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锂电池厂商成本压力亟待纾解 涨价潮有望一触即发?
近期,网上流出一封电池涨价函,公司称成本压力“远超承受极限”,将执行大宗联动定价。

《科创板日报》(上海,编辑 郑远方),今早,宁德时代盘中拉升涨近8%。截至午间,股价上涨5.41%,报561.10元/股。

就在昨日,市场传出一份来自鹏辉能源的涨价函。公司在函中罗列了各项原材料项目及近期价格变动情况,并表示,原材料涨价同时严重缺货,大部分材料商要求现金提货仍无法保证供应。

原材料涨势持续下,鹏辉能源称成本压力“已远远超出承受极限”。因此,除了为保证现金流而对账期较长客户全面缩短账期、逾期欠款客户暂停发货等两项举措之外,公司更打出“涨价”这张牌。

涨价措施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新订单执行大宗联动定价,不接收长周期、等通知投料和提货的订单;其二,所有已接但未提货的订单需重新议价。

《科创板日报》记者已就此事致电鹏辉能源,但并未有人接听。

对电池企业而言,原材料涨价究竟有多大压力?

新能源汽车景气高涨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今年以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集中上扬,部分辅材较年初已上涨数倍,甚至“一货难求”。

而动力电池主要可分为电芯及Pack(电池系统)两大部分,每部分成本分别由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构成。

理论上,据GGII初步测算,受原材料涨价影响,电芯和电池系统的理论成本上涨幅度均超过30%,电池企业压力陡增。天风证券10月7日报告认为,若再结合议价能力、采购量等对实际采购成本的影响,叠加性能技术进步与成本涨价的对冲,则综合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至动力电池端的成本涨幅约20%-25%。

上半年的原材料涨价潮主要由电池厂“硬扛”,成本压力并未向下游传导。虽说头部厂商议价能力强,有机会压低实际采购价格,但业绩也受到了一定程度波及。

目前主要电池企业尚未公布三季报,但从中报来看,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公司中报毛利率呈同比下滑态势,其均在报告中提及原材料涨价对营业成本/毛利率造成压力。

据业内预估,此番原材料缺货涨价潮将延续至2022年上半年。例如赣锋锂业近日已上调金属锂全系产品价格,单价飙升10万元/吨,且调价函有效期仅1个月,预计后续价格或将继续上探。在这种情况下,电池厂独自“打落牙和血吞”也并非长久之计。

那么,成本压力将如何传导?

天风证券上述报告报告给出观点认为,在目前的涨价条件下,电池增加的成本会向下游传导,但不会全部传递到下游整车厂,预计最终传导到整车厂端电池的采购价格实际可能增加约10%-20%,整车物料成本将上升3.5%-7%。

不过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考虑规模效应等因素,天风证券指出,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成本可能有所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甚至抵消电池成本上升的影响。

建议关注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对电池供应链的把控能力的车企长城汽车、广汽集团等;受电池采购价格波动影响相对较小的车企吉利汽车、小鹏汽车、蔚来、理想汽车等;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

锂电池 新能源汽车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