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师认为本次集采较此前的冠脉支架集采更温和。预计未来1-2个月将完成本次集采,目前销量高国产龙头有望分到A组,大概率中标。
《科创板日报》(上海,研究员 宋子乔)讯,今日(6月22日)A股开盘,医疗器械板块逆市走强,截至午间收盘,大博医疗、奥佳华、三星医疗强势涨停,三友医疗、透景生命、南微医学等等纷纷跟涨。
另外,港股上市的几家人工关节产品龙头公司春立医疗、爱康医疗、威高股份、微创医疗也纷纷大涨,截至发稿涨幅分别超35%、27%、12%、8%。
消息面上,继心脏支架之后,骨科耗材集采号角吹响。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于2021年6月21日公告了《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正式启动针对人工关节的集采。
此次针对的高值耗材品种为初次置换人工全髋关节和初次置换人工全膝关节。人工全髋关节分为三个产品系统类别开展采购,分别为陶瓷-陶瓷类髋关节产品系统、陶瓷-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和合金-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而人工全膝关节作为一个产品系统类别开展采购。
在确定中选结果后,分两步确定每家医疗机构的协议采购量:1)同一竞价单元内比价价格最低的中选产品系统按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量分配给对应医疗机构,其他中选产品系统按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量分配给对应医疗机构;2)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量但未中选的产品系统意向采购量(即剩余量),由医疗机构在同一产品系统类别下从中选产品系统中自主选择(按产品系统类别计算中选比价价格最高的产品系统除外)
对于此次集采对相关企业的影响,机构形成了两方观点。
一部分分析师更加乐观,认为本次集采较此前的冠脉支架集采更温和。
华泰证券分析师表示,此前冠脉支架集采已执行近半年,本次集采已根据冠脉支架集采的实际执行情况有所调整和改进,对未来耗材控费政策指导意义重大。预计未来1-2个月将完成本次集采,目前销量高国产龙头有望分到A组,大概率中标。建议继续关注后续中标结果及各产品价格降幅。
中金公司表示,分组按产品类型以及医疗机构需求量分组,未区分国产进口,有利于国产规模化企业进口替代。
另外,企业先选择申报产品类型,医疗机构再填报需求,充分尊重临床需求和企业的自主选择。此次招标规则充分尊重医疗机构需求,此次企业降价的核心在于:
1)保证入围以获得医院对自己的需求量,并维持一定的价格争取剩余量;
2)由于医疗机构基于自主选择权会倾向相对高价的产品,则规模企业即便大幅降价也无法获得过多市场份额以弥补降价损失,从而限制了规模企业的低价竞争意愿;
3)本身医疗机构认可度不高的企业,用低价竞争并不能换到可观市场份额;
4)价格最高的产品无法参与剩余量分配,仍然保证了一定的竞争。
另有分析师则相对谨慎。
东莞证券分析师今日发布研报称,人工关节集采将对相关公司造成较大影响。参考第一次医用耗材集采,心脏支架价格从1.3万元直降至700元左右,降幅超过90%。预计第二次医用耗材集采中人工关节的价格也将出现较大降幅。目前我国各关节的原材料差距不大,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成本控费等方面有优势的企业将拥有更强的话语权。但考虑到集采将会对产品价格有较大影响,销量增加不一定能弥补降价所造成的利润损失,优秀关节企业也将需要多维度寻求出路。
纳入集采的医用耗材品种,多为使用量较大、价格较高、对医保基金造成较大压力的产品。随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出炉,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进一步重视;而目前被纳入集采的心脏支架、人工全髋关节、人工全膝关节的使用群体更多为老年人,一定程度印证了国家集采的必要性。
回顾第一批医用耗材集采,根据健康界研究院,2019年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量达到103.0万例,位居全球第一,近五年PCI手术量年均增长超15%。可见,心脏支架需求量庞大,纳入集采前价格较高,医保压力较重。
此次第二批医用耗材集采,目标产品为人工关节。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50%的人患有骨关节炎,7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80%患有此病。根据唯医骨科数据,2018年我国关节置换例数58.81万台,其中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分别为39.65万台(国产占53.91%)和19.16万台(国产市场份额小于30%)。目前国产人工关节价格从几千元到万余元不等,其中陶瓷髋关节(尤其是粉陶)价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