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宏观流动性
关注
1.6W 人关注
事关股债楼汇,聚焦全市场整体流动性变化情况。
  • 2小时前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6月14日电,手工补息被叫停的余波,各类资管机构还在继续消化。将银行存款作为资产配置重要构成的保险资管机构也在“破旧立新”。记者从业内调研了解到,保险资管行业受到影响的规模大概在万亿元量级,这部分资金面临较大再配置需求。“补息类存款大多数是以中短期存款类型存在的,本质上它背后对应的投资属性也是一些偏中短期的投资品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这部分钱不做存款了,会大量投资于中短期债券、公募基金,同业存单或短期债券以及回购等。但替代类资产的收益率水平要普遍下降几十个基点,配置难度加大了。”业内人士透露,保险资管行业目前大概还有将近一半支出来的钱没有配置出去,都在等待机会,为这些资金寻找安放之处。
    阅读 58.4w+
    105
  • 昨天 06:24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6月13日电,公开数据显示,按成立日来计算,截至6月12日,今年以来新发基金市场首发总规模超过5500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的占比将近80%。在债基募集端火热的同时,另一端的不稳定因素却在增加。5月以来,已有超过30家机构因大额赎回发布了提高债基产品份额净值精度的公告。有业内人士分析,宏观层面来看,基本面暂不对债市造成利空,短期内市场仍将沿着此前的逻辑运行;流动性环境维持合理充裕,资金面整体可控,债市仍然存在做多机会,可以在短期波动中寻找配置机遇。
    阅读 363.9w+
    42
  • 06-11 07:3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11日电,证券时报头版文章指出,在预期引导作用下,市场对长期国债的热情有所降温,注意力转向中短期国债。市场做多中短期国债,被看作预期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随着银行存款“搬家”压力渐趋缓和,贷款“挤水分”短期扰动过后,提振有效融资需求仍需存贷款利率降息助力,这一背景下,近期市场对降准降息的讨论再起。受银行净息差持续走低影响,市场存在存款利率下调预期。近年来,存款降息呈现大行引领、中小行跟随,以及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大等特点。距离上一轮存款降息潮过去已有一段时间,随着净息差走低趋势延续,存款降息的必要性继续强化。
    阅读 366.3w+
    2
    1868
  • 06-09 08:2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9日电,经济日报文章指出,对中小银行而言,当前贷款需求减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利息收入。而且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近年来多次下调,也对银行的净息差构成了压力。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存款利率保持不变,银行的净息差就会受到压缩。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银行应致力于提升核心存款的吸收能力,通过产品、服务等综合能力提升客户忠诚度,进而持续降低负债成本。同时,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恢复向好,银行应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挖掘新的增长点,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提升净利息收入。除了拓展净利息收入外,银行还应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例如,拓展财富管理业务、跨境增值服务等高附加值中间业务,进一步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形成对营业收入的有力支撑。
    阅读 425.5w+
    1
    121
  • 06-07 16:59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5月出口同比增加7.6%,主要期限利率债波动不足1BP
    阅读 101.5w+
    2
  • 06-06 10:3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6日电,今日DR007加权平均价开盘下行2.46bp至1.7641%,10点回升至1.7772%左右。6月5日,DR007加权平均利率报1.7887%,已低于央行1.8%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
    5月DR007维持在政策利率附近,信达固收团队指出,尽管并无降准降息的政策落地,但资金面自发性宽松的状态仍然维持。由于非银流动性持续充裕,资金分层以及波动率均降至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信达固收团队估计6月DR007仍在略高于1.8%的状态,但自发性宽松难以显著缓解,资金分层仍然不易出现。尽管一般存款向非银存款转移可能加剧部分银行的指标压力,造成季度末资金回表的规模增大,但其影响是偏短期的,且当前非银机构不论是负债还是杠杆资金,对于银行的依赖度均有所下降,因此季末波动可能也很难改变资金面的整体状态。
    阅读 325.5w+
    23
  • 06-06 06:37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6月6日电,央行6月5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由于当日有2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480亿元。展望6月,考虑到近期政府债净缴款规模对流动性挤压效应有限,央行将继续根据流动性供求和市场利率变化,灵活运用多种工具,促使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央行有望综合运用降准、结构性工具、公开市场操作等,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冲资金面扰动因素,为经济复苏营造良好货币环境。
    阅读 328.3w+
    1
    50
  • 06-06 05:02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6月6日电,临近季末与半年末,6月资金面成为债券市场关注焦点。在银行“资金出表”以及地方专项债可能超预期发行的影响下,多位业内人士分析,6月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会维持略紧的状态,平稳跨季无虞。资金利率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不大,而“非银”资金面仍将维持宽松,资金分层现象趋于消失。
