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特写|滴水湖产业投资者大会之生物医药圆桌论坛,下一个投资机会在哪里?
9月27日,临港新片区举办2021滴水湖产业投资者大会,吸引了近60家知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参加,18家基金现场签约,总资金规模超过587亿元。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朱洁琰)讯,9月27日,临港新片区举办2021滴水湖产业投资者大会,吸引了近60家知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参加,18家基金现场签约,总资金规模超过587亿元。

在圆桌论坛上,临港生命蓝湾首席产业发展规划师、生命蓝湾基金总裁、创始合伙人、投委会主席曲霞;和元生物董事长潘讴东;都创医药董事长王雷;心玮医疗董事长王国辉;临港科创投资生物医药投资总监庞常伟,以及圆桌论坛主持人君信资本董事长唐祖荣,就CXO、医疗器械等热门赛道的投资逻辑做了探讨和观点分享。

观点集锦

临港生命蓝湾首席产业发展规划师、生命蓝湾基金总裁、创始合伙人、投委会主席曲霞

“在生物医药产业有了创新链、研发链、产品链,再有各个资本的资本链支持,最后打造价值链”

临港科创投资生物医药投资总监庞常伟

“在小细分投前三、前五,长远来讲要集约化”

和元生物董事长潘讴东

“任何一个行业百花齐放都很难,但每个细分领域肯定会走出头部企业、二级企业、三级企业”

都创医药董事长王雷

“未来中长期CDMO在中国仍然是方兴未艾”

心玮医疗董事长王国辉

“应对集采,企业必须产品更全,同时产品迭代更快”

以下为圆桌论坛的精彩摘要,内容有所删节:

打造价值链

唐信荣:生命蓝湾为什么能吸引到这么多大牌机构,秘诀是什么?

曲霞:生命蓝湾是先规划再发展,规划过程中有一张产业地图,产业地图上的目标企业非常清晰。每一家企业出现,我都知道它在地图的哪一个方向、哪一个象限,处于什么样的情况,我需要给他匹配什么样的资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生命蓝湾的产业生态和产业链布局,在生物医药产业有了创新链、研发链、产品链,再有各个资本的资本链支持,最后打造价值链。

在小细分投前三、前五

唐信荣:未来三到五年,看趋势,生命支持产业、科研服务相关的产业会迎来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庞常伟:我看好机会,同时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往这个方向做了,未来是不是能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很重要。

在小细分投前三、前五,长远来讲要集约化。未来谁能跑得出来,也看各自的内功。

任何一个行业百花齐放都很难

唐信荣:我了解生物医药的生产对工艺要求非常高,所以客户粘性比较强。现在基因治疗CDMO领域,药明康德也在做,博腾也在布局,高瓴投的金斯瑞也在布局,有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加入,您怎么看三到五年之后的竞争格局,是一超多强,还是百花齐放,还是集中在前面的两三家?

潘讴东:看到这么多大佬级公司加入到行业里,我很欣慰很开心。前面那么多年一直很孤单,一直没竞争,说明市场没起来,行业没被看到。现在行业起来了是好事情,竞争才能促进行业的发展。至于怎么样做好,就看每家企业怎样定位自己了。

我认为任何一个行业百花齐放很难,不可能项目起来了每家想进来的企业都能进来,像我们行业门槛还是非常高的。

百花齐放的可能性没有,但肯定每个细分领域会走出头部企业、二级企业、三级企业,看每家企业怎么样在新兴行业起来的过程中得到客户的认可,这是关键。

未来中长期CDMO在中国仍然是方兴未艾

唐信荣:中长期CDMO在中国仍然是非常看好的行业,持续发展的行业?

王雷:2020年中国CDMO小分子创新药体量大概在226亿人民币,2025年预计会在770亿人民币,发展基本上到五年时间要翻3倍。

我们自己怎么看行业调研数据?现在生物医药管线挺多的,到现在IND管线是几百个,从2018年投资凸显了相应的行业趋势,从投资高峰到现在很多创新药公司从早期天使轮、种子轮,现在已经拿到了IND的产品,甚至中国创新药公司有些已经进入一期临床、二期临床。

中国CDMO公司存在很有意思的情况,欧美大的Big pharma业务现在有逐渐向中国转移。中国创新药企业原来真的很少能拿到海外的订单,所以对中国CRO和CDMO公司来讲是双重红利,让我们能迎接海外的订单,现在龙头早期布局比较早,很多订单是来自于海外的大的Big Pharma的订单。但也不要忽略国内大势头,中国CRO、CDMO企业既能拿到海外订单,又能享受国内的红利,在5到10年基本不会有大的问题。

应对集采 企业必须产品全、迭代快

唐信荣:您对中国高端医疗器械、高值耗材行业发展趋势怎么看?今年集采对部分品种价格调整比较大,对头部企业是好事还是怎么样?

王国辉:高值医疗耗材在中国起步和国外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拿我们所从事的神经介入行业,国产占比不超过10%,主要还是几家跨国公司占垄断地位,价格比较贵。

在创新医疗器械方面,从去年开始比较火热,有这个趋势,中国慢性病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国人群也是最庞大的,中国需求也是最大的,一定是有中国企业的很多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神经介入、瓣膜、心脏病新技术都会发展的非常好。

关于集采的问题,心脏支架的集采确实带来比较大的冲击,但现在国家在逐步调整,这一次骨科的集采相对比较温和,对企业的冲击相对比较小,主要是流通领域被挑战。

应对集采,企业必须产品更全,降低集采的风险,同时产品迭代更快,要保持不断有新产品。即使有集采,新产品仍然会有比较大的竞争力,如果企业都能做好的话,在这方面不会有特别大的风险。

科创板最新动态 医药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