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华晨系众泰系被除名、61家乘用车企获出口许可 新能源汽车走出去“钱景”无量
超强的产业竞争能力正带动着中国汽车企业出口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财联社(北京,记者 刘阳)讯,超强的产业竞争能力正带动着中国汽车企业出口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12月27日,商务部、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审核确定了2022年度符合申领汽车和摩托车产品出口许可证条件的企业名单。名单显示,2022年度符合申领汽车出口许可证条件企业共计434家。其中,乘用车企业61家。

“芯片危机带来中国汽车出口机遇。”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我国汽车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带来的供给优势在海外疫情影响下被进一步放大,尤其是芯片短缺对中国汽车出口利好明显,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因此出口超强。

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表现持续向好,2018年、2019年均出现6%的正增长。受疫情影响,2020年汽车出口下滑13%。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1月,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约为21.7万辆,同比增长69.5%;1-11月,整车出口辆达192.8万辆,同比增长101.9%。

不过,整车出口量的持续增长背后,亦是国内汽车工业产业转型调整的结果。记者梳理2022年度出口许可证企业名单发现,虽然2022年度与2021年度出口企业总量一致,但减少的4家乘用车出口企业均为已破产重整或已被地方政府接管的整车生产企业。其中,华晨系除华晨宝马和华晨雷诺金杯外,几乎全军覆没;而众泰、汉腾、猎豹汽车,和被神州系收购、现今身陷囹圄的宝沃汽车等亦被除名。

“华晨、众泰等企业沦为‘出局者’就是(市场)优胜劣汰。”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今躺赢时代已经结束,那些在传统车领域难有起色且又不肯转型新能源汽车的边缘车企日子不会好过。“随着市场和政策的推动,我国汽车品牌得到了迅速发展,而汽车出口翻倍增长,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爆发有着很大关联。”

中汽协数据显示,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29.1万辆,同比增长189.9%。其中,1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3.7万辆,增长贡献率达到了32.9%。

“经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产品越来越成熟,在国内获得消费者广泛认可,并加快‘走出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发展较快,自去年以来,我国车企开始积极拓展欧洲市场。以吉利汽车为例,今年1月-11月,吉利汽车旗下领克品牌累计实现向欧洲客户以订阅模式交付4380辆汽车,领克品牌出口至欧洲市场的发运量达到10702辆;今年下半年,领克“亚太计划”启幕,领克01也完成了在科威特上市。此外,比亚迪、中国一汽、蔚来今年均聚焦了挪威市场。

“欧洲市场取得突破,是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崔东树表示,今年整车出口主要是智利和沙特、澳大利亚等市场,俄罗斯、瑞典以及澳大利亚市场表现亦较强,甚至比利时也成为增量核心市场。“这改变了依赖亚洲和非洲等部分欠发达和不规范国家地区的汽车出口被动局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判断,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已由过去的以政策驱动为主转向了市场驱动,“预计2021年全年出口有望超200万辆。”

“2022年全球主流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突破10%临界点,进入S型增长曲线的陡峭阶段。”中金研报认为,中国是全球最主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产地之一,预计中国新能源乘用车2025、2030、2050年的渗透率分别达30%、61%和90%。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中国车企有望享受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红利,实现中国品牌走向全球。

新能源汽车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