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大疆被传入局扫地机器人,公司表示不作评论; ②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大疆在技术上存在优势,但进入市场需要时间,短期难撼动市场格局; ③目前,海外市场成为国产扫地机器人厂商下一战场。
财联社(广州,记者 叶声)讯,每逢年关,肉类消费总会占据舆论关注的焦点。如近期猪价一路下行,关于“猪拐点”的讨论便牵动了二级市场的“神经”。而另一方面,由于供应缺口较大,国内市场牛肉价格持续上行,肉牛产业的发展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A股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深度布局肉牛产业的上市公司,鹏都农牧(002505.SZ)日前在接受记者调研时对公司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度解读:公司将通过在种源、能繁母牛、育肥牛的布局,同时配套屠宰场、TMR饲料、有机肥等,打通养殖+服务等环节,实现全产业链模式发展。这一模式下的盈利则主要来源于能繁母牛、育肥牛和屠宰场。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肉牛产业依然面临规模较小、生产水平较低、良种化程度低等问题,而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报期过长的问题也仍在困扰养殖产业的长远发展,鹏都农牧的模式能否有效化解这些问题,仍待观察。
打通养殖+服务 推行全产业链模式
“公司全力推行‘养殖规模化+相关产业链一体化’,”鹏都农牧方面对记者表示,“这个模式中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养殖环节,这个环节是生产环节;二是相关产业链的环节,这个环节是服务环节。养殖方面有三大布局:一是种源;二是能繁母牛;三是育肥牛。与此同时,相关产业链配套服务也要跟上,包括我们相关的屠宰场、TMR饲料、有机肥等要延伸出去。”
鹏都农牧董事、总裁沈伟平在养殖行业深耕了逾20年,先后在上海牛奶、上海梅林、天邦股份工作过。在中国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沈伟平曾提出过诸多创新性建议。他在调研中坦言,我国的肉牛产业发展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制约:养殖规模较小(以小规模、分散型的农牧户养殖为主);生产水平低、区域差异大(肉牛头均出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产区主要集中在西部);良种化问题突出(良种化程度低,种牛繁育体系建设投入低);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割裂,未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如沈伟平指出,我国肉牛在品种上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其关键原因之一即在于配种。“配种前要清楚牛的谱系,与人一样,不能近亲结婚。像缅甸没有育肥体系,都是本交。而巴西有育肥体系,所以婆罗门牛能达到1200公斤,而缅甸的婆罗门牛只有600公斤,退化严重。中国目前都是滥配,所以在我们用人工授精和体外胚胎两种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升级”品种,除技术改进之外,填补能繁母牛的缺口是更重要的一环。鹏都农牧透露,公司计划5年时间内总计从国外引种120万头能繁,预计2022年将引进23万头。鉴于目前全球母牛出口有收紧之势,鹏都农牧方面的引进节奏可能还会加快。“现在进口母牛是最核心的,我们预计到2025年能达到230万头的能繁母牛、220万头的育肥牛。”沈伟平透露。
鹏都农牧推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亦是希望通过模式创新,来有效化解当前肉牛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在此模式下,鹏都农牧计划拓展良种、饲料、养殖、屠宰、精深加工、肥料、科技支持和产业园区八大业务板块,在养殖环节实现“规模化”发展路径,形成“4+75+25”发展格局,即建立4个种源基地、75个区域性繁育基地和25个商品肉牛育肥产业带。在相关产业链环节,公司的目标则是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路径,即建立一个30万头屠宰加工基地、5-10万吨牛肉精深加工基地、10个冷链物流配送中心、23个TMR加工中心、150个粗饲料收储加工点和60个有机肥生产中心。
走轻资产路径 盈利主要来自三方面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生产牛肉6000万吨,消费5800万吨,供求基本平衡。但同期我国牛肉生产650吨,消费量却高达950万吨,缺口将近300万吨。据海关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牛肉进口已达到212万吨,其中来自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新西兰的比重占据了95%。一个并不乐观的信号的则是,阿根廷目前已停止向中国出口牛肉,而巴西因为“疯牛病”暂停出口,我国提高牛肉自给率势在必行。
据记者了解,当前我国牛肉的自给率大概在40—50%,而去年4月20日国家出的台《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则提出,“到2025年,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正是鹏都农牧深度布局肉牛产业的信心所在。
但农业项目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报周期过长亦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受访的一位曾投资过养殖项目的人士即指出,相比之下,猪肉消费在我国仍是主流,且肉牛的繁育周期本就长于肉猪,加之目前我国肉牛产业的规模、配套均有待提升和完善,这意味着做肉牛的前期投入将非常巨大,投资回收风险也明显偏高。
“猪饲料、猪场,包括肉猪的后续加工、配送都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链条,也趋于标准化。但你如果要做肉牛,可能得自己把这些都给做了,这种投入是非常大的。而且养殖项目的不可控风险(比如疫病)也比较多,之所以(规模化)起不来,症结就在这里,”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
鹏都农牧方便也坦言,我国肉牛养殖规模小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养殖成本很高”和“(投入)资金很大、回收期很长”。
如何缓解资金压力,显然是鹏都农牧绕不开的命题。对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走的是轻资产路径,万头牧场由政府建设,企业出租金,银行提供15年贷款,自有资本占比20%,80%属于银行贷款,15年覆盖本息,银行和政府都愿意。针对老百姓如何育肥的问题,我们采取合作社模式,把农户组织起来,当前的政策是,一个合作社可以贷款300万,300万可以买饲料,合作社建立千头牧场。”
结合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和轻资产运营的思路,鹏都农牧也在尝试通过扩宽盈利来源来化解养殖产业发展的传统难题。据其介绍,全产业链模式下的盈利主要来自能繁母牛、育肥牛和屠宰场。其中,能繁母牛的盈利主要来自能繁母牛生小牛和挤奶,还包括淘汰牛和牛粪。据公司测算,一头母牛每年生小牛的平均盈利可超过7000元,生奶的利润则超过8000元。合作社、老百姓育肥牛的盈利则来源于肉牛通过育肥增重后扣除买进成本、饲养成本后的利润。其中,育肥牛育肥381天盈利可达6713元/头。此外,屠宰环节除胴体收入外,还可获得可观的副产收入。
鹏都农牧认为,在需求持续增长而入局“玩家”不多的背景下,投资肉牛产业的风险相对较小。但记者则注意到,新西兰在今年会对“引种”有所限制,鹏都农牧的引种计划如何达成仍存在变数。此外,土地、环保和饲料仍然在困扰着我国肉牛的规模化养殖。如果规模受限,全产业链发展的效益也会打折扣。对于这些问题,鹏都农牧仍需在模式、技术创新上给出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