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本周南、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 ILI%均已回落,今年冬季该数值峰值低于过去两年。 ②由于今冬流感高峰未出现在2024年度内,2024年部分感冒类药物的销量相较于2023年有所下降。
投资要点:
1、今年下半年后备母猪热情再起,生猪产能持续释放,黄鸡今年去化彻底,周期拐点将至,预计明年畜禽疫苗销量或大幅增长;
2、食品安全背景下,中兽药有望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3、口蹄疫、禽流感疫苗等强免疫苗逐步取消政采,市场化程度高公司有机会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4、非瘟疫苗尚在研制中,未来一旦实现商业化有望为行业扩容;
财联社(郑州,记者 张晨静)讯,近两年,下游养殖行业规模化加速,动物保健行业作为养殖产业链壁垒最深环节,潜在市场空间广阔,我国动物保健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多家券商研报表示,头部企业已逐步从单一动保产品销售向综合动保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行业整体仍存在数倍扩容空间。
受益于生猪、家禽存栏量上升及生物安全意识提升,畜禽疫苗增速较快,部分行业人士表示看好明年疫苗需求,其中黄羽鸡今年去化彻底,预计上行周期拐点将近,白羽鸡存栏处高位,禽用疫苗需求增长确定性增强。在兽药领域,绿色养殖概念逐步兴起,国家对兽药使用限制越来越严格,一线经销商透露,中兽药销量爆发,多数兽药公司正积极拓展中药制剂领域产品研发及生产布局。
此前疫苗企业在各自领域均具备优势拳头产品,错位竞争,随着强免疫苗政采逐步退出,稳定竞争格局被打破,口蹄疫、禽流感疫苗等大单品市场化拼杀加剧,能及时扩大市场份额的公司将更具竞争力。
明年养殖周期或迎拐点
我国动物保健品主要分兽用生物制品、化学药品及中兽药,兽用生物制品中以猪、禽为主,近两年受益于生猪、家禽存栏上升,生物制品增速较快。一线经销商表示:“一般而言,兽用疫苗销量受存栏量影响,兽药等受生猪、家禽等价格行情影响。”
2018年8月非洲猪瘟席卷全国,养殖行业产能大幅去化,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低景气度下动物疫苗企业纷纷降价获取市场份额,2019年猪用疫苗企业多数表现不佳,营业收入、毛利率均大幅下降。
今年以来,生猪产能持续释放,截至2021年10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48万头,环比减2.5%,同比增6.6%,较正常保有量高出6%。
随着生猪行业步入下行周期,猪用疫苗行业开始回暖,多数行业人士表示看好后周期。普莱柯(603566,SH)董秘赵锐对财联社表示,猪周期下行通道中往往伴随产能恢复,生猪数量增多,猪用疫苗数量需求就会加大。科前生物(688526,SH)表示,行情好的时候兽药的使用会比较普遍,行情不好的时候疫苗使用比较多。
上述经销商向财联社记者透露:“今年1-8月猪用疫苗和化药销售基本较去年没有太多变化,下半年由于产能去化,生猪数量减少,近四个月销量较去年整体下滑。不过当前后备母猪补栏热情较高,明年整体猪用疫苗销售情况可能会转好。”
参考此前猪周期经验和规律,周期拐点往往伴随整个行业产能去化彻底,多位规模场场主认为,当前生猪产能释放短时间难以反转,明年年底有望迎来猪周期拐点。预计明年猪用疫苗仍然维持高景气度。
禽用疫苗渗透率较猪用疫苗更高,禽类生长周期比猪短,同时禽类抗病能力更弱,加之黄鸡上行周期拐点将近,明年禽用疫苗爆发确定性增强。国海证券分析师表示,目前黄鸡父母代总存栏量处于近三年来低位、在产父母代存栏处于三年半以来低位、后备父母代存栏处于两年半以来低位,父母代场的亏损也促进了祖代场的存栏开始出现下行趋势。黄鸡行业走出了 2013-2017 长达五年受 H7N9 影响、2018-2019 年景气阶段、2020-2021 产能去化,景气度有望持续改善。
养殖规模化和生物安全意识推动动保行业加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非洲猪瘟爆发后,2019 年我国生猪出栏量 5.4 亿头,同比下滑 22%。“非洲猪瘟具有两面性,对养殖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督促大家重视生物安全。非瘟之前,多数养猪人都不注重消毒和动物保健。”河南某规模养殖场负责人如此表示。
长期来看,生物安全提升趋势下疫苗免疫具备必要性,养殖场也有意增加动保投入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一线疫苗经销商表示,当前规模场不打疫苗的可能性不大,不打疫苗如同“裸奔”。
无法避免的是,随着二三季度养殖行业步入深度亏损,规模场主要需求点在于降本增效。行业资深人士表示,猪价下行后,养殖利润下滑甚至亏损,势必影响疫苗用量,主要发生的变化有原来四针疫苗打三针,或从高端苗改为中端苗。
非瘟爆发后,大量散户被迫清栏,信心受挫,永久性退出养殖行业,大型规模场因具备优质产能、资金条件等优势,养殖规模化正在成为长期趋势,随着明年集团规模场产能释放,猪用疫苗市场仍有扩大可能。瑞普生物(300119,SZ)在投资者交流中表示,规模养殖企业结构性加大的趋势能够对公司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规模养殖场更重视保障动物健康和存活率,对于动保服务的需求将变得更加具体和精细。
非洲猪瘟疫苗正处于积极研制过程中,虽然距离真正商业化尚需时日,但未来一旦实现商业化有望为行业扩容。华西证券研报指出,由于非洲猪瘟对养殖行业造成重大损失,预计其成功商业化后将实行100%强制免疫。统一招采阶段,预计我国非洲猪瘟疫苗市场空间将达到44.37亿元,后续转向市场化采购后,非洲猪瘟疫苗市场空间将达到88.74亿元。
目前, 普莱柯协同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进行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活疫苗(HLJ/18-7GD 株)研发工作,已于 2020 年初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已在多地完成临床试验,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推进非洲猪瘟复合亚单位疫苗的临床前研究工作。生物股份(600201,SH)完成非洲猪瘟 mRNA 疫苗的效力评价实验,并取得一定成果。金河生物(002688,SZ)今年5月亦表示,公司正在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非洲猪瘟疫苗。
