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监管、专家、险企共同建言第三支柱:税优、账户制等问题亟待新顶层设计
近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中,就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商业养老金融改革,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这一话题,引发多位业内人士热议。

财联社(北京,记者 王宏)讯,近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中,就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商业养老金融改革,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这一话题,引发多位业内人士热议。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指出,当前规范发展第三支柱的基础和条件比较成熟,需要从三方面做好重点工作。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发展第二三支柱作为长期资本来源有其重要性,本土在岸的长期股本资金缺位,客观上为国外长期资本投资中国新经济公司提供机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并影响了现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专家还指出,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刚刚起步,占GDP比重还较小,亟待新的顶层设计出台。

三方面着手发展好第三支柱

肖远企表示,当前规范发展第三支柱的基础和条件比较成熟,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建立丰富的产品供给体系。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本身也有多层次的问题,不同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养老规划都存在差异,不存在一种产品适应所有需求的情况。比如中青年人、即将退休的人和老年人,养老金积累和投资需求都明显不同。金融业要建立起多元供给格局,在精准细分客户群体的基础上,提供不同的养老金融产品,满足差异化的第三支柱产品需求。

二是要增加第三支柱产品的吸引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交费靠个人自愿,群众积极参与是解决发展慢、规模小的关键。除了政府提供税收政策激励,金融业也要苦练内功,提高养老金管理能力,增强产品吸引力,引导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第三支柱进行长期养老储备。

三是要培育专业养老金融机构。当前中国专业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比较少,要鼓励养老金融市场主体专业化发展,同时也欢迎国外专业养老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

保险业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寿副总裁、总精算师利明光表示,保险公司要进一步在养老保险产品的领取条件、领取方式、收益模式、安全性和流动性安排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增强产品加服务模式,探索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养老需求。

保险资金投资方面,利明光表示,一是提升适应养老资金投资要求的长期投资能力。坚持长期稳健价值投资的理念,扎根实体经济,构建跨周期投资组合。二是持续拓展投资研究的深度广度,进一步加强趋势性战略性布局的研究。三是进一步践行责任投资理念,推动双碳战略下长期投资布局,构建符合ESG标准的绿色投资组合。

推动养老金转化为长期资本有其必要性

在论坛中,郑秉文表示,养老金制度是一个生产要素,可以成为长期资本的重要来源。“经济增长的三要素是土地、劳动和资本。资本是稀缺的,在中国长期资本更是稀缺。中国的股权资本只占社会融资总额的5.4%,中国社会融资绝大部分还是间接融资,还是债券融资。作为长期股本资本,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可提供丰富的长期资本来源。”

“中国经济发展急缺的长期资本无法在原有的体系当中得到足够补充,具体表现就是金融体系几年就来一次系统性的债转股操作,根本原因是没有长期股本金的补充机制。”郑秉文表示。

郑秉文还指出了发展第二三支柱,作为长期资本来源的重要性。由于国内长期资本的制度性缺位,客观上为国外长期资本提供了优厚的回报空间。而本土在岸的长期股本资金缺位,一定程度上改变并影响了现有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中国新经济的头部公司的股权资金几乎都来自发达国家,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字节跳动,他们的母公司都是外资股东,这些资本背后都是国外养老金。由于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养老金体系形成长期资本的能力远远强于中国资本,外资为中国过去40年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重要的资本金支持,同时他们也享受到了丰厚的回报。”郑秉文表示。

郑秉文表示,离岸的长期资本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转化为新的业态。由于本土在岸长期股本资金缺位,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首先吸引了周期长,风险承受能力高的离岸长期资本,迅速把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转化为新的业态,这些业态一定程度上改变并影响了现有的社会公共利益和治理秩序,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张力。

据肖远企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有460亿元,累计积累了超过了6200亿元的责任准备金。随着社会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进一步释放,第三支柱市场潜力很大。而中国居民存款已经超过90万亿元,可转化为长期养老资金的金融资产非常可观。

税优、账户制问题需解 亟待新的顶层设计

自2018年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启动,是我国首次探索运用税收优惠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今年6月,浙江省和重庆市启动专属养老保险试点,今年9月在武汉、成都、青岛、深圳市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肖远企表示,这些试点通过深化养老金融供给侧改革,丰富了第三支柱产品和服务形式。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董克用则提示,虽然2018年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启动,但从推出的效果看,希望未来出台扩大试点的设计,改进不足。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税优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第三支柱的发展主要依靠税收优惠。二是希望将产品制转为账户制,养老保险产品也要开放,最后是要以市场化方式运营。

董克用还提醒,要注意到近年来就业结构的变化,这些增长最快的群体包括两大类,一是利用网络经济、平台经济成长起来的劳动力,他们不是大企业的雇佣关系,二是进城的农民工群体。现有的政策应该惠及大量灵活就业人口的覆盖。

而郑秉文表示,中国三支柱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刚刚起步,保费只有4亿元,占GDP的比重可以忽略不计。而美国第三支柱资产是10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将近50%。因此亟待新的顶层设计尽快出台,期待2.0版本的顶层设计。

董克用最后表示,第三支柱的建设要有长期思维。“发达国家在积累过程中也是持久战,我们面对的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但也不是一出台就那么完善,群众就那么积极。只要政策好,产品就好,有一个慢慢的过程。”

大金融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