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宏观流动性
关注
1.6W 人关注
事关股债楼汇,聚焦全市场整体流动性变化情况。
  • 05-31 17:2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31日电,央行货币政策司党支部发布《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文章称,下一步,健全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健全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丰富政策工具箱,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均衡投放,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阅读 411.3w+
    43
  • 05-30 13:32 来自 财联社 杨斌
    单周5000亿,5月末地方债发行量骤升,6月专项债或继续“赶进度”
    阅读 78.9w+
    40
  • 05-29 10:1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29日电,根据财政部之前公布的特别国债发行安排,6月将有1支20年期、2支30年期和1支50年期,共4只特别国债发行。近期资金分层现象基本消失,R与DR的利差甚至时有倒挂,6月流动性关键仍在财政收支和政府债供给。中信证券研究所预计,6月政府债整体净融资规模在5000-6000亿。从过往来看,6月往往是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预计下个月政府存款将减少8000亿形成市场流动性。如果不考虑逆回购和MLF的影响,6月基本不存在流动性缺口,预计资金利率不会明显偏离政策利率,但资金利率波动可能会较5月有所放大。
    阅读 359.3w+
    69
  • 05-29 06:32 来自 中国证券报
    财联社5月29日电,央行5月28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量平价稳,侧面印证短期流动性较为充裕。业内专家表示,从目前形势看,月末市场资金面无虞,但考虑到政府债加快发行叠加分红购汇、年中考核等,流动性面临扰动因素增加的局面,未来央行适时降准的概率加大。
    阅读 349.8w+
    1
    87
  • 05-28 22:52 来自 第一财经
    财联社5月28日电,摩根大通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何耀东表示,可以观察到香港股市有对冲基金买入,在恒生指数反弹之后并没有出现大幅获利了结的情况,可见资金仍有意愿停留下来。不过,过去两年,由于港股流动性较弱、利率高企,外加欧、美、日股市表现更为亮眼,因此长线资金此前对中国股市处于大幅低配的状态。目前,如大学捐赠基金、主权基金等长线海外资金仍处于观望态势,但如果经济复苏势头可以维持,不排除资金会逐渐增配。
    阅读 369.2w+
    1
    61
  • 05-27 15:1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27日电,上周同业存单净融资规模为4134亿,创三月以来新高。4月以来,资金出表使得部分为商业银行资金面趋于紧张,4月份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规模下降2674亿元。国海证券研究所表示,本轮资金由银行表内大规模向表外转移,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一季度结束后,银行资金倾向于出表,理财规模通季节性增长。二是,监管收紧保险资管存款认定,推动部分表内存款向表外转移。三是,4月份监管打击“手工补息”,进一步加速资金向表外转移。本轮资金出表的趋势,或将持续至三季度初,从中期而言,随着“打补丁”改革的结束,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或将到来。尽管同业存单供给压力有所增加,但受益于银行间资金面的整体宽松,同业存单需求旺盛,呈现“供需两旺”的格局,利率上行风险或不大。
    阅读 373.6w+
    60
  • 05-27 03:40 来自 上海证券报
    财联社5月27日电,最近一段时间,伴随港股的强势上涨,多只港股QDII基金的净值大幅上涨。据统计,截至5月22日,多只港股QDII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涨幅超过20%。在多家机构看来,港股本轮反弹是基本面、资金面及情绪面共振的结果。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港股仍具备较高的性价比,长线配置港股的时机已经来临。
    阅读 384.4w+
    62
  • 05-24 17:21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20年特别国债中标利率2.49%,国债期货盘中急跌
    阅读 102.2w+
    76
  • 05-23 17:09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税期央行仍保持20亿投放,30年国债收益率小幅下行1bp
    阅读 91.2w+
    12
  • 05-23 14:2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23日电,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AAA级同业存单一年期的利率已经从年初的2.45%左右降至2.1%,与目前的MLF利率倒挂程度为40bp。与利率走势不同,5月以来同业存单的净融资规模不断上升,截至昨日,本月累计净融资额为2672.9亿(4月全月的净融资规模为3798亿)。业内专家指出,同业存单与DR007的走势具有强相关性,同业存单利率与MLF利率形成明显的“倒挂”,反映出银行间宽松的资金情况。货币财政政策配合与机构“资产荒”双重作用下,为市场提供高流动性。禁止手工补息高息揽储后,大行付息成本或将下行,使得存款向银行理财、非银资管产品流失,大行或需要加大存单发行填补负债缺口,或推动利率上行。