兽药成长空间较大
2020年4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新版兽药GMP,进一步提高了国家兽药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该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已处于同一水平,将有利于我国兽药企业有序规范发展,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
在兽药行业实行强制兽药GMP认证之前,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呈现无序竞争的格局,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西南证券分析师指出,截至2020年底,原料药、制剂和中兽药集中度基本相当,其中中兽药CR10占比提升明显,从2016年的23%提升至2020年的40%,根据IFAH统计,2013年全球动物保健品企业CR10为78%,我国化药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显著。行业有望迎来洗牌,中小型企业、软硬件设施弱的企业和创新能力差的企业将面临较大压力,有望出清离场或被收购,具有较高资金实力、创新实力的头部企业优势有望进一步强化。
12月21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指出产业安全目标,即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大幅提高,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取得突破,饲料、兽药监管能力持续增强,为维护产业安全提供可靠支撑。
另一方面,下游养殖端为加强动保产品质量和可溯源性,倒逼上游集中度提升。回盛生物(300871,SZ)在调研活动中表示,近年来,随着养殖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大型养殖集团对于上游兽药企业的研发实力、产品质量、供应能力、交货时间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兽药生产企业在兽药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均有较大的资金需求。
一线兽药销售人士表示,今年普通散户多选择性价比高的兽药产品,大型养殖集团选择高端高价产品较多。
此外,为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保障食品安全,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禁止促生长类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禁抗令实施后,畜禽免疫能力受到影响,我国养殖密度高,加之当前对疫病防控重视程度,治疗类抗生素需求有望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在保障食品安全大环境下,国家明确指出要促进兽用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河南某经销商表示,中兽药销量增速非常快,近两年养殖户反馈中兽药效果比较好,在病毒性病症中,化药更多是控制并发症,对症下药,但中兽药能从根本上解决病症,提高生物体免疫力。目前多数兽药公司正积极拓展中药制剂领域新产品研发及生产布局,瑞普生物和回盛生物均有涉及,其中回盛生物已获得多项中药调节免疫及促生长的新产品新药证书。
强免疫苗市场拼杀加剧
细分领域来看,各疫苗企业在各自领域均具备优势拳头产品,错位竞争。随着养殖业不断规模化,这种稳定竞争关系逐渐打破,动保企业已从单品竞争时代迈向综合动保方案竞争时代,尤其政府逐步取消招标采购强免疫苗后,市场拼杀加剧。
我国动物疫苗市场分强制免疫和非强制免疫两大类,以往强制免疫疫苗以往采取政府招采模式,随着市场苗替代政采苗工作顺利推进,将逐步全面取消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当前已有10个省份试推行“先打后补”,明年全国所有省份规模场正式推行,年底前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停止供应规模养殖场。
业内人士解释:“以往招采模式,是政府采购后免费给养殖户打,现逐步转向养殖户先打疫苗,打完领取补贴,未来拼的是市场销售能力和疫苗质量、性价比。”据统计,当前上市公司中,科前生物、普莱柯、瑞普生物和海利生物(603718,SH)政府招采收入占比较低。
全国范围内实行强制免疫的有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三种动物疫病,在整个生物制品领域,口蹄疫和禽流感疫苗市场规模最大。据悉,当前生产口蹄疫主要企业有中牧股份(600195,SH)、生物股份、天康生物(002100,SZ)和海利生物,其中中牧股份和生物股份市场份额较高,招采苗排名领先。禽流感疫苗中瑞普生物和中牧股份实力较强。
随着强免苗市场化大门打开,竞争加剧可想而知。今年11月,普莱柯发布定增公告,拟投资4亿扩充禽流感疫苗项目,赵锐表示,逐步取消政采后,大家竞争方向主要是研发能力和市场渠道铺设,这将有利于普莱柯这类全面市场化企业获取更大市场份额。
此外,政采苗排名较前的企业亦在积极转变政策,应对市场竞争。生物股份回复投资者时表示,今年开始公司将加大非口蹄疫产品营销布局,组建营销技术团队,调整考核机制,通过“组合免疫”和“无针注射”等技术营销方式,提高圆环、伪狂犬、蓝耳等非口蹄疫疫苗产品的市场份额,在保持口蹄疫疫苗产品和市场份额优势的前提下,提升综合产品利润贡献。加大禽疫苗市场化营销力量,提高禽流感等产品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