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聚焦|白宫量子构想“点燃”板块,科创板即将迎来A股首家纯正概念股
吴凡|科创板日报
2020-02-21 星期五
原创
在国内量子通信领域,目前主要玩家为:国盾量子、北京中创为、九州量子以及问天量子。昨日(2月20日),国盾量子科创板IPO正式提交证监会注册,不出意外,其将成为A股首家纯正概念股。
科创板最新动态
关注

《科创板日报》 (上海,记者 吴凡)讯,美国白宫网站近日发布一份《美国量子网络战略构想》,提出美国将开辟量子互联网,确保量子信息科学(QIS)惠及大众。此消息随后点燃了A股量子通信概念股,截至发稿,三力士、科华恒盛、浙江东方、永鼎股份等涨停,另有多只概念股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

事实上,随着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升空和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的开通,“量子通信”这门技术正逐渐从“神秘”走向大众,行业关注度亦逐步升温。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国内量子通信领域,目前主要“玩家”分别为:国盾量子、北京中创为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为”)、九州量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量子”)以及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问天量子”)。值得注意的是,昨日(2月20日),国盾量子科创板IPO正式提交证监会注册,不出意外,后者将成为A股首家纯正公司。

据东方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上述四家企业的技术同出自于中科大团队,其中国盾量子和中创为的核心技术带头人来自于中国量子通信之父—潘建伟团队,九州量子和问天量子则同出自郭光灿院士团队。

尽管目前国盾量子已经跑到了第一梯队,并有望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量子通信第一股,但行业大规模商业化尚未到来,仍有难点需要去突破,另外还有一些公司也穿上了“量子通信”概念股的外衣,但最终是“炒概念”还是深入挖掘这门前沿技术,投资者还需擦亮眼睛。

含着金勺出生的国盾

量子通信,即量子保密通信,保密的方法主要分别两种: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后者在国内外均处于实验室基础研究阶段,短时间内获得成果转化的难度很大。

而量子密钥分发的主要优势在于安全性,无论攻击者具有怎样的计算分析能力、乃至任意的量子计算分析能力,量子密钥分发都是安全的,上文所提到的“京沪干线”其实就是一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也就是说,在从北京到上海的这段范围内,可以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性,传输秘密信息。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量子通信全过程包括两步,其中第一步是密钥的产生,这一步用到量子力学的特性,需要特别的方案和设备,而包括国盾量子在内的上述四家企业,就或多或少的涉及前述领域。

国盾量子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核心设备、量子安全应用产品、核心组件以及管理与控制软件四大门类,报告期内,公司QKD产品(密钥分发产品)占各期营收比重分别为80.21%、62.06%、70.26%以及28.42%。

可以说,国盾量子是一家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公司,其发起人之一潘建伟是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另一发起人彭承志,后者同时也是国盾量子的董事长、实控人之一,其与公司总裁赵勇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同为潘建伟,此外,彭承志还曾任“墨子号”卫星系统副总工程师。

在强大团队的加持下,国盾量子的实力“不容小觑”。招股书显示,截至 2018 年末,我国已建成的实用化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总长(光缆皮长)已达 7000 余公里,其中超过 6000 公里使用了公司提供的产品且处于在线运行状态。

与如今估值超百亿,正在冲击科创板的国盾量子相比,九州量子于2015年设立了浙江神州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量子”),后者曾被定位为“量子通信技术在浙江省落地的平台”,身上背负着在浙江量子通信产业化的使命,2016年,九州量子赴新三板挂牌,成为“新三板量子通信第一股”。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九州量子与国盾量子业务上曾产生过交集,但2017年,国盾量子董事长彭承志将其与时任九州量子董事长郑韶辉的矛盾公开化,引发市场关注。在此背景下,郑韶辉曾执掌的杭州云鸿投资基金未等到国盾量子成功上市,就提前将所持股份进行了转让。但国盾量子称,这笔股份在退出时,云鸿投资在公司的投资已大幅增值。

