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深度|豪赌并购成超级大包袱:浙江交科化工败局大起底
财联社记者深度调查稿来了!浙江交科募资6.5亿元的顺酐项目21个月累计亏损3.91亿元,为保壳耗资9.8亿收购的PC联合装置终成包袱,跨界重组4年后双主业发展模式不复存在,化工业务惨遭剥离。

财联社(杭州,记者 汪斌)讯,“江山化工DMF国内规模第二,DMAC国内规模第一;聚碳酸酯率先实现国产化,打破国际巨头垄断。”这是2017年外界对江山化工的描绘,并称之为“冉冉升起的聚碳酸酯(PC)龙头”。

聚碳酸酯素有“工程塑料之王”的称号,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家电、汽车飞机和医疗器械等领域。遗憾的是,在外界华丽说辞之外,江山化工演进的现实却是:募资6.5亿元建设年产8万吨顺酐及衍生物一体化项目却换来巨亏;耗资9.8亿收购的10万吨/年非光气法PC联合装置保壳救命稻草最终成了大包袱;跨界重组4年后,被公司奉为圭臬的双主业发展模式不复存在,化工业务惨遭剥离。

2021年12月17日,中石化宁波镇海炼化有限公司以22.6亿元,从浙江交科手里收购了宁波浙铁江宁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浙铁江宁”)、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浙铁大风”)100%股权。这意味着,靠化工起家的浙江交科彻底退出化工领域。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继“江山化工”重组改名“浙江交科(002061.SZ)”后,目前化工营收占比仅一成左右,旗下子公司多次排污超标遭罚,曾经豪赌并购的后遗症也随着公司历年计提资产减值逐步显现。

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

6.5亿募投项目导致血亏

公开资料显示,江山化工起源于世纪70年代末,成立之初主要生产化肥,后来逐步生产甲胺产品,90年代引进DMF生产技术开始进入DMF、DMAC等有机溶剂生产领域,产品主要用于下游PU浆料、氨纶等生产领域。

2006年,公司登陆深交所,但上市之后盈少亏多。过往业绩数据显示,2009年-2013年江山化工累计实现净利约2.29亿元,扣非后净利1.44亿元,但随后2014年巨亏1.62亿元,2015年继续巨亏1.74亿元。

而这与浙铁江宁2013年的募投项目有着密切关系。

2010年,江山化工启动宁波年产8万吨顺酐及衍生物一体化项目(简称“顺酐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16.13亿元,最大的亮点是引进国际正丁烷法制顺酐进而酯化加氢制BDO技术。

2011年1月,江山化工公告,以自有资金借款9500万元给子公司江宁化工,拟购买宁波化学工业区湾塘片约20.3万平方米工业用地,用于建设顺酐一体化项目;8月,江山化工对江宁化工增资1.4亿元,帮助其推进顺酐一体化项目;增资完成后将改名为浙铁江宁,注册资本由200万元增至1.42亿元。

截至2013年1月31日,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际投资金额为8.90亿元,占总投资的比例55.17%。

2013年1月,江山化工成功募资6.5亿元用于顺酐一体化项目。对于这个项目,江山化工可谓寄予厚望,同时又信心满满。在当年的《非公开发行预案(修订稿)》中,江山化工指出,国内大部分BDO生产企业采用的是炔醛法工艺,耗能巨大、污染严重;而公司引进的BDO 生产方法相比炔醛法成本优势凸显。

对于项目发展前景,公司如是描述:本项目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产业政策,市场潜力巨大;项目实施后,能够进一步拓展公司产业链布局,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根据《宁波江宁化工有限公司8万吨/年顺酐及衍生物一体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该项目投资利润率平均达15.03%,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13.91%。因此,该项目实施之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不料,肩负着“复兴”重任的顺酐一体化项目遭遇投产即巨亏的尴尬。2014年3月,顺酐一体化项目投产,当年巨亏1.94亿元,导致公司全年净利巨亏1.62亿元,同比下降645.04%;2015年1-11月,该项目再巨亏1.97亿元。

上线仅21个月,顺酐一体化项目累计亏损3.91亿元,成为资金黑洞,也成为笼罩在江山化工头上挥之难去的阴影。

为了摆脱巨亏,江山化工暂停了成本倒挂的BDO生产装置,并在2015年6月制订了浙铁江宁资产分割方案,拟向大股东转让BDO装置等相关资产。但最终转让失败。

转型升级背后的隐忧

因连续两年巨亏,江山化工自2016年3月1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江山化工”变更为“*ST江化”。

为了保壳,2015年12月,江山化工通过发行股份加现金共9.8亿元收购关联方浙铁大风100%股权,发力聚碳酸酯行业。

此次重组,也被江山化工视作“主营业务的转型升级”。

资料显示,浙铁大风成立于2011年5月,与江山化工同属浙铁集团,由浙铁集团100%控股。浙铁集团承诺,浙铁大风2016年至2020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4.5亿元。

10万吨/年非光气法PC联合装置,是浙铁大风最核心的资产,有“国产首套大型聚碳酸酯生产装置”的称号,于2015年7月正式投产。

需要指出的是,在江山化工2015年底发布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中,赫然写着“环保验收尚未完成的风险”。也就是说,浙铁大风在未通过环保验收的情况下依然强行生产。

对此,浙铁集团只是回应称,将严格督促浙铁大风积极办理环保验收事项,若因此而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浙铁集团将承担全部补偿责任。

