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医疗投资观察:半年927亿元总额创下新高 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器械获追捧
科创板日报
2021-12-17 星期五
原创
此次“2021中国科创好公司评选”,在生物医疗赛道将企业创新力作为最重要的评选维度,重点关注企业产品创新力、企业专利情况、研发人员情况以及研发费用情况。最终的榜单共有6家创新药企业、4家医疗器械企业入围。
科创好公司
关注

纵观2021年,仅上半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总额达到创下历史新高的9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0%。值得欣喜的是,融资交易数量也出现了近乎翻倍的增长,改变了近两年融资额增加、交易数量却放缓甚至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融资向头部企业倾斜的格局有所改观,中小型初创企业的融资难度可能有所下降。

而生物医疗行业本身也发生了变化,正在由市场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2021年上半年,国内是生物医药领域领跑交易量和融资额,同时创新器械赛道亦受到资本追捧。

上海报业集团 | 科创板日报此次举办的“2021中国科创好公司评选”,在生物医疗赛道就将企业创新力作为最重要的评选维度,重点关注企业产品创新力、企业专利情况、研发人员情况以及研发费用情况。最终的榜单共有6家创新药企业、4家医疗器械企业入围。

医疗赛道投资火热 是否会有调整?

从投融资数据可以看出,疫情后整个医疗投资变得非常火热,多家基金也都把更多的额度放在医疗方面,但再好的领域都会经历一些短期的波动,有观点认为目前医疗泡沫很大。那么,投资界会不会有一些调整?

倚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湃认为,行业投资和发展的繁荣,必然都会伴随着一定的泡沫,这个是很难避免的,“就像当年的互联网,肯定会有非理性的因素存在,市场走向成熟理性需要一个过程和阶段,我觉得这个是可以接受的。长远来看,科创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多,二级市场的选择越来越多,未来整体估值预计也会有所回调。”

在比邻星创投合伙人孙晓路看来,医疗行业的投资机构,尤其是早期投资机构,不能过多的去关注二级市场,而要更长远的在全球维度上去看技术发展怎么样。

正心谷医疗团队执行董事袁可嘉则认为,所谓高估值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分板块、分公司、分阶段来说。

三位投资人都表示,投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企业本身及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

细分赛道洞见:看好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医疗器械

生物医疗领域的很多热点来得快,去得也快,成为热点的时候估值也比较高。但投资机构不能盲目追求热点,如何在还不是热点的情况下,发掘潜在机会?

对此,孙晓路表示,比邻星创投的基本逻辑就是支持原创前沿技术驱动的公司,而非单纯的商业模式创新型公司。“我们就专注在重大创新和重大临床应用上,我们投资的70%以上的公司都有全球首创产品。技术突破能创造新的增量市场,我们愿意对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给予更多关注。”

孙晓路还表示,比邻星创投作为早期投资机构是以5-10年的眼光来看行业的发展,发掘真正有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他认为,随着国内的投资人研究能力越来越强,投创新是必然的趋势。

在这个问题上,朱湃和袁可嘉也给出了相似的答案。

朱湃认为,后疫情时代值得关注的领域有很多,单是生物医药领域里面就有很多细分的赛道值得去深耕,比如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兴尖端技术。“但实际上就倚锋而言,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开始在重点布局这些领域。而且这些技术都很前沿,像基因治疗药物,其实整个中国都还没有做出来,这也能促使我们往更早期去布局,因为这些新的技术在未来都有可能颠覆现在的一些技术,所以说这也是为未来进行布局。”

袁可嘉比较看好的是前沿生物技术以及创新医疗器械,“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创新产品也会越来越多,前沿生物技术领域以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为代表。创新医疗器械如手术机器人、连续血糖监测系统、新一代测序技术等都是很好的投资方向,也是正心谷资本已经布局的方向。”

“水深鱼大” 怎样筛选优质项目?

怎么能够抓住本质,抓住优秀的企业和创业家,一起对抗周期的变化,这对医疗投资来说很关键。生物医疗领域“水深鱼大”,怎么抓大鱼,怎么在深水区里避雷?

袁可嘉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看企业产品最基本的价值,“就是说产品对应的临床未满足的需求是什么?不管是药、器械,还是一个生命科学上游的产品,他到底是卖给谁?这个患者人群有多少?其中又有多少人拥有支付能力?”

其次,他认为还要和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做对比,性能、价格上是不是具备优势,能否创造更大的价值。

朱湃的观点与袁可嘉不谋而合,“我们挑选这个企业,会优先依据市场和病人的需要,他们需要怎样的药物,有市场,而且没有太大的竞争。”

而看早期和中后期的企业又有所不同,朱湃指出如果是早期的企业,会更关注技术细节,去看世界最先进的研究,对比项目的技术发展,有没有差异化,有没有突破创新。对于如何判断,他表示,“第一,技术要非常新,而且临床进展得要在全球最领先的位置。你的进度比别人快,你抢占市场的时间就比别人长,成功率就更高;第二是剂型,有些企业能做到药物剂型上的改良。比如同一款药,从打针变成口服,你更贴近病人,病人会优先选择用你的药;第三是公司持续研发能力强不强,如果一家公司只有一款药,产品管线比较单一,我们一般是不投的,因为风险很高。”

“对于中后期的企业,我们可能会更关注未来的商业化落地,卖多少钱,我们会去找专家,我们会去跑医院,去问病人,就是问这个药到底对病人是不是有效,我们也会问一些中间的销售渠道,这些都是比较重点关注的。”朱湃说。

而更多看早期的比邻星创投又有一种不同的思路,孙晓路表示,其所在的机构也会从头开始创建企业,“甚至有些企业的idea都是我们发起的,然后再去找合适的人。所以我们在国内和很多医院都有合作,我们也有自己的临床转化基地和生产基地。除了基金的投资团队以外,我们也帮被投企业招募更多人才,在这方面的力度也比较大,因为我们觉得团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投资就是投人。”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