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13.4亿元再融资引第三轮追问 天智航这样回应……
今年8月30日,“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所支持的手术、一次性配套耗材首次纳入北京医保支付范畴。天智航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很有信心产品能够进入上海医保,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几家知名上海三甲医院分别就‘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技术’纳入医保事宜与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朱洁琰)讯,骨科手术机器人企业天智航(688277.SH)抛出13.4亿元的再融资计划后,第三次收到上交所问询。

11月17日,天智航公告,上交所在发给公司的第三封问询函中指出,天智航此次拟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3.4亿元,融资额为总资产规模的1.2倍。上交所再度追问公司募投项目情况,要求公司补充相关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合理性及融资规模的合理性等重要问题。

天智航董秘黄军辉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实有资金的需求,公司IPO募集资金净额约4.48亿元,现在行业正处于大爆发前期,在技术层面、市场层面和未来的竞争力上都需要资金投入。比如,同行业还在较早期阶段的公司长木谷刚刚完成的B轮融资就有5.4亿元。”

投入新一代平台型骨科机器人研发

募集说明书显示,天智航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3.4亿元,其中6.62亿元用于新一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3.13亿元用于营销体系升级项目;2.15亿元用于智慧医疗中心建设项目;1.5亿元用于科技储备资金。

具体来看,此次计划融资的4个项目中,最为重要的是新一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是在骨科手术过程中,根据医生的规划能够自主性或半自主性的执行特定的手术操作的机械设备。目前该项目的产品包括“天玑”、“天玑2.0”等。

上交所在第三轮问询中要求天智航说明,骨科机器人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新一代产品的技术突破情况以及是否符合主流产品发展方向,并结合研发周期为4年分析相关产品能否保持技术先进性。

对此,天智航董秘黄军辉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的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是解决骨科手术过程中某一个环节的问题,新产品会是在整个骨科手术中能够全流程为医生提供帮助的平台型产品,动力系统、影像系统、智能化系统都会集合进去。这可以算是一个大的技术迭代的产品。”

而4年的研发周期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也并不算久,有业内人士表示,手术机器人从立项研发到临床验证再到产品注册推向市场,3-4年是很正常的速度。

以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2000年其首款产品登陆美国市场到现在的“达芬奇”第4代,在过去的20多年里直觉外科只推出了4代产品,依旧在市场上保持了绝对的技术领先。

天智航现有的两款主要产品“天玑”和“天玑2.0”为第三代骨科机器人,其第一代和第二代骨科机器人分别在2010年和2014年推出,“天玑”则是在2016年推出,“天玑2.0”于今年2月拿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在4月底正式推向市场。

寻求新商业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价格昂贵,手术机器人推广较难。据天智航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内代理商复星医药的2021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二者的销售量分别为17台、42台。

黄军辉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我们的销量70%以上是体现在三甲医院的,而没有下沉到对我们更有刚需的基层医院,所以需要新的商业模式去推动。这也是我们第二个募投项目的一个根本原因。”天智航此次再融资中的3.13亿元,用于营销体系升级项目。

黄军辉进一步表示,天智航开拓的新的商业模式是与医疗机构共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即公司向医疗机构提供开展手术所需的骨科机器人及配套设备,并提供技术支持,而医疗机构则按照开展手术的数量向天智航支付技术服务费。

今年2月,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医疗装备应用推广中心建设和新产品医保支付、收费定价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新医疗装备产品“购买技术服务”、“融资租赁服务”等模式。

在政策的支持下,天智航开始推广上述模式,与更多的医疗机构共建微创手术中心。

“一次性购买骨科机器人的价格在千万级,这一模式的实行有利于降低医疗机构使用骨科机器人的资金压力,缩短了产品进院时间。同时,提升了天智航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效率,推动产品迭代开发。”黄军辉说。

骨科手术机器人已纳入北京医保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30日,“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所支持的手术、一次性配套耗材首次纳入北京医保支付范畴。该政策已于10月23日正式实施,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被纳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患者可获100%全额报销。

无独有偶,上海医保局也在今年4月将28个新项目纳入本市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其中“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即是腹腔镜手术机器人。

黄军辉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很有信心产品能够进入上海医保,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几家知名上海三甲医院分别就‘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技术’纳入医保事宜与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

而在临床应用端,天智航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已经进入国内100余家医疗机构并开展常规临床应用,已累计完成超过2万例手术。黄军辉则称,今年预计将超过10000例。

医疗器械 智能制造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