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以新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了强劲且持续的增长态势。 ②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和乘用车领域的电动化转型需求强劲,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电力基础设施不同的强化、扩容、更新需求,使得行业整体进入了新的增长周期。
财联社(济南,记者 方彦博)讯,自去年4月份以来价格一路走高的环氧丙烷(PO)在近期遭遇滑铁卢,成交价格近一个月以来跳水30%。山东某资深产业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在下游聚醚行情转淡的影响下,国内环氧丙烷市场降温明显,加之大量新增产能投产,预计后续环氧丙烷市场将进一步震荡走弱。”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7日,国内环氧丙烷最新市场价格为13100元/吨,较5月中旬高点下跌近3100元,跌幅达31.78%。
前述产业人士表示,环氧丙烷价格跳水的同时,其主要原料价格波动不大,环丙生产厂家盈利将明显回落。此外,由于供给过剩,传统的氯醇法工艺或将逐渐遭淘汰,行业面临再一次洗牌。
供需反转,环丙市场行情降温
环氧丙烷是石油化工的重要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家具、家电、汽车、锂电池、建材及涂料等领域。其中,用于生产聚氨酯泡沫的聚醚多元醇(聚醚)是环氧丙烷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需求占比超过7成。
去年三季度开始,由于海外疫情导致国内聚醚出口暴增,加之美国对东南亚多国的床垫反倾销调查,国内长期稳定的聚醚市场骤然升温,聚醚价格一路狂飙至最高近2万元/吨。
随着海外疫情的逐步恢复以及海运成本的抬高,国内聚醚出口订单受到明显抑制,加之6月本就是国内聚醚的传统淡季。虽然PO的另一下游丙二醇近期需求有所回升,但需求整体有限,国内环氧丙烷的需求由此迅速转淡。
而在供给端,据统计,目前国内环氧丙烷拟在建项目共计24个,总产能约615万吨/年,其中预计将于今年投产的将超180万吨,相较于2020年全国335万吨的PO产能,提高了近55%。
多位分析人士预计,在当前国内PO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下,PO价格在6、7月份仍将震荡走低。
企业盈利空间收窄
PO价格回落的同时,其主要原材料价格却保持了相对稳定,价格的下降将直接吃掉PO生产企业的利润,这也意味着在今年一季度赚的盆满钵满的PO生产企业盈利将会回落。
国内环氧丙烷龙头企业滨化股份(601678.SH)拥有28万吨环氧丙烷产能,2020年度PO产品营收占比65.55%。今年一季度,滨化股份实现营收21.19亿元,同比增长47.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4.94亿元,同比增长1251.29%,综合毛利率水平达38%。
另一家国内主要的环丙生产企业航锦科技(000818.SZ)拥有PO年产能约12万吨,同时拥有聚醚产能17万吨。财务数据显示,航锦科技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1.72亿元,同比增长40.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12亿元,同比增长117.34%,综合毛利率水平约为31%。
据分析人士介绍,当前PO企业的生产成本大致在11550元/吨左右,利润空间伴随价格走低已缩水至约1500元/吨,折合毛利率仅为11%。
传统工艺或将逐步淘汰
随着我国环氧丙烷大量在建项目将逐渐投产,行业过剩几成定局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低但污染问题严重的氯醇法生产PO工艺面临逐步淘汰,行业格局或将重塑。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氯醇法占到国内PO总产的比重约为50%。前述产业人士表示,如不考虑现有氯醇法装置的淘汰,至2025年,预计国内环氧丙烷生产能力将达约950万吨,这一数字将超过国内PO总需求的2倍,氯醇法工艺将被逐步淘汰的大势明确。而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中也明确提出淘汰环境污染严重的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技术。
目前,国内的PO新增产能也主要以HPPO直接氧化法和共氧化法(PO/SM、PO/TBA)为主。其中,HPPO法工艺流程简单,产品收率高,但需配套建设高浓度双氧水,且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而共氧化法虽然通过联产降低了产品成本,但其设备投入高、工艺流程长且复杂。
滨化股份规划的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中,设计了以异丁烷共氧化法(PO/MBA)工艺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联产78万吨叔丁醇装置,公司相关负责人预计,该项目将于2022年二季度建成并投产。该项目将在巩固公司PO行业龙头地位的同时,通过联产分摊降低各产品的单位成本。
怡达股份(300721.SZ)子公司泰兴怡达HPPO直接氧化法年产15万吨环氧丙烷项目已建成,公司16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正在进行试生产方案的完善整改审核工作。
齐翔腾达(002408.SZ)HPPO直接氧化法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项目近期已完成立项、能评、安评和环评手续办理,公司预计项目将于2022年二季度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