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从企业至技术 权威专家一文解读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前景与机会
科创板日报记者 徐红
2020-08-10 星期一
原创
未来十年,TAVR会如冠脉介入治疗一样迎来巨大发展,目前中国每年接受TAVR手术的患者大概在两千到三千名左右,未来几年可能成倍增加。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达到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等目的。
关注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徐红)讯,由于具有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等优点,介入治疗已逐步替代传统外科开胸治疗成为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被业界一致认为有着广泛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对此,在8日举行的“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主任吴永健教授特发表了题为“中国结构性心脏病现状”的主题报告,对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相关器械与技术发展予以了详尽的分析和解读,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以下为《科创板日报》记者对该场主题演讲的梳理:

主动脉瓣介入治疗:已走过学习区间,未来十年将迎巨大发展

瓣膜性心脏疾病是结构性心脏疾病中的一种,是由于四个心脏瓣膜(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中的其中一个瓣膜出现损伤或缺陷而引起的疾病。其中,主动脉瓣的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整个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当中最耀眼的一部分。

主动脉瓣膜系统(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方面,目前国内有三款已上市的国产产品,分别是2017年获批上市的启明医疗(02500.HK)的Venus A-Valve和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J-Valve,以及2019年7月获批上市的微创医疗(00853.HK)旗下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VitaFlow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VitaFlow瓣膜系统)。

此外,爱德华生命科学(Edwards Lifesciences LLC)核心产品之一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Sapien 3瓣膜系统在今年6月获批上市,这也是国内获批的首款进口TAVR产品。

吴永健教授认为,从2010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中国第一例TAVR手术至今,过去十年(2010~2019)可以看作是国产主动脉瓣膜产品发展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整个产业走过了学习区间,而使用以上三款国产瓣膜基本上能够解决临床上的大部分(90%以上)问题。

对于未来的5~10年,其则表示,TAVR会如冠脉介入治疗一样迎来巨大发展,目前中国每年接受TAVR手术的患者大概在两千到三千名左右,未来几年可能成倍增加。“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了学习区间,现在还有越来越多的医疗中心开展了TAVR这一项新的技术,这样就能加快临床试验与临床应用的速度。”吴永健教授表示。

“第二个十年,我们还要根据中国(患者)的特点,研发更适合于不同病理解剖特点的瓣膜。”他又指出。

二尖瓣及三尖瓣:市场巨大,然研发门槛亦更高

二尖瓣方面,据吴永健教授介绍,国内相关产品的研究总体落后于主动脉瓣,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主动脉瓣,二尖瓣的结构更加复杂。不过,也正因如此,在第二个十年里,二尖瓣有望获得更多的关注与发展。

三尖瓣与二尖瓣类似,同样是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最具研发难度的产品,但与此同时,与主动脉瓣病变相比,由于中国患者更多还是二尖瓣和三尖瓣的病变,因此在吴永健教授看来,这两个领域能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至关重要。

二尖瓣产品研发方面,海外主要以雅培(Abbott)的MitraClip和爱德华公司的PASCAL介入二尖瓣系统为主。雅培二尖瓣修复系统MitraClip在今年6月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获得美国FDA、欧盟CE和NMPA注册的二尖瓣修复产品,预计上市后将为国内二尖瓣类型疾病的治疗带来新选择。

国内则有VavleClamp(捍宇医疗)、MitralStitch(德诺医疗旗下德晋医疗)、Mi-thos Valve(纽脉医疗)、MitralFix等在研产品。其中,VavleClamp的临床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牵头。据吴永健教授介绍,相比雅培MitraClip,VavleClamp由于采用了经心尖路径,因此操作更为简单。第二代VavleClamp为降低对心脏的影响,将采用非经心尖外科路径。

三尖瓣方面,国内临床研究走得较快的是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外科徐志云创新团队和宁波健世生物技术公司联合研发的LuX-Valve®经导管人工三尖瓣。

左心耳封堵:未来结构性心脏病的重要一员

左心耳封堵术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一种,也是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预防治疗手段”。吴永健教授指出,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房颤发生率的增加,未来左心耳封堵将成为结构性心脏病当中的重要一员。

我国左心耳封堵起步较晚,2014年3月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的经皮植入左心耳封堵器(Watchman封堵器)才在我国上市。不过,相关数据显示,在最近几年时间里,Watchman封堵器在我国的植入量增长迅猛,到2019年已经突破10000例。

吴永健教授表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导致的老年患者的增多,而药物治疗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安全性又不够高。因此,左心耳封堵术给这部分患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安全保障。

吴永健教授认为,国内在左心耳封堵器械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工作。如先健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LAmbre™左心耳封堵器系统在2017年获批上市, 成为首个在中国获批上市的中国自主品牌的左心耳封堵器产品;又如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储慧民主任发明的LOVE术式(LAAC with Zero Fluoro Via ICE Guidance),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可与赞扬。

其他在研产品还包括杭州诺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诺茂”)研发的SeaLATM左心耳封堵器。

先心病治疗:可降解封堵器带来转折

在先心病治疗领域,中国多年来在国际上一直保持相对领先的地位,不仅手术例数超过发达国家,在相关器械的研发方面同样走在前面。

具体来看,由于症状及愈后改善均比较好,先心病介入治疗PFO封堵术在这两年的发展较为迅速,2019年手术例数超过5000例,比几乎等于过去几年相加的总数,因此预计PFO封堵技术在未来几年还会有进一步发展。

吴永健教授认为,目前国内先心病领域中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而比较值得关注的就是可降解封堵器的使用,这在先心病领域当中将是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器械都是可回收的。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新型的封堵器也在慢慢进入临床应用。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