值得注意的是,九州量子的市值曾一度高达296亿元,而如今,公司的市值已经缩水至不足12亿,并且公司还在去年将神州量子进行了出售。

此外,中创为和天问量子因非公众公司因而显得较为低调,不过东方证券在其研报中称,中创为是行业中,为数不多能够提供全套量子保密通信产品及服务的公司。

大规模商业化仍未达到

东方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量子通信的行业成长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当前政务和均对保密性要求性较高的行业进展较快,政府网主要依靠各地方政务对城域网的建设推进,军用专网依靠各军用设备制造商在各军种的推进,两个领域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大规模招标,需求尚未爆发。

第二阶段为:一方面与下游设备集成商或运营商合作,依靠其在各细分行业的优势,与传统产品或服务相结合,逐步将量子保密产品渗透;第三阶段为:量子通信设备制造商在产业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竞争格局好,...............,进一步做大市场规模。

而当前整个量子通信行业尚处于推广期,即成长第一阶段。

以在量子通信行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盾量子为例,公司在招股书就提到,其业务主要来源于国家及地方政府推动的骨干网、城域网等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项目。但前述风险因素亦在于,公司经营业绩对该等项目存在重大依赖,并且未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的推进进度存在不确定性。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国盾量子也在尝试对部分项目进行商业化推广,但报告期内已建成项目的商业化运作均处于推广初期,尚未形成规模效益。

业务能否大规模商业化、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面临哪些难题?这不仅是后续监管层向公司提出的问题,更是对整个量子通信行业商业化之问。

国盾量子在表态在产业化、商业化方面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风险的同时,也坦言,成品成本、标准化体系尚未完善等可能影响量子通信行业大规模商业化的步伐。

从直观的业绩角度,国盾量子的业绩还存在不稳定性,在前三年业绩正向增长的背景下,公司去年上半年业绩出现了亏损,并预计2019年业绩将出现下滑甚至亏损。另外九州量子早在2018年就出现了1.89亿元的亏损,去年上半年亏786.35万元。

概念股“真伪”需甄别

尽管量子通信行业还没有摸索出大规模商业化的道路,但是A股市场上多家上市公司早已悄悄布局。

《科创板日报》记者通过WIND梳理发现,目前A股市场被纳入“量子通信概念股”的上市公司共计20家。

实际上,量子通信因具有跨学科、高精尖的技术特点,其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同时该行业也需要依赖专业型的人才和团队,而量子通信行业对于技术和人才又是竞争日益激烈,那么一些A股公司又是如何迈入“高大上”的量子通信技术领域的呢?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这些“量子通信”概念股中,有部分公司与国盾量子和九州量子、问天量子等有着交集。

比如房企华夏幸福于2015年11月宣布与问天量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共建量子保密通信展示控制中心、举办量子保密通信高端研讨会、标准研讨会活动等系列举措。

2016年,在“墨子号”发射后的当月,有线、无线领域的通信设备生产商盛洋科技公告称,拟与九州量子共同研发量子卫星通信接收方面的设备和相关产品等,双方计划共同设立一支10亿元的量子通信产业基金。

不过上述公告迅速引来交易所的问询,并被质疑是否跟风“量子通信”。

此外,更多的公司选择跟量子通信行业龙头——国盾量子展开合作,如科华恒盛、神州信息等公司。

除加入龙头企业的朋友圈外,一些上市公司还通过投资基金、表态考虑将量子通信技术作为未来战略储存项目等方式,进而化身量子通信概念股。

从产业链角度看,以国盾量子为首的设备制造商位于量子通信产业链的中游,但也是产业链中最核心的环节。根据东方证券的梳理,量子通信行业的上游为“核心光电子器件及线缆”,国内代表企业包括:中天科技、光迅科技、福晶科技等;设备制造商的下游则是项目集成商或运营商,国内代表企业为:凯乐科技、四创电子、神州数码等。

对此有专家指出,量子通信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很长的全产业链,地方应根据已有的基础和特色产业来确定规划,最重要的是运用市场化方式,警惕资本市场的炒作,以利于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