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监管层面的立案程序只是时间问题;
②该笔占用资金及利息已于2022年底全额归还;
③在宏泰集团控股后基本面持续改善的背景下,此次立案更被视作天风证券轻装上阵的关键节点。
财联社11月28日讯(记者 林坚)券商年末重要人事调整再添一例,这次是东莞证券。东莞证券今日公告称,陈照星近日因个人原因辞任公司董事长职务,由潘海标出任董事长。

这一调整距离总经理杨阳履新不足一年,也发生在东莞国资控股比例提升至75.4%、股权结构刚稳定半年之际,对于IPO进程已推进十年多的东莞证券而言,核心管理层的新搭配,为公司业务优化与战略落地注入了新的变量。
接任者同为东莞证券的老将,是回归式履新。潘海标1967年出生,职业生涯起步于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分行外管科,2004年3月加入东莞证券后,先后担任登记部总经理、公司副总裁、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等职,2020年10月末升任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2024年5月,在东莞证券奋斗了二十个年头的潘海标离任总经理职务,陈照星也曾以董事长身份代为履行总经理职务,直至2025年2月新总经理杨阳的到来。离职一年多后重新回归,从总经理升至董事长,完成角色进阶。
近年来券商行业人事调整较为频繁。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30家证券公司迎来董事长或总经理级别的核心管理层变动。变动原因主要包括个人原因、工作调整、退休等。券商核心管理层的稳定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而合理的人事调整则有利于公司适应行业发展变化,优化经营管理体系。
对于陈照星辞任的原因,公告中仅提及“个人原因”,并未给出更多细节。不过在金融行业,高管因个人职业规划、工作调动等诸多原因辞任也属于常见现象。
陈照星推动东莞证券各业务快速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陈照星任职期间,东莞证券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作为一家总部位于东莞的区域性龙头券商,东莞证券在经纪业务、投行业务等传统板块根基扎实,同时在合规风控体系建设上持续发力,
陈照星与东莞证券的交集已久,是内部成长起来的高管。出生于1975年12月,陈照星从东莞证券经纪业务部业务经理起步,历任办公室业务经理、副主任兼董事会秘书、办公室主任、总裁助理、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副总裁、总裁等职,还曾兼任华联期货董事长、东证锦信董事长等子公司职务。
2024年5月,原总经理潘海标离任后,陈照星曾以董事长身份代为履行总经理职务,直至2025年2月杨阳出任总经理。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8月,陈照星已升任东莞证券股东单位东莞投资集团(原东莞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
在公告中,东莞证券对陈照星在任职期间为公司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了感谢。公司称,陈照星在任期间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带领公司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致力于把公司建设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业务全面的全国性综合金融服务商。
包括推动公司各项业务快速发展,资产规模大幅增长,布局全国网点超100家,净资产收益率保持行业前列;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多家企业IPO上市:坚持证券行业文化建设,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塑造“东莞证券”品牌和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潘海标回归式履新董事长
此次人事调整中,潘海标的回归是最受关注的焦点。
潘海标的职业生涯起步于金融监管系统,早年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分行外管科,这段经历让他对区域金融政策、行业监管要求有着深刻理解。进入东莞证券后,潘海标的任职轨迹覆盖了公司核心业务与关键管理岗位,先后担任登记部总经理、公司副总裁、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等职,深度参与了公司经纪业务扩张、分支机构布局、合规体系搭建等重要工作。
2020年10月末,潘海标升任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在任期间主导日常经营管理,推动公司资产规模稳步增长,2024年公司总资产较2022年增长超百亿,净利润创三年新高。
2024年5月,潘海标因工作调动离任总经理,如今他重新回归,职务从总经理升至董事长,形成了“出走-回归-晋升”的路径。潘海标的回归或许也并非偶然,他熟悉东莞证券的业务脉络、组织架构与企业文化,当前东莞证券正处于业务结构优化的关键期,这样的“本土基因”正是公司所需要的。
潘海标的回归,将带来本土经验的补充。从央行地方分支机构到东莞证券多个核心岗位,潘海标亲历了公司经纪业务扩张、分支机构布局等过程,熟悉公司业务脉络与本土资源的潘海标,与具备跨市场资管经验的杨阳搭档,构成东莞证券管理层的新组合。
