包括「债券通」投资者)参与在岸债券回购业务,从在岸市场获得人民币流动性,并汇出境外使用。措施是继金管局于今年2月推出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政策,将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提供更稳定的流动性,有效降低人民币融资成本。跨境回购和离岸人民币回购业务相辅相成,能满足离岸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流动性管理需求,盘活人民币债券持仓,从而进一步提升在岸债券的国际吸引力,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投融资功能。
    阅读 242w+
    37
  • 09-24 19:0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4日电,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四季度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会进一步发力,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准,并适时恢复国债买卖。在通过这两项政策工具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的同时,四季度央行还将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和MLF操作,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这意味着年底前市场流动性将继续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市场利率上行空间不大。
    阅读 245w+
    1
    33
  • 09-24 16: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4日电, 日本财务省提议,在流动性增强拍卖中,将长期日本国债发行量从3500亿日元削减至2500亿日元。
    阅读 272.1w+
    20
  • 09-23 07:3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3日电,央行时隔8个月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央行9月22日公告: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3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40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业内专家表示,央行宣布启动14天期逆回购操作提前投放跨节资金,展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近年来,央行通常在国庆节和春节长假前启动14天期逆回购操作,启动时间根据节假日安排和机构需求灵活调整,以提前为机构提供跨节资金,保持流动性充裕。
    阅读 256.1w+
    2
    86
  • 09-23 06:17 来自 上海证券报
    财联社9月23日电,两个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连续4个月维持不变。展望未来,业内专家认为,随着美联储重启降息,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宽。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美联储开启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宽松的流动性环境。而且,美联储年底前还可能继续降息。在这种趋势下,中美利差压力和人民币汇率压力将有所减轻,外部约束减弱,将为中国货币政策带来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空间会更大。
    阅读 278.1w+
    1
    110
  • 09-22 16:1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2日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回应美联储降息时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往后看,我们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应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
    阅读 269.6w+
    6
    781
  • 09-22 07:32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9月22日电,近期,债市出现较大波动,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其中,备受关注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重新回到了1.8%上方。与此同时,市场对于中国人民银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的预期再度升温。向前回溯,在2024年8月份至12月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开展的国债买卖操作累计实现净买入1万亿元,为债券市场流动性调节和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阅读 269.8w+
    1
    59
  • 09-22 05:55 来自 上海证券报
    财联社9月22日电,伴随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第三阶段正式落地,公募债基“7日免赎”成为历史,短期赎回成本将提升,这对于大量配置债券的银行理财而言,可谓“喜忧参半”。记者采访获悉,银行理财公司“喜”的是相比于债基,理财产品不收赎回费,流动性优势凸显;“忧”的则是自身投资债基交易成本提高,原来高频申赎债基的操作行不通了。银行业分析师认为,银行理财配置公募基金的模式,将从“短期套利,流动性对冲”转向“长期持有,工具化使用”。叠加低利率环境,加强权益投资以增厚收益对于银行理财公司而言愈发重要。银行理财公司应加强自身权益投资能力或与公募机构合作,增强产品的收益稳定性和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
    阅读 240.8w+
    2
    104
  • 09-19 17: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9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公告称,各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更好满足不同参与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即日起,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操作时间和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确定。
    阅读 305.8w+
    30
    738
  • 09-17 06:53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9月17日电,A股市场9月16日下探回升,三大指数全线上涨。人形机器人板块爆发,概念股集中的机械设备、汽车板块均上演“涨停潮”。整个A股市场超3600只股票上涨,逾80只股票涨停;成交额为2.37万亿元,为连续25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分析人士认为,本轮流动性支撑的叙事并未打破,中国股市上升的逻辑是可持续的。另外,一些新的积极因素正在出现,如美联储降息周期可能会重新开启、公募基金发行出现回暖等,市场中长期仍有望持续上行。
    阅读 265.4w+
    1
    101
  • 09-17 06:47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9月17日电,央行9月16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287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当日有247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400亿元。专家表示,后续央行将继续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处于充裕水平。
    阅读 275.5w+
    64
  • 09-15 07:24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9月15日电,近期,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在债券基金市场引发关注。在业内人士看来:征求意见稿旨在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其中关于债券基金赎回费率的安排将长期利好市场;与此同时,由于征求意见稿影响范围较大,或将重塑债基市场格局,未来短期纯债型基金的需求将趋于收缩,债券ETF有望成为机构资金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迎来扩容机遇。
    阅读 283.9w+
    7
  • 09-13 08:4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3日电,央行12日公布了2025年8月金融数据。华泰证券点评称,存款是近期市场关注焦点,8月M1同比6.0%,较7月上升0.4个百分点,继续维持较高增长。华泰证券称他们之前对M1回升原因有过讨论,一是,存款利率走低带来的再配置效应,部分存款活期化,流向金融市场以及实体经济。二是,8月权益强势下交易需求提升,存款明显活化。三是,去年存款监管带来的低基数仍有影响,且预计将持续到10月。此外,外汇结汇、化债、财政支出、企业账期缩短等也有利于M1上行。目前M1高增受基数影响依然比较大,建议关注10月份之后的表现。

