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9日电,天眼查显示,9月9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卫星通信方法、系统以及电子设备”专利公布。摘要显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通信方法、系统以及电子设备,可以扩展便携式电子设备上的卫星通信的应用场景。
财联社9月9日电,记者9月9日从中国移动相关业务负责人处获悉,中国移动正在申请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为依法合规开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奠定政策基础,目前该申请已进入审核流程。记者了解到,在星地融合通信方面,中国移动已有不少实践。2024年6月,中国移动完成全球首个手机直连高轨卫星基于运营商网络IoT-NTN IMS的语音通话实验室验证,2024年7月成立星地融合技术研究所,全面开展卫星通信技术攻关。2024年11月,中国移动携手中国时空发布北斗短信业务,使得无网络环境下的通信成为可能。
①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向中国联通颁发了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后者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 ②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将形成技术先进、标准统一、产业开放的天地一体技术体系,以及多轨与地面融合、多业务协同发展、多市场主体参与、多应用场景迸发的新型产业格局。
①中国联通可依法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 ②工信部指出,随着我国卫星移动通信产业链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将有利于形成适度竞争、良性互动的市场格局,推动卫星移动通信服务更易触达普通用户。
①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允许其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 ②此举将促进卫星移动通信产业链商业化进程,形成适度竞争的市场格局,推动服务更易触达普通用户。
财联社9月8日电,据工信部8日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通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优化卫星通信市场准入,强化全链条监管与安全保障,促进我国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网络强国、航天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财联社9月6日电,9月4日晚至5日凌晨,中星9C完成接替中星9号直播卫星广播电视业务工作。中星9C卫星是广播电视专用直播卫星,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配置有全国波束、海域波束、西部波束及可移动波束,整体性能全面优化,载荷容量和功率大幅增加,业务承载能力、国土边缘及领海覆盖能力有效提升。中星9C卫星的波束和频段设计灵活多样,可满足未来直播卫星和广播电视协同发展的需求。该星将为直播卫星高清、超高清业务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段资源,为1.54亿直播卫星用户提供更优质、丰富的视听服务。
财联社9月5日电,时空道宇9月5日与阿根廷卫星通信企业Orbith在青岛上合航天产业园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是吉利星座在南美市场的首次战略落地。根据协议,Orbith将成为时空道宇在南美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协助推进吉利星座在该区域的监管审批、频谱协调、许可证与牌照获取等关键环节。双方将共同制定吉利星座卫星物联网服务在阿根廷及南美其他国家的市场战略。双方还将探索高低轨卫星融合应用。
财联社9月2日电,天眼查App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卫星对星引导方法及相关装置”专利9月2日公布。摘要显示,在该方法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3D城市模型/GNSS卫星信号/数字高程DEM、DSM数据/多源通信卫星信号辅助实现用户位置(包含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的通信卫星可视区域预测,并通过通信卫星的星历预测获取通信卫星轨迹和位置,获得包含用户周边环境遮挡信息的通信卫星可视情况等信息。这样,用户可实时快速获得用户当前位置和周边位置的星空可视性、卫星通信可用性等信息。
财联社9月1日电,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卫星通信产业战略地位凸显,政策导向明确。近期工信部发布《指导意见》明确将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中信证券预期相关牌照发放工作或将加快推进。产业方面,火箭运力、发射成本等产业链瓶颈或将得到解决,卫星发射频率正显著提升,中信证券预期2025年下半年或为产业拐点。市场交易层面,卫星行业正从主题投资逐步向更具持续性的产业投资过渡。建议优先关注具备潜在获得业务牌照可能性的卫星运营服务商,以及制造、发射和地面设备相关企业。
财联社8月28日电,博通集成涨停,华力创通、通宇通讯、思科瑞、中国卫星、启明信息、臻镭科技、盛路通信涨超5%,信科移动、三维通信、上海瀚讯等跟涨。消息面上,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电信运营商通过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等模式,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加快推广应用。
财联社8月27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指导企业积极参与卫星无线电频率的国际规则制修订,开展频率轨道资源申报协调及登记使用工作。结合低轨星座特点,创新卫星无线电频率轨道资源管理方式,批量颁发空间无线电台执照和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支撑我国低轨星座高效建设和快速发展。
财联社8月27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持续跟踪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态势,面向专用终端科学规划卫星通信专用号段,支持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等新业态高质量发展。面向手机终端创新“不换卡不换号”模式,深入挖掘存量号码使用潜力,支持开展手机直连卫星应用,促进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申请卫星通信国际码号,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财联社8月27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持续开展卫星通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增强基础元器件、芯片、关键终端设备产品等供给水平,提升卫星通信技术性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推动我国卫星通信技术持续迭代演进。促进卫星通信、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互融,加快推进非地面网络(NTN)等卫星通信技术创新发展。
财联社8月27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托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为天空、海洋、偏远地区等地面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提供广域物联网连接服务。研究设立新型卫星通信业务,进一步扩大向民营企业开放。鼓励民营企业依法依规利用各类高低轨在轨卫星资源,通过租用卫星资源、开展增值服务、分销代理业务等多种商业化合作方式,盘活存量卫星资源,丰富业务种类,繁荣卫星通信市场。
财联社8月27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支持电信运营商通过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等模式,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加快推广应用,为广大地面移动通信用户提供基于卫星的话音、短消息业务。鼓励电信运营商依托低轨卫星互联网,在话音、短消息业务基础上拓展高速数据服务,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天地融合发展。
财联社8月27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和应用服务,推动卫星互联网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全球范围内宽带网络覆盖,为各类用户提供高速卫星互联网服务,持续拓展多样化应用场景。
财联社8月27日电,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电信运营商通过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等模式,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加快推广应用,为广大地面移动通信用户提供基于卫星的话音、短消息业务。鼓励电信运营商依托低轨卫星互联网,在话音、短消息业务基础上拓展高速数据服务,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天地融合发展。
财联社8月25日电,鹏城实验室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卫星通信研究团队近日在面向低轨卫星的多天线数字波束合成技术关键外场实验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经过数十轨次的反复测试,验证了多天线数字波束收、发合成技术在高动态低轨卫星星地通信场景下的技术可行性,其自研的数字波束合成基带系统发送信噪比最高可提升5.5dB,接收信噪比最高可提升2.6dB,该研究成果是我国协同通信理论在卫星通信领域应用的重要里程碑,可为中国算力网向天基延伸,实现6G天地一体化泛在高速连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财联社8月25日电,记者获悉,相关部门近期将会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卫星互联网领域一位资深技术专家表示:“牌照的发放,意味着我国卫星互联网商业运营迈出第一步。但要实现像星链那样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仍需2~3年左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