    阅读 356.9w+
    1
    27
  • 05-22 17:22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24特国01”盘中大涨25%,30年国债活跃券下行0.05bp
    阅读 63.7w+
    19
  • 05-22 16:12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5月税期缴款开始,票据利率长短端分化,1M已经触及0.6%
    阅读 73.1w+
    3
  • 05-21 17:00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央行继续微量投放20亿,10年国债小幅上行0.15bp
    阅读 63.4w+
    9
  • 05-20 17:03 来自 财联社 刘晨
    债市收盘|LPR继续原地不动,10年国债小幅上行0.2bp
    阅读 98w+
    6
  • 05-20 06:36 来自 上海证券报
    财联社5月20日电,备受瞩目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地!5月13日,财政部公布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17日,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式发行。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仍面临一定挑战。业内认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助于引领经济走出总需求不足的困境,“功在当代,利在长远”。分析人士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开闸后,或将产生三方面影响:发行节奏“小步多频”,对流动性冲击有限;释放积极财政信号,提振市场信心;提供安全高息资产,缓解债市“资产荒”。
    阅读 362.9w+
    198
  • 05-16 06:19 来自 上海证券报
    财联社5月16日电,中国人民银行5月15日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125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中标利率均与此前持平。由于本月有1250亿元MLF到期,本次操作实现等量平价续作。这一操作在市场预期之内。业内分析认为,这主要与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关。MLF等量续作或代替降准配合特别国债发行,对冲资金面影响。展望后续货币政策操作,多位市场人士表示,降准降息窗口或后移。
    阅读 382.9w+
    72
  • 05-16 04:2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16日电,中国人民银行15日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12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以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操作利率分别维持1.8%、2.5%不变。鉴于当日有20亿元逆回购及1250亿元MLF到期,故央行公开市场实现零回笼零投放。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预估的政府债净融资额来看,5月份至10月份的流动性压力尚可,11月份至12月份因国债到期量较低,流动性压力相对变大,同时考虑到今年最后两个月MLF到期量也最高,届时央行可能实施降准,以呵护流动性和缓解央行续作MLF的压力。结合内外因素,降息的实施条件也正逐步积累。
    阅读 367.8w+
    163
  • 05-16 04:14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5月16日电,今年以来债券ETF市场延续升温势头,产品数量、规模齐扩容,且几乎所有产品均实现浮盈。平安基金公司债ETF基金经理王仁增表示:“在当前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宽松态势,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高等级信用债信用资质优秀、盈利稳健,违约风险较低,尤其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中有望持续吸引投资者,这为信用债ETF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024年债券ETF市场总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阅读 403.8w+
    59
  • 05-15 06:12 来自 上海证券报
    财联社5月15日电,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正式提上日程,市场对未来债市走势及货币政策的关注度再度提升。考虑到此次超长期国债发行节奏相对平缓、时间线拉长等因素,多数机构人士表示,资金面受到的影响有限,债市供给冲击相对可控。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国债集中供给期,预计中国人民银行会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配合特别国债发行。不过,也有交易员表示,在当下资金面依然充裕的情况下,降准的必要性并不迫切。中国人民银行也可能会通过调节MLF、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等方式进行流动性管理,熨平流动性波动。
    阅读 338.6w+
    268
  • 05-12 10:05 来自 国盛证券 熊园、穆仁文
    社融、M1双双负增长的背后
    阅读 79.3w+
    2
    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