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被视为元宇宙入口 消费电子的下一波机遇会是AR眼镜吗?
影响AR眼镜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应用的生态,即缺乏所谓的杀手级应用。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黄心怡),曾一度跌入谷底的AR/VR产业,如今因为元宇宙的风口再次大受追捧。

面对这一消费电子领域的潜在机遇,国内头部智能手机厂商纷纷摩拳擦掌。其中,AR眼镜作为手机屏幕的延伸,成为了大多数手机厂商的主要侧重点。

近日,OPPO首次宣布了第三代AR眼镜将于2022年春季实现量产。OPPO研究院院长刘畅在发布会上乐观预测,未来智能眼镜将成为个人继手机、手表之后的“第三块屏幕

随着更多产品走向量产,AR眼镜的春天要到来了吗?多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生态应用的缺乏,以及硬件技术的不完善,依然是AR眼镜的主要痛点。当下,整个行业仍在等待一个杀手级应用,让AR产业真正爆发。

XR眼镜将成元宇宙的入口?

这是OPPO连续第三年在未来科技大会期间发布AR眼镜产品。

“我们相信元宇宙是未来互联网的一种形式,而XR眼镜是胜出机会比较大的入口设备。”OPPO XR 技术总监徐毅在接受《科创板日报》等记者采访时表示。

徐毅进一步指出,“过去,我们从PC互联网过渡到了移动互联网。未来,或许是一种3D互联网。而元宇宙可能是这种互联网的呈现形式,又或者是一种其他东西,我们没有明确的答案。但不管未来互联网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需要一些入口设备,而XR眼镜是我们认为合适的一种入口。”

相比VR在游戏娱乐方面已经实现了突破,消费级AR终端的发展较为缓慢。放眼全球,消费级AR终端能实现量产的并不多,只有微软HoloLens等极少数产品。而且在销量上,VR爆款产品 Oculus已突破千万,而AR终端相差了约2个数量级。

徐毅指出,“要是AR终端,也能达到VR产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出货量后,整个行业才可以说真正起来了。这可能需要行业内更多的玩家来参与这些事,也包括美国的大公司。”

尽管发展不及预期,徐毅依然看好AR的前景。

VR在目前阶段更多的应用场景是偏泛娱乐的,比如影音或游戏。而AR给人的想象更大,可以实现更多手机上不能实现的功能,未来AR一定是可以跟手机媲美的个人终端,这也是为何我们一直在AR赛道上深耕的原因。”

AR大规模商用仍不成熟

早在2012年,谷歌就推出了首款智能眼镜Google Glasses。但遗憾的是,由于技术不成熟以及过高的定价,很快折戟消费者市场。

一位国产手机厂商负责人表示,“对AR眼镜这类未来产品的探索一直都有,但是为什么没有大范围、大规模的推广,这是因为今天的技术不能够完全满足大家的需求,还需要时间的积累,才会实现大的突破。”

为了让AR眼镜能在现阶段量产,OPPO也做了一些妥协。

比如,此次智能眼镜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而是辅助现实(aR,assisted Reality)。

徐毅认为,辅助现实在现阶段更具应用和推广的机会。 “消费级AR现阶段的大规模商用还不够成熟,这是整个行业的共识。在光学视角FOV、感知算法、精度等方面,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但今年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大家可以真正使用的眼镜,所以在应用、硬件的选择方面做了一些取舍和权衡,我们觉得消费级XR在目前可以通过辅助现实来实现。”

同时,AR 终端普遍比较笨重,也影响了消费者体验。像微软HoloLens的重量在500多克,并不适合长期佩戴。为此,这一代 OPPO Air Glass采用了较为折中的方案,通过单目分体式设计,让机身重量不到30g。

不过,轻薄的眼镜形态,也让这款产品是作为手机的拓展设备来使用,通过与手机的联动来实现消息通知、翻译、导航、提词器等功能,而不是完全独立的AR终端。

杀手级应用在哪?

除了技术上不成熟外,影响AR眼镜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应用的生态,即缺乏所谓的杀手级应用。

XR爱好者许路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这种入口级设备,关键就在于生态系统。没有好的应用和应用服务商,说明用户没有使用场景,也就没有黏性的可能。 “而一旦出现杀手应用,这个行业就爆发了。”

“怎么样达成这个杀手级应用?”徐毅认为,“首先硬件光学要更轻薄,能够真正支持AR眼镜像传统眼镜一样;也要能支持屈光度的调节,这样让有视力障碍的用户也能使用;像一些感知交互的算法也能够更准、范围更广。”

此外,还需要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前我们称其为AR云,现在管它叫‘元宇宙’,可能还没有很好的定义,但是,未来会有这样一个基础设施来支撑这些杀手级应用。有了这些之后,我觉得AR会真正像VR那样真正能够大规模的商用。”

民生证券研究院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天诣对AR的前景较为乐观:“我觉得两三年有希望实现AR的规模应用 ,而最可能的杀手级应用是车载AR HUD。”

车载AR HUD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把仪表盘和显示屏上的内容,比如时间、车速、公里数、油耗、导航等信息,移植到驾驶员佩戴的AR眼镜,或者以挡风玻璃为显示屏,让用户不需要移动视线和转动头部,提高了用户出行的安全性。

据了解,特斯拉、红旗、长城、大众等一批车企,都在自家的车型上线了AR-HUD。此外,不少智能手机厂商正在研发辅助驾驶的AR眼镜。

而许路的看法是,协同和社交是值得看好的方向。“相比游戏,协同和社交会是更大的需求。记者了解到,在国外,已有初创公司在相关领域进行探索。比如,刚宣布完成了2500万美元融资的Spatial公司,通过AR和VR头显、PC和智能手机等设备接入协作式环境,构建一个多用户沉浸式工作空间。

元宇宙 消费电子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