    阅读 336.1w+
    42
  • 06-05 17:03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单日净回笼2480亿,短端收益率表现更强,3年期下行2.25BP
    阅读 64.2w+
    7
  • 06-05 06:49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6月5日电,4月以来,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显著增长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中,流动性和收益性俱佳的固收类产品增长尤为迅猛。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增长现象主要源于“比价效应”引发的“存款搬家”。与此同时,业界对规模增长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给予高度关注:一方面,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科技支撑能力、风控能力等应与规模扩张速度相匹配;另一方面,固收类产品占比超95%的不均衡结构引发市场担忧。近期监管部门就银行理财公司评级办法向业内征求意见,也在向银行理财公司传递应更加注重质量而非规模的信号。
    阅读 341.6w+
    111
  • 06-04 17:05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银行间回购价格继续下行,债市窄幅波动在1bp内
    阅读 70.4w+
    1
  • 06-03 17:4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3日电,央行发布的《2024年5月中期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显示,2024年5月,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1250亿元,期限1年,利率为2.50%,较上月持平。期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71280亿元。
    阅读 350.9w+
    35
  • 06-03 16:56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跨月结束资金面转松,债市情绪高涨
    阅读 76.2w+
    10
  • 05-31 17:2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31日电,央行货币政策司党支部发布《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文章称,下一步,健全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健全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丰富政策工具箱,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均衡投放,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阅读 416.6w+
    1
    46
  • 05-30 13:32 来自 财联社 杨斌
    单周5000亿,5月末地方债发行量骤升,6月专项债或继续“赶进度”
    阅读 79w+
    42
  • 05-29 10:1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29日电,根据财政部之前公布的特别国债发行安排,6月将有1支20年期、2支30年期和1支50年期,共4只特别国债发行。近期资金分层现象基本消失,R与DR的利差甚至时有倒挂,6月流动性关键仍在财政收支和政府债供给。中信证券研究所预计,6月政府债整体净融资规模在5000-6000亿。从过往来看,6月往往是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预计下个月政府存款将减少8000亿形成市场流动性。如果不考虑逆回购和MLF的影响,6月基本不存在流动性缺口,预计资金利率不会明显偏离政策利率,但资金利率波动可能会较5月有所放大。
    阅读 359.3w+
    84
  • 05-29 06:32 来自 中国证券报
    财联社5月29日电,央行5月28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量平价稳,侧面印证短期流动性较为充裕。业内专家表示,从目前形势看,月末市场资金面无虞,但考虑到政府债加快发行叠加分红购汇、年中考核等,流动性面临扰动因素增加的局面,未来央行适时降准的概率加大。
    阅读 349.8w+
    1
    93
  • 05-28 22:52 来自 第一财经
    财联社5月28日电,摩根大通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何耀东表示,可以观察到香港股市有对冲基金买入,在恒生指数反弹之后并没有出现大幅获利了结的情况,可见资金仍有意愿停留下来。不过,过去两年,由于港股流动性较弱、利率高企,外加欧、美、日股市表现更为亮眼,因此长线资金此前对中国股市处于大幅低配的状态。目前,如大学捐赠基金、主权基金等长线海外资金仍处于观望态势,但如果经济复苏势头可以维持,不排除资金会逐渐增配。
    阅读 369.2w+
    1
    61
  • 05-27 15:1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27日电,上周同业存单净融资规模为4134亿,创三月以来新高。4月以来,资金出表使得部分为商业银行资金面趋于紧张,4月份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规模下降2674亿元。国海证券研究所表示,本轮资金由银行表内大规模向表外转移,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一季度结束后,银行资金倾向于出表,理财规模通季节性增长。二是,监管收紧保险资管存款认定,推动部分表内存款向表外转移。三是,4月份监管打击“手工补息”,进一步加速资金向表外转移。本轮资金出表的趋势,或将持续至三季度初,从中期而言,随着“打补丁”改革的结束,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或将到来。尽管同业存单供给压力有所增加,但受益于银行间资金面的整体宽松,同业存单需求旺盛,呈现“供需两旺”的格局,利率上行风险或不大。
    阅读 373.6w+
    63
  • 05-27 03:40 来自 上海证券报
    财联社5月27日电,最近一段时间,伴随港股的强势上涨,多只港股QDII基金的净值大幅上涨。据统计,截至5月22日,多只港股QDII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涨幅超过20%。在多家机构看来,港股本轮反弹是基本面、资金面及情绪面共振的结果。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港股仍具备较高的性价比,长线配置港股的时机已经来临。
    阅读 384.4w+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