    8月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持平,一方面去年低基数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信贷同比增长规模不大,派生存款有限。

    存款结构方面,市场最关注存款搬家情况。8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增6000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则同比多增5500亿元,初步印证居民存款可能在向股市转移。

    华泰证券称他们在2025年8月28日发布的《判断资金入市的三个角度》中提示,非银存款是观察资金是否流入资本市场的重要指标,但更多体现为滞后指标,非银存款回升初期往往是牛市中继。本轮非银存款增速回升是从今年1月开始,说明当前股市流动性环境整体充裕。而居民存款更多是衡量资金入市的潜力。目前还未出现大规模搬家的迹象。前8个月,居民存款累计增长了9.77万亿,较去年同期依然多增1200亿。后续需要持续关注居民存款的相对变化,定期化比例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阅读 299.4w+
    21
    1645
  • 09-12 17:1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2日电,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
    阅读 372.8w+
    6
    502
  • 09-11 13:5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1日电,随着市场氛围回暖,国际投行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显著升温。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已升至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摩根士丹利研究团队认为,无论在指数投资还是在主题性机会方面,投资者的兴趣都维持在高位。近期与该行交流的投资者中,超过九成明确表示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敞口,这是自2021年初以来未曾出现的比例。

    多重因素推动了这种趋势。中国在类人形机器人、生物科技和药物研发等前沿领域保持全球领先,使得投资者越发将中国市场视为战略性配置的必然选择。同时,政策制定者以渐进方式出台稳定经济的举措,并释放呵护资本市场的信号。流动性状况的改善以及全球资产配置多元化的需求,也为投资意愿提供了进一步支撑。

    摩根士丹利补充称,投资者兴趣已不再局限于互联网和ADR板块,而是逐步延伸至港股和在岸A股,重点领域涵盖人工智能、半导体、机器人和新型消费等。一些量化基金与宏观基金则更倾向于通过A股ETF和股指期货进入市场,以便更高效地参与。总体而言,美国投资者的交易偏好仍然以ADR为首选,其次是港股,再到A股。
    阅读 259w+
    8
    280
  • 09-10 06:2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0日电,科创债ETF扩容提速。9月8日晚,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刚刚获批,9月9日一早就发布公告,且均定档9月12日发行。在首批科创债ETF流动性与规模双升的示范效应下,业内预计第二批科创债ETF有望重现此前的火热发行态势。
    阅读 269.1w+
    2
    72
  • 09-09 10:08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夏淑媛
    财联社C50风向指数调查:9月MLF和买断式逆回购或延续超额续作 年内是否二次降息市场预期分化
    阅读 55.3w+
    6
    246
  • 09-09 10: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9日电,新一期财联社“C50风向指数”结果显示,9月公开市场操作或仍以买断式逆回购和MLF加量投放为主,多家市场机构预计资金面有望维持均衡偏松状态。在20家参与调查的市场机构中,仅1家预计不存在流动性缺口,对9月资金面环境整体持乐观态度;16家判断均衡偏松,流动性缺口低于万亿元;3家认为或阶段性收敛趋紧,流动性缺口在1万亿至1.8万亿元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机构对国内是否降息关注度提升,4成机构认为伴随国际环境变化,近期或打开我国“宽货币”的政策空间,但也有6成机构认为,当前阶段央行积极呵护,各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灵活配合,或较难看到降息操作落地。(财联社记者 夏淑媛)
    阅读 269.9w+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