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天风证券接证监会立案告知书,事关原股东资金占用,立案意味着什么?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语音播报由AI生成
①监管层面的立案程序只是时间问题;
                ②该笔占用资金及利息已于2022年底全额归还;
                ③在宏泰集团控股后基本面持续改善的背景下,此次立案更被视作天风证券轻装上阵的关键节点。

财联社11月28日讯(记者 林坚)11月28日,天风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其中提到,因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违法提供融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公告中同时提到,目前,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在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图为天风证券公告。

记者了解到,此次监管立案与公司2022年年报披露的原民营大股东资金占用事项相关。值得关注的是,该笔占用资金及利息已于2022年底全额归还。

天风证券2022年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司原直接和间接持股合计5%以上股份的股东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第三方主体占用公司资金,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占用资金及利息已全部归还。彼时市场即普遍预期,立案只是时间问题。如今立案告知书落地,印证了当时猜想。

如何理解这次立案事项?整体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解读。行业人士分析,监管立案一方面可能带来短期声誉影响,另一方面,明确的责任界定有效降低了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

立案指向历史遗留

在行业人士看来,此次立案落地被解读为困扰公司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即将彻底解决的信号。在宏泰集团控股后基本面持续改善的背景下,这一事件更被视作天风证券轻装上阵的关键节点。

立案事件的背后,是天风证券与"当代系"彻底切割的标志性一步。2023年,湖北国资背景的宏泰集团正式入主天风证券,目前已持有公司28.33%的股权。此前深陷债务危机的原大股东当代集团,已彻底退出公司股东行列,但遗留的历史问题始终是悬在天风证券头上的"悬顶之剑"。

在宏泰集团完成控股后,监管立案的落地,意味着天风证券的历史风险已得到充分暴露和处置,公司自此可彻底摆脱历史包袱,聚焦未来业务发展。

转型有所成效

宏泰集团实管实控以来,天风证券开启了全面转型之路。记者了解到,公司围绕"四步同进""四战同打"战略部署重塑内部治理,全力打造"六新"天风,明确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向"管理规范、业绩优良、服务辐射能力强的新型券商"目标稳步迈进,转型成效已通过多项核心指标充分显现。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天风证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12亿元,同比增幅达57.53%。市值方面,截至今年10月底,公司总市值达592.3亿元,较2023年3月宏泰控股前增加275.7亿元。在湖北省A股上市公司中的市值排名,也从第16位跃升至第5位。

投行业务方面,在硬科技与高端制造领域频频突破。股权投行方面,今年完成兴福电子科创板IPO和众捷汽车创业板IPO两大标志性项目。其中兴福电子不仅是湖北省2025年首家IPO上市企业,更是湖北省、市、县三级国资体系中首家科创板上市国企,同时也是新"国九条"颁布后首单通过审核的分拆上市项目。

债券投行方面,各类债券总承销规模达871亿元,细分赛道排名居前。数据显示,公司企业债券承销金额位列市场第8、发行只数第6;ABS管理规模在交易所市场排名第9、发行数量第6;公司债券承销金额排名第13、发行只数第15。创新业务上,公司拿下多个行业"首单"。

研究业务方面,核心客户基本盘持续稳固。在2025年第二十三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天风证券研究所斩获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三名、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第五名,连续八年跻身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前五行列,行业认可度持续攀升。

自营业务方面,收益有所提升。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6.70亿元,同比增长19.92%;投资收益达到12.66亿元,同比增幅达82.33%。

财富管理条线聚焦客户数量与资产规模双提升,持续优化经纪业务网点布局,积极推进开户增资工作。2025年上半年,公司托管客户资产规模达1969亿元,累计交易额突破10227亿元(不含席位租赁)。

天风国际则在跨境业务领域多点开花,助力八马茶业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完成承销债券发行157笔,中资离岸人民币城投债券主承销业务数量位居市场前列。

券商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
复制
取消
垃圾广告
政治激进内容
色情低俗内容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