事实上,除了上述风险外,浙铁大风还存在多处隐忧。

彼时,除了江山化工看好PC行业外,鲁西化工(000830.SZ)、万华化学(600309.SH)、泸天化(000912.SZ)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杀入该领域,目标产能近100万吨。在行业大跃进下,江山化工眼中的蓝海,瞬间就成了一片“血海”。

从投资成本来看,浙铁大风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工程投入高达20亿元,每万吨产能投资金额2亿元。而同期的鲁西化工年产6.5万吨聚碳酸酯工程投资8.5亿元,每万吨产能投资金额1.31亿元;万华化学年产20万吨聚碳酸酯工程投资14亿元,每万吨产能投资金额0.7亿元。可见,浙铁大风单位产能的投资金额远高于鲁西化工、万华化学。

同时,浙铁大风背负着庞大的固定资产折旧及巨额债务,令三年净利承诺黯然失色。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末,浙铁大风固定资产原值高达19.82亿元,仅固定资产折旧一项,每年约2亿元;同期,浙铁大风资产负债率高达71.31%,负债总额高达20.49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合计12.55亿元。

2021年12月13日,浙江交科最后一次对子公司浙铁江宁、浙铁大风资产作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预计区间为1.4亿元至1.9亿元之间。据公告,此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为10万吨顺酐、7万吨BDO、10万吨聚碳酸酯等装置。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今年6月28日,浙江交科对浙铁大风调整了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仅将聚碳酸酯类专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10年调整为15年。

而截至2021年10月份,浙铁江宁、浙铁大风已累计计提折旧及摊销费约22.36亿元。

化工成弃子

尽管主业受困,但在浙江省“到十三五末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要达75%”目标下,江山化工迎来了“大逆转”。

2017年,江山化工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共52.39亿元购买浙江交工100%股权,同时配套融资13.34亿元,成为当年浙江省属国企重组规模最大的案例。

在江山化工看来,此次重组将给上市公司资产质地带来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并利于PC产品在建筑材料领域的拓展,发挥协同效应。收购完成后,公司更名为“浙江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改为“浙江交科”,形成了基建与化工双主业经营。需要指出的是,收购浙铁大风与收购浙江交工不同,前者是同属于化工行业的资源整合,而后者则是跨界收购。

仅过了4年,浙江交科就决定剥离化工业务。理由是,化工业务周期性强,业绩波动较大,且公司化工业务缺少产业链优势。

浙江交科放弃化工业务不是没有预兆。2019年, 公司归母净利、扣非净利双双下降逾40%。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浙江交科直接归咎于化工板块外部经济环境严峻。

浙江交科拥有江山和宁波两个化工基地。其中江化基地主要从事有机胺的生产,生产装置包括16万吨/年二甲基甲酰胺(DMF)、4万吨/年二甲基乙酰胺(DMAC)等。

需要指出的是,近两年受锂电池高景气带动,DMF材料供应紧张。据百川数据,2021年8月12日,DMF报价15024.02元/吨,较2020年5月26号报价4867.00元/吨上涨208%,续创历史新高。

遗憾的是,作为曾经全球最大的DMF生产企业之一和中国最大的DMAC生产企业,浙江交科未能赶上这波行情。2020年5月,公司对江化基地实施了政策性关停,并表示关停后不影响双主业发展,也不再进行异地重建,理由是重建投资巨大、效益欠佳。

而公司宁波化工基地主营顺酐、聚碳酸酯等化工产品。据公告,浙铁大风生产聚碳酸酯,产能10万吨/年;浙铁江宁生产顺酐,产能10万吨/年。在2021年05月的2020年业绩说明会上,公司再次表明要坚持基建+化工双主业运行,并提出要加大研发力度,努力丰富PC产品牌号。

但仅过了3个月,化工业务就成了弃子。

环保违规“专业户”

财联社记者观察发现,浙江交科是个不折不扣的环保违规专业户。

前文提到,2015年浙铁大风在未通过环保验收的情况下依然强行生产。要知道,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施行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修订案》。面对越来越严厉的环保监管,浙铁大风却顶风作案,对环保和法律明显缺乏敬畏。

2020年5月,浙铁大风因废弃排放超标被罚款19.2万元和责令整改,而始作俑者正是当年在未通过环保验收的情况下,依然强行生产的10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联合装置。

事实上,排放废气违规行为,常在浙江交科及旗下子公司发生。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2017年浙江交科因废气排放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导致污染生态环境被处罚有三起案件;2018年,公司因多起环保违规被罚款2次,合计1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江山化工披露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中,交易标的浙江交工及其子公司在报告期内共存在5项行政处罚,例如,2016 年7月18日,杭州市萧山区环境保护局出具了萧环处罚[2016]13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因交工宏途(浙江交工子公司)中标的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第4合同段项目于2015年2月施工以来未经过环评审批和环保“三同时”验收,部分清洗废水排放水沟,对其处以4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2016年7月25日,交工宏途依法缴纳了罚款并进行了相应整改。

再往前,2011年公司江山基地曾被指环境污染,周边居民对江山化工环保问题的质疑与投诉一直没有停止,工厂旁甚至出现“癌症村”。

按照江山化工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复要求,该化工厂周边卫生防护距离之内的居民和学校本应搬迁,但搬迁进度一直乏力。据了解,该项目2002年扩建时就遭到周边村民的抵制,然而在9年后,江山化工仍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拆迁安置方案。

财联社记者深度调查 化工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