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担心玻璃瓶不够用之后,注射器的产能问题亦受到关注。
《科创板日报》(台州,记者 朱洁琰)讯,疫苗大规模接种在即,继担心玻璃瓶不够用之后,注射器的产能问题亦受到关注。
近日,万邦德(002082.SZ)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孙公司浙江康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康医疗”)生产的1ml及以下规格的小容量注射器可用于疫苗注射。《科创板日报》记者进一步采访获悉,康康医疗正扩大注射器产能,以期各类注射器年产量达10亿支。
在英美等国家展开新冠疫苗紧急使用之后,国内也开始正式布局大规模重点人群接种事宜,疫苗领域的主要矛盾也从研发上市转化为产业化落地。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医疗供应链专家普拉尚特·亚达夫认为,各国可能有足够的注射器确保首批疫苗接种,但2021年底或2022年大规模接种疫苗时,注射器供应可能不足。届时全球疫苗需求量可能超过100亿剂。
注射器生产已实现自动化
为了解国内注射器相关厂房的实际生产情况,12月25日,《科创板日报》记者赶赴位于台州的康康医疗公司,走进了注射器生产车间。
在康康医疗注射器的生产车间门前,记者被要求进行“全副武装”,防护服、帽罩、手套、鞋套,一件不落。光是帽罩就要戴3层,康康医疗经理、董事郭春告诉记者,“穿戴是麻烦点,但这是对进入净化车间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加强控制的,我们的产品,若是意外混入一根头发,那就不能用了。”
进入车间后,记者看到各种规模的注射器、注射针、输液器等一次性使用医疗产品,正源源不断地从自动化生产线流出。据郭春介绍,康康医疗目前已经实现了主要产品从原材料进车间到成品包装出车间的全自动化生产。
郭春表示,康康医疗年产生产能力已达到各类注射器约2.5 亿支,各类注射、穿刺针约8亿支,各类输液类约8000万套,其中注射器拥有普通型、 自毁型、安全型等多种型号,0.1mL、0.2mL、0.5mL、1mL、2mL、 3mL等多种规格。“小容量注射器的订单,几乎把公司的产能挤满了,目前产能预计还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增加的需求。现正在增加模具设备,进一步扩大产能。
此外,郭春表示,近期小容量注射器国外订单明显增加,以前接的单子基本是100万支-200万支,现在询价的订单基本都是千万支级别,甚至上亿支级别。
产能上规模的厂商为数不多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目前,国内的疫苗注射器主要还是出口到欧美国家。郭春指出,这里就涉及到产品要符合欧盟CE、美国FDA的要求,国内能够满足的厂商还并不多。
据悉,欧盟CE每年都会再进行年审,康康医疗已于2020年11月年度审核获得通过;其美国FDA则已提交申报,预计明年4、5月份获批。
目前,国内能够生产无菌注射器的厂商大概有超过400家,但上规模的就很少了。有机构统计显示,年产量超过1亿支无菌注射器的国内企业只有30多家,其中只有10家一线企业的无菌产品年产能能超过10亿。
显然,能有上10亿产能、具备出口能力的注射器厂商,会是市场上的“香饽饽”。
郭春就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公司医疗器械智能自动化扩产项目已进入最后设备安装阶段,规划设计产能达到各类注射器10亿支,各类注射、穿刺针20亿支,输液类2.5亿套。项目设计标准达到符合GMP、美国FDA、欧盟CE要求该项目2021年一季度末开始将陆续投产。
值得注意的是,除万邦德外,涉及注射器产品相关企业正披露最新进展。
康德莱(603987.SH)7月底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可用于疫苗接种,目前供应量稳定。同在7月底,阳普医疗(300030.SZ)在互动平台回复,公司的一次性使用安全式自毁注射器拥有CE认证。
12月25日,三鑫医疗(300453.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疫苗注射器、自毁注射器等相关产品均有收到订单,目前产能充足;注射类产品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若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公司可快速提升产品产能。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三鑫医疗进一步获悉,公司注射类产品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目前产能充足,产品订单饱满,仍能正常交付。三鑫医疗内部人士还透露,注射类产品通过了欧盟CE认证、美国FDA(510K)上市许可和世界卫生组织(WHO)PQS采购资质,可出口至相应国家和地区。
另外,在与注射器厂商的采访过程中,《科创板日报》记者还注意到了这些企业背后“卖铲子”的产业链企业,如迈得医疗(688310.SH),后者与康康医疗均位于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