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需投入136万亿元!一行两会官员齐发声: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碳市场”
据了解,目前一两行会均在推动金融机构参与到绿色金融的发展中。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或需要投入136万亿元。”今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在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复苏政策和行动推动下,世界将迎来一场绿色低碳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这里蕴藏着很大的投资和市场机遇。

解振华表示,目前中央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在顶层设计上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以及“1+N”政策体系,将涉及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和行业在碳中和、碳达峰领域上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实际上,推动“双碳”目标的形成,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据了解,目前一两行会均在推动金融机构参与到绿色金融的发展中。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会上表示,碳市场本质上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要逐步参与碳市场交易。

碳市场交易将不断完善

“未来传统工业和交通运输等‘碳排放’大户领域将纳入碳市场。”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二部主任王建平亦在会上表示,细分这些碳排放大户产业链的上下游,可从中发现巨大的减排市场潜力,其中仅当前可看到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储能技术、绿色化工、非化石能源应用等就将引发颠覆性创新和巨额投资需求。

7月15日,碳市场正式启动。碳交易价格连续数个交易日上涨,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目前碳排放配额(CEA)价格一度最高已涨破60元/吨。而碳交易价格的形成对于绿色金融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全国碳排放的平均成交价超过每单51元人民币,不到欧盟碳交易价格的八分之一。

“目前,仅电力行业启动全国碳市场的上线交易,交易价现在仍在逐步上涨。”解振华认为,下一步仍要建立完善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全社会减排目标。而建立全球碳市场在碳定价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要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范一飞也认为,在既有的碳减排方式中,碳市场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不过,碳市场建立要考虑诸多问题。为形成有效碳价格要严格遵行市场规律开展碳交易,金融机构要逐步参与碳市场交易,碳配额一级市场是拍卖型市场,政府可用拍卖配额收入支持高碳行业和地区进行转型。

“封顶总量是形成有效碳价格的前提,中国能源结构与其他国家有差异,煤炭和石油占比大,地区之间很不平衡,必须结合中国能源结构确定未来各时期碳峰值及配额分配。”范一飞表示,处理好拍卖档期激励信号与潜在增长通胀之间的关系,碳配额拍卖价格过低,不能形成很好的激励信号,拍卖价格过高可能会抬升生产生活成本,甚至引发通胀或衰退,因此也需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

引导资金进入绿色产业

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仍需出台多措并举的金融支持政策,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绿色产业。

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表示,绿色发展需要财政政策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税收等政策,把污染导致的负面外部成本内部化。同时,通过财税政策支持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补偿绿色发展的额外成本。

“央行将继续探索包括补贴、贴息、减免税等财税政策,以及提升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吸引力监管等。”范一飞表示,要强化和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提升市场机构配置绿色资产积极性,积极促进市场建设,推动ESG投资与固定收益产品相结合。丰富ESG投资运用领域,引导养老金、保险、社保等具有一定社会属性长期资金进入ESG投资市场,并纳入考评体系,丰富绿色债券市场资金来源。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强调,金融机构应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各行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转型难度等因素,不可简单地对传统高碳行业进行“踩踏式”、“冒进式”的抽贷、断贷、到期不续作等。对传统业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避免谈“碳”色变。

梁涛还表示,银保监会还要健全绿色金融监管的政策框架,完善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标准,为绿色金融支持经济复苏提供指导,将绿色转型进展纳入对银行保险机构的日常监管评价,营造绿色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银行机构拓展信贷抵质押范围,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丰富绿色保险产品,探索差别化的保险费率机制,提升对绿色经济活动的风险保障能力。

在直接融资方面,王建平认为,投资者日益增长ESG投资需求将为私募股权基金带来更加广泛多元的资金来源,而绿色低碳转型将为私募股权基金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全球绿色复苏正在带来新一轮产业变革。我国拥有众多成长性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在光伏发电、新能源电池等领域优势明显,已成为全球私募股权基金的首选目的地。

王建平透露,相关期货交易所也在积极研究碳期货的研发工作,拟在条件成熟时研究推出碳排放权相关的期货品种。相关规则和市场环境的改善,将为私募基金支持绿色发展和ESG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范一飞还表示,监管层将继续强化金融机构、证券发行人、公共部门环境信息披露强制性和规范性,建立强制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覆盖各类融资主体,细化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此外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便于金融机构获取企业的碳排放数据。

碳中和 中国央行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