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一线|不造车的华为在造啥?实探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创新中心
“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角色,可以简单理解为智能手机的安卓。华为在底层提供数字化的能力,但最终呈现给用户的交互体验,是各个车企自己定义的。”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黄心怡),从苏州北站驱车27公里到达桑田岛,整个华为苏州研究所就像俄式城堡一样,屹立在苏州这片土地上。

华为苏州研究所(《科创板日报》记者摄)

不久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而该创新中心正是位于华为苏州研究所内。

在国内手机厂商纷纷传出造车传闻时,坚称不造车的华为,却也一直身处智能汽车的舆论焦点,总能激发各种争议和讨论。近日,《科创板日报》记者来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创新中心, 一探华为“不造车”的门道。

再造一个新蓝海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之中,这已成为华为眼中的必争之地。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 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02.3万辆和299.0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7倍,超越过去两年的销量之和。

“造车并不是我们擅长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市场与销售部CMO王凯说,”但如果从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入手,那么华为在ICT领域拥有成熟的经验,有技术积累、有专利,这些技术都可以变成车规级产品,或能帮助华为再造一个蓝海市场。”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创新中心

王凯表示,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角色,可以简单理解为智能手机的安卓。华为在底层提供数字化的能力,但最终呈现给用户的交互体验,是各个车企自己定义的。*

“我们提供多个底层的平台和软件,以及智能化的硬件。而最终真正与用户互动的层面,比如UI呈现,则是车企来定。所以,虽然底层是华为的东西,但车企最终呈现的交互会不同。这是因为所针对的用户群体不同,相应的功能设计和体验也不同。就像小米、OPPO、华为都用安卓,但消费者感受会不同。”

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

早在2014年,华为就已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中心。 经过几年积累,华为于2019年正式成立一级部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最开始我们做的是智能网联,只是简单地想把车连到网上。后来发现,其实更需要的是电动化,所以我们开始做电驱动系统、做电机……智能座舱则是依托于鸿蒙车机操作系统。” 王凯介绍。

迄今,华为已推出了30多款上市产品,涉及车载操作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控、智能车云服务等领域,包含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AR-HUD、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等软硬件产品。

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具体说来,华为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可分为1个智能汽车数字平台,5大智能系统、30多个智能化部件。

其中,智能汽车数字平台包括3个计算平台: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智能座舱计算平台CDC和智能车控计算平台VDC;以及3大操作系统,分别为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H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

5大智能系统是指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服务。其中,智能电动包括了电驱动系统、车载充电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桩充电模块等。

30多个智能化部件,包括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激光雷达、AR-HUD等。

华为智能车控

有业内人士指出,华为的智能汽车产品线覆盖较广,这也导致了对手变多。特别是激光雷达、智能驾驶、智能电动等领域,初涉汽车行业的华为,所面对的竞争格局非常复杂。

对此,王凯认为,华为所进军的领域,都是源于过去对ICT业务的聚焦,并非完全从零开始。

“比如激光雷达,所涉及的射频技术是无线射频的外延,而华为在无线通信领域有长期积累。再比如,华为在光通信领域一直是全球领跑,这方面的技术也能应用在汽车的激光大灯、AR-HUD等方面。另外,华为多年的通信芯片和模组能力,复制到了智能驾驶的计算中心。”

王凯透露,华为每年在汽车解决方案方面的研发费用约10亿美金,研发人员超过5000人。而且,华为对智能汽车上投入是战略性、持久的,短期内并不指望实现收支平衡。

车企合作机制:三种身份,两种模式

正如同安卓的发展离不开繁荣的生态,对于华为而言,如果希望在汽车行业立足,那么合作伙伴的支持非常关键,目前华为的生态合作伙伴超过300家。

华为合作伙伴墙

“要想在汽车行业活下去,合作伙伴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在苏州建设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创新中心,总投入近5000多万,面向合作伙伴提供开发、测试、验证等,华为也会在这里投入超过300人的团队来支持合作伙伴。”王凯说。

据了解,该创新中心总面积2000平方米,分为9大展区,展示产品、开放的能力和伙伴联合创新成果,拥有包括融合传感、语音、视觉、声学、座舱生态创新、车载网络等9个实验室,实验室提供开发工具、测试工具、实验设备和工程师资源,支持合作伙伴联合创新项目的开发、测试和验证。

华为把自身的合作角色定位为三种,分别是汽车平台供应商、系统方案供应商、部件供应商,在合作模式上分为Tier1、Tier2的零部件模式Huawei Inside(HI)模式两种。

在Huawei Inside商业模式下,华为将作为汽车平台供应商,与车企开展最深度的合作,支持车企打造他们的子品牌,与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搭载华为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王凯透露,目前只有北汽极狐、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科技,以及广汽三家车企采用了HI模式,均尚未量产。而已经量产的赛力斯等品牌,均是零部件层级的合作

其中,北汽首款搭载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量产车,极狐 ARCFOX 阿尔法S 全新HI版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交付

阿维塔科技首个全系搭载华为HI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的高端SEV品牌,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正式发布,第三季度量产并首批交付

阿维塔外观

阿维塔内部

与广汽合作的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在谈到与车企合作过程,王凯表示, ICT出身的华为团队,与传统汽车行业在文化、流程上有所不同,因而研发过程中需要不断磨合。

“过去我们在ICT领域,软件迭代速度非常快,一年有1、2个版本,新版本出来马上就验证,再继续打磨。但这套流程在汽车行业是行不通的。因为车企的制造流程非常长。所以,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把IPD流程重新改造,在文化、流程上与车企进行匹配,之后再进行车规级的适配和认证。”

王凯分析,为了应对造车新势力的竞争,传统车企同样需要在流程上转型。

“新势力造一辆车的时间就一年左右,如果传统车企还是按照2~3年的速度进行研发,那就太慢了。传统车企也需要有所变化。而我们的角色定位,是帮助北汽、广汽之类的传统车企在此过程中做好电动化、智能网联化转型。华为,不会造车。” 王凯再次强调。

华为最新动态 智能驾驶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