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家电企业自主造“芯”初显成效,智能家电迎转机?
未来若要落地全屋智能家居,接入物联网系统,对家电处理芯片质量和数量的需求都将持续上升。

财联社|新消费日报(研究员 梁又匀)讯,家电企业的头部公司都杀入了芯片赛道。

近日,美的集团在互动平台表示,2018年下半年美的进入芯片领域,于2021年开始量产,主要投产的芯片类型为MCU控制芯片,全年产量约1000万颗。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除MCU控制芯片外,美的未来还计划覆盖功率芯片、电源芯片、IoT芯片等家电领域芯片,2022年目标出货8000万颗芯片。

紧接着,1月11日下午,海信也发布了国内首颗全自研8K AI画质芯片,填补国内超高清画质芯片的空白。目前该芯片已经用于整机,预计今年将覆盖海信、东芝在内的多系列显示产品。

目前,除美的、海信外,格力、TCL、海尔等家电企业此前都曾在芯片领域布局。头豹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家居2020年市场规模已达4354亿元,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速15.8%。而有数据显示,国内家电行业芯片市场约500亿元人民币,本土化配套率仅5%。

这意味着,由于家电芯片市场缺口巨大,家电企业也存在着芯片被“卡脖子”的隐患。

尽管像美的、海信等一批企业在芯片产业化上的布局和成果,让更多消费电子类的企业和厂商都看到了芯片自主化研发的广阔空间,但家电企业在芯片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的、海信自研芯片,缓解智能家居“芯片荒”?

此前,为拓展高端家电产品研发,美的集团与国产芯片研发龙头芯朋微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甚至成立“电子技术联合实验室”,进行定制化研发生产。在变频空调领域,美的集团也与国内芯片制造龙头士兰微形成了稳定合作。

不过,随着华为芯片供应链遇挫,不少公司开始意识到自研芯片的重要性。有业内人士对此评论表示,美国不断加强芯片管制是“悬在头上的剑”,家电行业还是要早做打算。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8年12月,美的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美的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了上海美仁半导体有限公司,专注于半导体芯片开发、设计和销售。

据悉,上海美仁半导体有限公司主要产品覆盖了家电芯片全品类的四个产品系列,包括MCU、功率芯片、电源芯片和IoT芯片等,致力于提供基于物联网的全屋智能整体解决方案。

2019年,美的集团旗下专注于智能家居研发和应用的loT公司,对外发布了定制研发的家电专用智能芯片HolaCon,以及搭载 HolaCon芯片的高性能低成本智能连接模组,并表示已全面应用到美的全品类智能家电产品。

据介绍,基于该款芯片能为家居服务中的关键信息和数据保驾护航,一方面保护了智能家电端数据安全,另一方面支持合作伙伴进入美的智能生态。

此后,为布局智能家居领域,美的集团以2亿元参与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的战略配售,并与寒武纪签署关于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合作协议。

2021年以来,美的继续加码智能家居芯片自研技术,成立美垦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等方面。

IPM模块和MCU芯片是家用电器十分重要的芯片部件。截至目前,美的在空调、冰箱、洗衣机领域的变频驱动IPM模块上已实现量产,产值已突破亿元。如今美的宣布MCU控制芯片实现量产,在满足自身的业务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服务国内市场需求。

无独有偶,1月11日,海信视像发布了中国首颗全自研8K AI画质芯片,也是海信旗下的第5代画质芯片。此前,在消费类电子技术年展CES上,搭载这颗自研画质芯片的海信ULED 8K电视85U9H,获“CES 2022家用音视频终端品类创新大奖”。

新消费日报了解到,海信未来将重点布局四大芯片板块:显示产品线、SoC产品线、IoT产品线和PMU产品线,致力于在显示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在画质芯片之外,2020年,海信研发的屏端控制芯片全年出货量超过5000万颗,全球占有率超50%,稳居全球第一。

海信视像总裁于芝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芯片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尤其是在家电智能化的背景下,对芯片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公司对芯片产业的研发投入并不限于电视与显示领域,未来更广阔的空间在家电智能芯片。”

家电企业涌入芯片制造,能缓解“卡脖子”吗?

回顾家电企业“造芯”的历史,TCL是国内最早参与芯片研发的家电企业,早在21世纪初就已投资消费类芯片制造企业,后续进一步成立半导体投资基金,关注芯片设计项目。

2018年,TCL董事长李东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已投资了寒武纪和商汤科技,布局AI芯片领域。但在产品端,TCL主要采取合作模式,2021年初,其智屏产品搭载了百度鸿鹄语音芯片。

海尔在智能家电芯片领域也早有布局。2015年,海尔成立海尔优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关注定制化IoT芯片。此后数年,该子公司陆续迭代了多款“云芯”芯片,配合联合开发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令海尔空调拥有互联互通能力。

2018年夏季,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就宣布投资500亿开展芯片研发,随后注资10亿元成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引起各方密切关注。

2021年6月,格力官方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自研芯片、器件得到量产验证,实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其中,格力32位系列MCU芯片已在格力智能空调、风扇等系列产品上应用。

据介绍,作为格力智慧家庭系列芯片,其MCU芯片融合了AI算力,可针对图像识别、人机交互、电机驱动等功能进行智能控制。

海信则是在收购东芝电视后,基于其画质芯片设计团队,进一步开展电视AI画质芯片研发,海信方面还表示,自研8K AI画质芯片之外,不久后将继续发布多款电视SoC芯片。

于芝涛在芯片发布会上感叹,芯片研发投入是个“无底洞”,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撑,但是否拥有自主芯片技术却关系着产业升级、企业自身生存,以及产品生产成本能否得到进一步优化。

格力电器在布局自主芯片研发之前,董明珠曾透露,公司每年花在芯片采购的费用达数十亿人民币。

此外,于芝涛还强调,智能电视想要实现AI声控、内容联网、智能画质调校,以及与其他电器互联等拓展功能,必须以底层芯片技术作为支撑。

根据Ericsson统计,半导体在AIoT产业链中价值占比约为10%,而按照2021年全球AIoT市场规模3740亿美元计算,预计半导体价值量达到374亿美元,约2500亿人民币。随着落地应用与需求的提升,芯片板块将重点受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则对此分析到,民营企业不一定要All in芯片,可以涉足与自己的产品相关的专有芯片、芯片设计以及产业链等。芯片设计公司在中国有很多,设计往往面向应用,小公司也可以做。

就目前布局状况而言,不论是美的、格力或是海信,在智能家电芯片研发领域重点关注芯片设计研发,且不少为定制化应用芯片,与产品结合落地较快。

在更为“难啃”的芯片制造领域,李东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芯片制造工厂投资太大,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

国内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商依旧集中于中颖电子、中微公司、兆易创新等专业半导体生产企业。而格力、TCL等家电企业主要通过股权投资切入生产领域。

“芯片技术非常考验企业的实力、耐力和竞争力,”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宗光研究员对新消费日报表示,这个产业有两大关键突破点:一是完成技术积累推出稳定可靠的产品;二是让产品通过各种试验,再推到市场,实现商业化。完成这两个突破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全球很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都退出了,淘汰率非常高。中国的家电企业正在跨越这两个阶段,在行业里也是很难得的。

华西证券研报显示,随着智能化升级,高档冰箱需要使用至少5组智能功率模块,空调、洗衣机、洗碗机等电源管理芯片1至8颗,主控MCU将从8位升级至32位,蓝牙协议、感器数量都将增加。

未来若要落地全屋智能家居,接入物联网系统,对家电处理芯片质量和数量的需求都将持续上升。这也是国内各大厂商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

新消费日报 家电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