杨阳今年4月履新总经理
今年4月2日,这位有着超过20年的金融从业经历的老将到任东莞证券,财联社曾在《东莞证券迎来市场化招聘新总裁,原招商资管总经理杨阳出任,20多年从业经历金融老将》有过报道。以自营与资管见长的杨阳,将如何改变更多以财富业务见长的东莞证券?曾是当时行业的关注。
杨阳金融从业经历超20年,覆盖海外与国内市场。在招商资管任职期间,杨阳推动的两项工作被业内关注:一是强化主动管理能力,截至2021年末,招商资管主动管理规模达3464.13亿元,同比增长29.72%,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升至82.87%,同比提升26.99个百分点;二是加速公募化转型,2023年7月,招商资管成为“一参一控一牌”新规实施后首家获得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券商资管。
这一履历与东莞证券的业务布局形成呼应。据东莞证券今年10月初更新的招股书披露,东莞证券正推进公募基金业务布局,2024年4月1日,公司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材料已被证监会接收,还计划“择机设立公募基金子公司”,并利用募集资金对另类投资子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增资。杨阳在资管与公募领域的经验,被市场视为推动上述计划的重要助力。
不同于传统公募基金,杨阳认为,作为券商旗下的专业投资机构,券商资管更应走差异话发展之路,即融入券商整体业务体系,成为服务券商机构客户与零售客户体系的重要部分,深耕产品研究和策略研究,从单纯比拼市场同质产品业绩转向满足客户特色化定制定制化投资需求。
杨阳对券商的财富管理也有着清晰认知,认为应回归自身本质优势,即围绕交易和风险管理能力进行差异化竞争,走有券商特色的财富管理之路。在ETF领域,加大ETF做市业务投入,围绕ETF将交易流动性和生态做活,在此基础上再培育财富管理业务,使其逐步发展壮大。
市场更加关注,2025年2月履新的总经理杨阳将与潘海标形成新的管理层搭档,如何带领东莞证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前三季度净利近乎翻倍增长,ROE体现优势
人事调整的背后,也要看到东莞证券稳健增长的业务基本面。公司近年业绩呈现稳步回升态势,核心业务表现亮眼。
业绩增长方面,东莞证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合并营业收入25.27亿元,同比增长56.27%;实现归母净利润9.64亿元,同比增长98.68%,营业收入、净利润增幅(56.27%、98.68%)均高于上市券商整体增幅(42.55%、62.38%)。其营业收入在42家上市券商中位列第32,增幅位列第10;归母净利润位列第30,增幅位列第11。
净资产收益率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净资产收益率(ROE)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东莞证券前三季度合并归母口径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70%,同比增加4.39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增速在42家上市券商中均位列第1。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证券三季度末总资产成功突破800亿元大关,较年初增长27.15%,此外,三季度末,客户资金存款和备付金达323.55亿元,较年初增长16.17%;金融投资规模255.74亿元,较年初增长46.95%;融出资金171.88亿元,较年初增长17.44%。
分业务来看,核心支柱业务表现稳定。
经纪业务持续领跑,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占营收比例均超40%,是公司收入的“压舱石”;信用业务稳居第二大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2.6亿元,占营收18.0%,规模持续稳定;自营业务稳步增长,2024年收益总额3.7亿元,占营收13.3%,成为重要的利润贡献点;另类投资业务实现逆袭,从过往的“负收入”转为盈利,2025年上半年收入2063.31万元,占比1.43%,为近年同期最佳,主要源于减持战略配售股票的投资收益。
整体而言,潘海标与杨阳的新组合就位后,市场的核心关注点集中在两人能否带领东莞证券破解业务瓶颈,实现从“规模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跨越。
对于东莞证券而言,此次董事长更迭后,市场的核心关注点仍落在IPO进程上,是理解此次管理层调整背景的关键之一。这场上市“长跑”已持续逾十年,期间多次因外部因素停滞,核心症结曾集中在股权稳定性上。截至2025年10月,公司已先后更新七版招股书申报稿,期间五轮更新未获问询,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不过股权问题的解决,是近一年来东莞证券IPO进程的重要突破。2025年6月26日,锦龙股份发布公告称,已将所持东莞证券20%股份(3亿股)转让给东莞金控与东莞控股组成的联合体,交易获证监会核准且完成交割。此次转让后,东莞国资对东莞证券的持股比例从55.4%升至75.4%,成为绝对控股股东;此前持股40%的锦龙股份,持股比例降至20%,与新世纪科教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4.6%,退居第三大股东。