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灵深瞳主营业务所属行业为计算机视觉和算法技术,公司目前营收主要来源为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和商业零售三大业务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销售。
《科创板日报》(北京,记者 郭辉)讯,日前,视觉算法公司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灵深瞳”)科创板IPO已获受理。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上年度营收2.4亿,利润总额亏损7700余万。此番登陆科创板拟募资10亿,其中三成将作为流动资金补充。
红筹企业回国上市路
格灵深瞳创立于2013年,主营人工智能产品和相关解决方案。创立之初的格灵深瞳是一家红筹企业,不过目前其海外红筹架构已拆除。
2013年4月,赵勇实际控制、全资持有的维京格灵在开曼群岛投资设立开曼格灵,开曼格灵又在香港设立香港格灵。同年8月,香港格灵投资设立格灵有限,即格灵深瞳2020年股份化改革的前身。
2017年4月,经全体股东协商,格灵有限决定拆除其海外红筹架构,开曼格灵股东将所持有的开曼格灵股份回落至格灵有限层面。而在此之前,公司陆续完成A、B轮融资,引入包括真格、策源和红衫等在内的知名投资机构,并设员工持股平台股东用以股权激励。
2020年10月9日,格灵有限召开董事会,同意以2020年8月31日为基准日,将格灵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东有:深瞳智数、红杉资本、四家员工持股平台、真格基金、澳林春天、现代汽车与现代摩尔斯、智慧云城。
其中深瞳智数为格灵深瞳的控股股东,直接持有公司22.53%的股份,其也是格灵深瞳实际控制人赵勇的持股平台,招股书显示赵勇对该平台出资比例为99.98%。
赵勇2020年起担任格灵深瞳董事长、总经理,任期三年。据招股书,赵勇本硕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系,获得了布朗大学计算机视觉与运算影像学的博士学位,曾有四年谷歌总部研究院的工作经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格灵深瞳科创板IPO申报前一年内,有灵瞳智皓、平阳箴言、力鼎凯得三家机构股东入股。其中灵瞳智皓为格灵深瞳外部顾问的持股平台,用以股权激励;平阳箴言、力鼎凯得两家分别花费800万元人民币用以股权转让,格灵深瞳对此表示,转让原因系“新股东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老股东有转让意向”。
研发投入与股权激励系亏损主因
格灵深瞳主营业务所属行业为计算机视觉和算法技术,公司目前营收主要来源为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和商业零售三大业务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销售。
据招股书披露,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积累的主要客户以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业银行各级分行、中国石化和现代汽车等企业为主。2018至2020年,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8.23%、67.55%和57.57%。其中,农业银行上一年度为公司贡献了20%的营收。
据招股书,格灵深瞳2018至2020年年度营收分别为5196万、7121万和2.4亿,复合增长率达到116.12%。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之前,公司由于尚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形成的收入较少,累计至2020年8月31日,公司存在7.4亿的未弥补亏损,其中股份支付引起的亏损为 4.5亿元,占累计未弥补亏损的61%。
净利润方面,2020年亏损额达7800余万元人民币,不过相比2019年亏损4.2亿大幅缩窄。
格灵深瞳称,公司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系前期研发投入大但收入规模较小,以及实施股权激励产生大额股份支付费用所致。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三年内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合计2.8亿元,占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37%。
2018至2020年,格灵深瞳实施股权激励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597万元、3亿元和1.3亿元。由于股权激励设定了服务期,公司预计从2021到2024年将摊销的股份支付费用总额有1.4亿元,因而未来一定期间内存在公司无法盈利或进行利润分配的风险。
另外,格灵深瞳2020年营收总额亮眼的背后,也存在部分不可持续性收入。招股书显示,公司为应对新冠疫情,推出的双光温测智能识别设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716万元,占2020年营业收入比例近20%。公司称:“不能排除后续疫情变化及相关产业传导等对公司生产、采购、销售和验收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在手专利较可比公司并不占优
在2018至2020年,格灵深瞳核心技术收入占比均在95%以上,且已形成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训练与数据生产技术、3D立体视觉技术、自动化交通场景感知与事件识别技术、 大规模跨镜追踪技术和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等五大技术方向。
专利方面,公司拥有18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及74项软件著作权。这与同领域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相比并不占优。
虹软科技与当虹科技均为科创板上市企业,其细分业务与格灵深瞳有所重合。虹软科技是目前国内视觉AI的领军企业,围绕手机等终端产品的摄像领域做上下游的合作,并且业务已通过技术外延到了智能汽车;当虹科技技术发力点则是在超高清视频处理赛道,不过在安防等业务方面也有所涉略。二者营收与在持专利状况要显著优于格灵深瞳。
不过格灵深瞳称,在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技术层面,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在行业通用算法能力上较为接近,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力均达到可大规模应用的水平。
据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在人脸识别、人脸活体检测、行人重识别等领域的技术或产品,效果与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旷世科技相关产品相当。
创道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步日欣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I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依图目前都以视觉识别应用为主营业务,另外,传统的视频监控厂商,如海康、大华、宇视等,也在切入这个领域。
”视觉识别应用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主要用于安防、金融、消费等领域,几家核心企业的技术趋同,比拼的是系统集成方案能力和市场能力。”步日欣说。
在格灵深瞳主营业务的描述中可看到,公司人工智能产品既可以单独销售,也可根据客户需求,将产品进行组合以整体行业解决方案向客户交付。
另外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承担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国家科技部的多项科研项目或课题,涉及人脸识别系统、自动驾驶监测系统研发、结构件缺陷智能检测系统等内容,与公司主营项目和核心技术直接相关。
在公司已实现商业化的项目中,除了用于金融、城市管理、安防、交运等领域,《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公司针对商业零售行业开发了一款名为“来客”的商业认知系统,称其“面向商业线下场景的智能商业认知系统……可实现视频图像的结构化识别、对比、聚类计算、大数据分析及各场景的应用功能”。
在今年315晚会拉开对商业经营场所侵犯公众隐私权关注的大幕后,主营业务落地相关场景的视觉识别企业是否会受到影响?步日欣表示,关注视频监控隐私,进而限制商家采集并分析用户数据,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AI技术在视频监控的应用。
他认为:“但这也并不一定就代表着AI在相关领域没有市场,只是需要依赖别的技术手段,来保障用户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