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益方生物科创板上会在即:核心产品商业化待成型 “大方”斥资8亿用于股权激励
近日,创新药研发企业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向上交所反馈了第三轮审核问询回复报告和前期材料财务数据更新版,距首发上会近在咫尺。

《科创板日报》(记者 章银海)讯 近日,创新药研发企业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益方生物”)向上交所反馈了第三轮审核问询回复报告和前期材料财务数据更新版,距首发上会近在咫尺。

益方生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采用多元化的产品商业化发展策略,优先配置资源推进接近商业化的在研药品。

虽然益方生物尚未形成商业化生产销售,但在研发支出上颇为“大方”。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将股权激励支出计入研发费用,2020年股份支付费用高达8.17亿元。

核心产品商业化有待检验

第三轮审核问询函中,交易所对益方生物核心产品BPI-D0316和上市标准符合性等问题再度予以重点关注。

据益方生物介绍,BPI-D0316来源于公司自主研发,独立完成大部分核心研发工作,于临床试验的后期阶段与贝达药业达成合作。基于公司发展阶段、销售渠道及合作关系等综合考虑,益方生物采用授权合作的模式,将贝达药业作为BPI-D0316上市申请人。

由于公司核心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益方生物拟申请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截至问询材料回复日,公司第三代EGFR抑制剂BPI-D0316已完成二线治疗的II期注册临床试验,2021年3月获得新药上市申请受理,目前处于审评中,预计2022年获得上市批准;口服SERD靶向药D-0502、URAT1抑制剂D-0120以及KRAS G12C抑制剂D-1553已在国内外启动II期临床试验,但距离提交上市申请尚存在一定时间。

“我们重视推进在研药品的研发进程,希望尽早实现产品价值,优先配置资源推进接近商业化的在研药品。同时公司采用多元化的产品商业化发展策略,把控市场对新药需求动向及时响应市场、服务市场,努力提升公司销售规模。”益方生物相关负责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财务数据显示,益方生物除了2019年获得贝达药业支付BPI-D0316技术转让收入5530万元外,2018年和2020年均未实现营业收入。公司经营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因计提大额股权激励费用,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0.5亿元。

益方生物方面称,公司转让BPI-D0316产品权益,采用的是医药行业常见的“许可费+里程碑收入+销售提成”模式。若BPI-D0316获批上市并进入医保目录,公司测算称约有后续里程碑款项4.3亿元和销售提成。假设2022/2023/2024年BPI-D0316销售规模分别为3.94亿元/10.57亿元/19.08亿元,则公司可获得BPI-D0316相关业务收入0.85亿元/3.09亿元/4.39亿元,未来三年合计约8.33亿元。

不过,业内投资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虽然公司在国产药企中的研发进度比较靠前,但销售渠道高度依赖贝达药业,未来销售是否能达市场预期有待市场检验。且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药品集采力度,依赖单一产品有经营风险。”

据了解,益方生物至今尚未建立自主商业化销售团队,2018年与贝达药业就BPI-D0316产品在合作区域内的研发和商业化达成合作,由贝达药业负责产品营销推广。不过,随着BPI-D0316上市销售临近,公司已有筹建自主销售团队的计划。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与贝达药业、辉瑞公司和默沙东已有合作外,益方生物近期与应世生物达成业务合作,双方将合作开发应世生物FAK抑制剂IN10018和D-1553产品联合用药。

计提8亿用于股权激励

从申报以来的三轮问询材料来看,益方生物的历史沿革和股权变动问题颇受监管和市场关注。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公司在首轮审核问询回复材料中才详细阐述与雅本化学及其实控人汪新芽的关系,在IPO申报稿没有对外公开提及。

益方生物前身页岩科技成立于2013年,系雅本化学实控人之一汪新芽间接控制的企业。2015年11月之前,公司尚处于新药研发工作的尝试和探索阶段,大部分研发工作委托康龙化成、睿智化学、中美冠科、雅本化学等企业进行开展实施。自2015年11月起,确定了以王耀林等为核心的研发团队。

虽然2015年至2016年期间,汪新芽转让了部分股权、王耀林和代星合计持股63%并取得公司控制权。但随后公司股权变动仍显频繁,且存在着部分股权转让价格在间隔短时间内相差较大的情形。

如2016年4月,除王耀林、代星以外的其他股东均将部分股份转让给二人,王耀林持股比例上升至55%、代星持股比例上升至8%,转让价格为0.12元/1注册资本。而同年7月,页岩科技通过增资引入苏州礼泰等5名外部股东,增资价格为4.33元/1注册资本,间隔三个月股权价格即上涨35倍;2018年12月,苏州礼泰等股东与公司控股股东香港益方分别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益方生物变更为外商独资企业;2020年7月,公司再度引入LAV Apex HK等投资者。

益方生物是一家“小而美”的企业,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近三年末公司共有员工27人、43人、70人。截至20216月末,益方生物员工总数131人。其中,研发人员116人,占总人数比例88.55%。近三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0.96亿元、1.33亿元、10.08亿元,其中包含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1037万元、3008万元、8.1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益方生物将研发人员的薪酬费用计入研发费用,认为实施股权激励是为了激励员工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尤其是2021年以来公司研发员工增长较多,且新员工也被纳入股权激励名单,入职即享受股权激励。

“公司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引进优秀人才、保障公司现有团队的稳定,根据相关授予对象的工作职能确定股权激励费用分摊计入的财报科目。”益方生物相关负责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解释称。

财务数据显示,近三年益方生物人均年薪74.7万元、74.9万元、81.18万元,大幅高于同行业公司泽璟制药、艾力斯等。而董监高薪酬总额分别为672万元、1051万元、2044万元,同比增幅大幅高于公司人均年薪变动幅度。2020年,王耀林、代星、江岳恒及张灵薪酬合计1890万元,占当年董监高薪酬总额的92.5%。

A股IPO动态 科创板最新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