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中国中免“闪崩”核级冲击波 背后的力量正在颠覆资本圈
财联社记者 陈俊岭
2021-04-14 星期三
原创
传言、辟谣、猜疑、再澄清……熟悉的一幕,也曾在去年11月高毅资产及“高毅概念股”上演。

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讯,中国中免午后闪崩、“强赎”和“爆仓”传闻、明汯投资辟谣、新闻稿篡改发酵、再发深夜声明……4月13日下午到深夜,二季度后稍显平寂的资本市场再现波澜。

这只是三十年A股市场上的一朵小小浪花,但所激起的涟漪却让身处其中的人一夜难眠。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传播,正悄无声息却又不容置疑地颠覆着过去多年习以为常的资本圈。

在一个极度敏感的资本市场,一个传闻的引燃、发酵、刷屏、热搜,直至让当事各方都全身卷入,看似偶然,实则有章可循。利益、矛盾、冲突、人性也在其中肆意翻滚、张扬,犹如一场精彩大戏。

中国中免“闪崩”冲击波

清明小长假后,4月份的A股市场稍显平寂。在经过春节后近两个月的调整后,部分基金抱团股已经跌到“相对安全位置”,杀跌力量削弱,多方力量又开始重新聚集。

4月13日早盘,白酒板块异动,水井坊涨停,五粮液、贵州茅台强势反弹,似有卷土重来之势,招商白酒指数基金侯昊也开始为白酒股“站台”,称上半年白酒板块有望超预期。

然而,午后市场却风云突变。在二十多分钟时间,五千亿市值的中国中免就被神秘资金砸向跌停,而当日65.5亿元的成交量也成为仅次于京东方A的当日两市成交量次席。

谁在不计成本地疯狂卖出?收盘一个多小时后,交易龙虎榜数据出炉,当日买入席位中仅一家机构,买入金额不足1个亿,而在卖出席位中却有三家机构,三家机构合计卖出8个亿。

基金抱团股“闪崩”,放在过去两个月并不鲜见,但这一次却来得如此突兀,抛售资金减仓行为义无反顾。而时间点,又恰在中国中免即将公布一季报前的两三个小时。

基金重仓股、闪崩巨量跌停、重要公告披露敏感时期、龙虎榜机构出逃……这四个元素,即便放在消息面平淡的市场也会引起媒体的关注,而当中国中免出面澄清“未泄露信息”,无疑是再次火上浇油。

4月13日下午5时左右,几乎所有证券、财经媒体都开始关注中国中免的诡异走势,“中国中免跌停”、“抱团股二次调整”纷纷登上了微博和今日头条的热搜词,抖音视频号博主也开始蹭热点。

然而,更重磅的消息也开始在此间传出,有消息称中国中免闪崩可能与MH投资“爆仓”有关,遭数百亿资金“强行赎回”,而且传闻传得有板有眼,虽然一时难以证实和证伪,但挡不住它迅速发酵。

辟谣、篡改与深夜声明

接到MH投资“爆仓”传闻线索后,财联社记者兵分两路向当事方和市场求证。晚上8时许,财联社一路记者拿到了明汯投资市场负责人“不属实”的独家辟谣;另一路记者从上海量化私募业内,得到了对方“这新闻很老了”的回应。

在量化业内人士看来,外界可能过高估计了一家量化私募机构对单只个股走势的影响力,纵使千亿量化私募巨头,其持仓也高度分散,平均持仓占比最多不过2%,中国中免跌停更多是市场共振的反映。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基金重仓股闪崩的剧情一再上演,而闪崩的主角无不是千亿市值,甚至万亿市值,当股价被无限透支,即便得万千机构宠爱的白马股,也早晚有利好兑现、机构出逃的一幕。

进入深夜,围绕中国中免闪崩和MH投资“爆仓”的传闻仍在发酵,即便是当事机构通过财联社独家辟谣后,也被好事者篡改了新闻稿,在市场进行进一步的发酵,直到当晚11时许,明汯投资再发声明。

在157字的深夜声明中,明汯投资称网传“强赎“和“爆仓”等信息均属谣言。“我司已着手调查谣言源头,并对相关造谣和传播行为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行动的权利。”

传言、辟谣、猜疑、再澄清……熟悉的一幕,也曾在去年11月高毅资产及“高毅概念股”上演,时隔四五个月再回首,那些曾掀起资本市场轩然大波的相关股票,也重归平寂,再没有曾经的热度。

已然颠覆的资本生态圈

时至今日,A股已经走过三十年。数千个红绿相间的K线,记录着曾经每一个焦躁不安的情绪,血脉喷张也好,痛彻心扉也罢,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很少人再有心情去重温和缅怀曾经的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在网络风行之前,正是报纸最风光的时代,营业部熙熙攘攘的散户,盯着玻璃窗里的证券报,盘算着大盘的心情和个股的涨跌,昨天的消息到了第二天甚至第三天,都还能引起市场的波动。

进入20世纪,互联网时代正式开启,报纸依然享受最后的余光。股民们已经习惯对着笨重的显示器来买卖股票,电视台的股评时间,他们寸步不离,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区常见孜孜以求的老股民。

又过了十年,移动互联时代横空出世,微博、微信兴起,微信群将远隔万里千山的人重新拉在一起,一个信息的传播开始以分钟、秒钟计算,看报纸隔日炒股的早已被时代抛弃得无声无息。

面对信息传播技术的更新迭代,机构、散户、上市公司、媒体、监管机构等资本市场各主体间的关系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颠覆与重构,信息披露制度依然延续,但投资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早已今非昔比。

进入2020年代,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席卷而至,更加加速了证券信息传播的效率、速度和依赖性。以往,他们尤其机构投资人,尽管也得益于线上传播的便捷,但他们更看重线下、饭局的信息量。

然而,这一切都因为疫情而改变。基金经理线上调研、电话会议兴起,并逐渐替代此前的实地调研,媒体新闻采集的方式也开始倚重线上的方式,于是公告、公众号、头条号、微博等成为上市公司、基金经理回应市场关切问题最便捷的方式。

是抱残守缺,还是积极拥抱变化?这已经不再是一个有关情怀的精神追问,而是你不得不郑重面对的重大抉择。因为,你不去拥抱这个时代,接受这个时代的改变,你终将会被时代所抛弃。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